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湖晚报)
转自:南湖晚报
![]()
图片由AI生成
N晚报记者 竺军伟
打开手机微信,进入“乌镇管家”小程序,填写姓名、手机号等简单的个人信息,定位小区所在位置,通过大数据迅速补全年龄、性别、家庭住址等信息……短短3分钟,在乌镇管家社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沈雨潇的帮助下,今年刚退休的乌镇居民魏利群阿姨就成为了一名在册“管家”。“以前听几个老姐妹讲,成为志愿者要填写很多张纸,很麻烦,没想到现在这么便捷。”
“我从小生活在乌镇,对乌镇的角角落落都很熟悉,身边也有很多老邻居、老同事在做志愿者,我就想着向他们学习,做一名志愿者,给外地游客指指路,他们有困难的时候帮帮忙,挺有意思的。”魏利群说,于是她跟以前的老同事打听起做“乌镇管家”的申报流程,结果人家告诉她,一个“乌镇管家”小程序就能全搞定,超简单。
“这个小程序是我们在智慧互联网加持下打造的‘乌镇管家’4.0版的一个核心智慧平台。”沈雨潇说,2015年至今的10年间,“乌镇管家”从以群众线下自发参与为主的1.0版,“线上+线下”警社联动的2.0版,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全面介入、数字手段全面应用的3.0版,发展到“党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志愿者”融合、AI管家智能服务的4.0版,AI赋能让基层治理变得越来越智慧、越来越高效。
“苕溪新村市河入口处,有人车分流栏杆歪斜了,来处理一下。”乌镇居民陈哲峰是一名“管家”,前几天,他在路过苕溪新村时看到了这一情况,立即通过“乌镇管家”小程序的“一键上报”板块发布现场照,并简单描述了现场情况进行上传,经乌镇管家社会服务中心研判后,把此事件派单至村镇建设管理服务中心进行处理。很快,这一情况就整改完毕。
“整改效率太高了。”陈哲峰感慨地说,在以往,他们遇到道路使用年限较长有破损、大风天户外广告被吹歪等基础设施的小瑕疵时,需要上报乌镇管家社会服务中心,中心核实后再协调相关部门去处理,中间所有程序都要人工操作,耗时又耗力。如今,通过“乌镇管家”小程序,一切都变得无比顺畅和快捷。
前几天,在乌镇新华路的“标榜时尚造型”理发室,“管家”陈小宝阿姨抽空理了个发。理完后,陈小宝点开“乌镇管家”小程序,用“平安币”支付了理发的钱。“在‘乌镇管家’小程序上,‘平安币’自动结算,而且很多地方都能用,让我们做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更高了。”
“‘平安币’也是‘乌镇管家’小程序的一个重要板块。”沈雨潇说,2020年,“乌镇管家”开始采用积分兑换机制,志愿服务达到一定时长就可以获得积分,可以用来兑换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当时的积分通过纸质记分册记录。
“乌镇管家”小程序推出后,“管家”们只要在现场活动开始和结束时签到打卡,小程序就能自动换算成“平安币”,积分还可以在不少面馆、理发店消费,这种即时、透明、多元的数字化回馈,极大地提高了志愿者黏性,形成了奉献—积分—激励—再奉献的良性循环。
在乌镇,4600多位“管家”的辛勤付出,让居民与游客的生活变得无比舒心和惬意。而AI的智慧加持,则让美好生活有了更多可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