近日,广东清远迎咀水库的“放生猫”事件引发舆论热议。视频中,大批猫咪被放生者从笼中放出,受惊后或攀树逃窜,或失足落水,溺亡风险陡增。当地政府通报证实了现场存在猫及遗留猫粮,并已开展巡查认领工作。这场被放生者自视为“善行”的举动,实则是对生命的漠视、对规则的践踏,更暴露了畸形放生背后的生态隐患。
放生本应是尊重生命、维护生态的善举,核心在于让生物回归适宜生存的环境。但在水库放猫的行为,从本质上偏离了这一初衷。家猫多为人工饲养,缺乏野外生存技能,既不具备捕猎能力以获取食物,也没有抵御疾病和天敌的本领。将它们抛置于水库周边,无异于将其推向饿死、病死的绝境。更令人痛心的是,放生者在现场拍摄视频记录“功德”,却对猫咪惊恐逃窜、溺水挣扎的惨状视而不见,这种只追求形式感的自我感动,根本不是对生命的敬畏,而是将动物视为满足自身精神需求的工具。
更严重的是,该行为还触碰了生态保护与公共安全的红线。迎咀水库是当地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其水质安全直接关系到居民健康。一旦放生的猫死亡腐烂,将直接污染水源,甚至引发公共卫生风险。事实上,这并非孤例,2023年8月底,该水库就曾出现大量病死猫,同样系人为放生所致。反复发生的类似事件,说明部分放生者既无视水源地保护的特殊规定,也缺乏基本的生态常识,将个人所谓的“福报”诉求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
畸形放生的泛滥,本质上是法律意识淡薄与认知偏差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水污染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明确规定,危害生态环境的放生行为需承担清理、赔偿等责任,情节严重者还将面临刑事处罚。但现实中,不少放生者对相关法律一无所知,甚至误以为“只要放生就是行善”,完全忽视了行为的合法性与危害性。
遏制此类乱象,监管部门应强化源头管控,对违规放生行为依法从严处罚,并公开处理结果以形成震慑。同时,要畅通举报渠道,鼓励群众参与监督,让畸形放生无处遁形。
对于个人而言,行善更需守规矩、明事理。真正的善,不是一厢情愿的自我感动,而是基于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规则的敬畏。若真心关爱动物,可通过领养流浪猫、支持动物救助机构等方式提供实际帮助。脱离实际、违背规律的放生,只会沦为破坏生态的恶行,最终害人害己。
水库放生猫事件,是畸形放生乱象的一个缩影。它警示我们,善行必须以法治为底线、以科学为准则。唯有摒弃功利化的放生观念,树立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正确认知,才能让“善”真正滋养生态、温暖社会。
(半岛全媒体首席评论员 姚绍毅)
来源:大众·半岛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