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札,这篇来聊聊南六代第二架验证机,单看外观这架2号原型机和1号比起来,简直像换了“半条命”,从发动机到进气道,从起落架到机翼,里里外外全是大调整。
![]()
都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才十个月,这架六代机的进化速度是真让人惊讶。
![]()
尾巴先变脸
2号机最显眼的变化就在屁股后面的尾喷口,设计风格往北六代靠了不少,喷口舱体拉长形成一体化尾椎,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装上二元矢量发动机了。
![]()
这种发动机的矩形喷管能在俯仰方向转动,既能保住隐身性能,又能让飞机的机动性上一个台阶。
为啥要费这劲?因为中国六代机走的是“三无路线”:没有垂尾、没有水平尾翼、也没有鸭翼。
这种设计把隐身、载弹量、航程和超音速突防能力拉满了,但低速时操控性会弱一些,就像开车没了辅助转向,而二元矢量发动机刚好能补上这个窟窿,让飞机低速时也能灵活转身。
![]()
至于发动机型号,虽然没明说,但看那标志性的矩形喷口,大概率是成熟的涡扇-10B二元矢量版。
不用更先进的涡扇-15也能理解,原型机试飞讲究一个“稳”字,先用成熟的动力保证能顺利上天,才是最稳妥的操作,这在新飞机试飞里是常规操作。
![]()
机翼合二为一
除了发动机,机翼也有大动作,2号机把原来分段的襟翼和副翼,整合改成了一对一体式襟副翼。
![]()
别小看这改动,好处可不少:少了翼面活动的缝隙,雷达反射面就小了,隐身性能更上一层楼,正好符合六代机对“极致隐身”的要求。
当然也有小代价,一体式襟副翼可能会让飞机起降距离变长,但配合外侧的开裂式阻力方向舵,能让机身气动外形更顺滑,飞机各种姿态调整也更灵活。
更重要的是,这种设计比分段式好造还省钱,这说明南六代已经过了“堆新技术”的验证阶段,开始琢磨怎么在性能和成本之间找平衡了。
![]()
2号机的主起落架改动也很关键,从原来前后串着的双轮,改成了左右并排的双轮。
这两种设计各有各的用处:串列式双轮能扛更重的载荷,适合在坑坑洼洼的野战机场起降,一般轰炸机用得多,战斗机里也就苏-34这么干。
![]()
并列式双轮擅长分散横向压力,虽然对跑道要求高点,但结构简单,大部分战斗机都用它。
成飞一开始给1号机用串列式,估计是想让它能适应更复杂的场地,载重也更强。
但飞了几次后,可能觉得实际效果没预想的好,也可能设计思路变了,最后还是换回了更常用的并列式。
![]()
这么一改不仅结构简单了,起落架舱也能做小,飞机内部就能腾出更多空间装导弹,不管是霹雳导弹还是鹰击导弹,以后能塞进去的数量肯定更多了。
再往前看,进气道也动了手脚,虽然进气道里面黑乎乎的看不清细节,但进气口明显修过形,还多了个鼓包,这是典型的DSI(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道)设计。
![]()
有人说这是加莱特和DSI混搭的构型,不管怎么说,这种设计有个大好处:不管飞机是亚音速巡航,还是超音速冲刺,都能稳定地给发动机输送气流,保证发动机一直有劲。
![]()
结语
把这些改动串起来看,2号机所有调整都围着两个核心:提升隐身性能,以及让隐身性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
发动机升级让它能超音速巡航还能隐身突防;进气道和机翼改动平衡了高速性能和隐身;起落架改小腾出空间装更多武器,多任务能力也变强了。
这些都为了一个目标,让南六代能实现“全域穿透、体系破击”的作战任务。
![]()
从去年12月第一次试飞至今,南六代已经飞了好多次,甚至还做过空中放油测试,这说明它的试飞已经从最初的“看看能不能飞起来”,进入到“高强度考验性能”的阶段了。
按照这个进度,说不定哪天,完整版的南六代就会突然曝光,到时候肯定更让人惊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