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字节内部又起了新风向。
字节跳动正在内部试点一项名为“豆包长期激励计划”的新机制。该计划针对豆包及相关大模型业务,建立起一套类似“虚拟股”的激励体系,通过授予“豆包股”及配套的期权回购机制,进一步增强核心人才的留任力与创造力。
知情人士透露,目前“豆包股”的定价仍以业务投入成本为参考,授予价格相当划算。随着豆包及大模型 ToB 业务的推进,未来“豆包股”将根据业务增长重新估值,使员工的激励与业务表现直接挂钩,让更多参与者共享增长红利。
假设字节目前对豆包及大模型业务的内部估值约为40 亿美元。如果未来豆包真能成长为下一个TikTok 级产品,估值跃升至400 亿美元,那么员工手中的“豆包股”将获得10 倍增长。
这种回报,在母公司层面几乎不可能出现——字节的整体估值已达数千亿美元,增速趋缓,天花板已现。但在一个新业务线上,从 40 亿到 400 亿,却是完全可以想象的故事。
这正是“豆包长期激励计划”的妙处:它让员工不再只是领工资、拿期权的“打工者”,而是提前成为新业务的“内部创业股东”。他们押注的,不只是稳定收入,而是一次可能改变字节版图的增长曲线。
而这已不是字节首次在 AI 业务上加码激励。
两个月前,有报道披露,字节刚刚为旗下 Seed 部门的大模型技术员工发放了一轮期权津贴:按照职级和绩效不同,每月可以拿到价值 9 万、11 万、13.5 万元不等的字节期权,按月归属,首批连续发放 18 个月。更关键的是,这批增发期权的内部计算价格为 189.9 美元一股,低于公司最新的期权回购价 200 美元,相当于用“打折价”给了一笔百万级的长期筹码。
相比之下,内部人士表示,“豆包股”覆盖面更广、潜在收益更高,还具备与字节期权类似的回购机制。
“这不是业务拆分,也不会引入外部融资,” 一位接近项目的人士强调,“核心目的是为 AI 人才提供更长期、更具成长性的激励机制。”
目前,“豆包长期激励计划”已在 Seed 部门试点落地,未来或将扩展至与豆包大模型业务紧密相关的多个团队。业内普遍认为,Flow可能会是下一个被授予“豆包股”的部门。
01为什么要设计豆包股?因为现在的人才,越来越难黏住
过去一年,字节的 AI 阵线也并非一帆风顺。自 2024 年起,Seed、Flow 等团队陆续经历了一轮又一轮人事震荡,多位重量级核心人物相继离职或转向创业。不少离任者已经在国内外创立新的 AI 公司,聚焦多模态、Agent 平台、3D 生成等领域,成为字节曾经的“AI 黄埔系”。
![]()
与此同时,字节 Flow 团队在组织层面刚刚做了一次重大调整。赵祺转岗至 Spring产品部门(旗下包含 Ocean 与 Flow),统领「豆包」的移动端、PC 端与模型端三条主线,直接向朱俊Alex汇报。豆包原有的PC(齐俊元)、Mobile 负责人改为向其汇报,策略产品线的 Thomas 和陆游同样纳入其管理半径;同时,「豆包—飞书」的协同关系被抬升到显性战略层面,飞书产品负责人的童遥以虚线关系汇报给赵祺。赵祺的内部职级至少是5-1.
站在大模型行业竞争的视角,“豆包长期激励计划”背后,是一场你死我活的人才战。国内大厂这两年几乎全线冲进大模型:百度有文心,阿里有通义,腾讯有混元,华为有盘古,Kimi、DeepSeek 等新贵也在频繁刷榜。各家都在争抢同一拨顶级模型、系统工程、分布式训练、AI Infra 的工程师和科学家。相较于一次性签字费、现金奖金,类似“虚拟股 + 期权津贴”的组合,才真正可以把人锁三到五年,逼着大家把心思放在“把一个业务做成”,而不是“拿完奖金走人”。
从激励设计的细节来看,“豆包股”有几个值得解读的点。
第一,它是围绕业务单元而不是母公司整体设置的激励,这意味着字节内部正在把豆包视为可以被“单独度量”的资产:有自己清晰的成本投入、收入预期和估值模型。这套内部估值体系一旦跑顺,不管将来是不是要走到“独立融资”“部分拆分”那一步,至少在公司决策层,已经习惯用“投资回报”的方式来看待豆包,而不是把它当成一个抽象的“未来战略方向”。
第二,授予价格基于投入成本,而未来估值要看业务表现,这其实就是在鼓励团队去追求高质量的商业化,让自己手里的“豆包股”真正变厚,而不是单纯追求短期 DAU 或话题度。
如果把这两年国内大模型行业的竞争比作一场超长耐力赛,那算力是车,产品是赛道,真正决定名次的,仍然是人。豆包股、期权津贴和管理层的集中调整,叠在一起,本质上都是一个动作:在这场漫长的比赛里,字节希望那些押注豆包未来的人,也能押上自己未来几年的人生曲线。
02 更深的战略:字节在为未来构建人才护城河
豆包股的发放,或许标志着字节在人才战略的转向。这不是战术,是组织层面的战略演化。
它传递出三个信号:
字节不只是做模型,它在做未来的AI生态网络。
Seed押算力与模型底座,Flow押场景化与产品生态,路径清晰明确。
大厂不是躺着被创业公司抢人,它也可以重新定义激励规则。
而且字节这次是主动进攻,不是被动防守。
下一波AI人才竞争,靠的不只是薪酬竞争,是制度创新、组织速度与文化勇气。谁能把“创业式激励”做得更快、更真、更强,谁就把人才未来握在手里。
欢迎扫码加群参与讨论
我们相信认知能够跨越阶层,
致力于为年轻人提供高质量的科技和财经内容。
稿件经采用可获邀进入Z Finance内部社群,优秀者将成为签约作者,00后更有机会成为Z Finance的早期共创成员。
我们正在招募新一期的实习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