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025年9月末,人形机器人赛道单月融资总额突破10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这不仅仅是资本的热潮,更是一个明确的信号——人形机器人真的要来了。
随着特斯拉Optimus量产时间表明确,2026年将成为人形机器人行业的“量产元年”,产业链核心玩家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三花智控、汇川技术、拓普集团作为A股市场最受关注的三家标的,分别在核心部件、动力系统和结构制造领域占据关键位置,但其竞争优势与发展短板各异,先机归属需从技术壁垒、客户绑定与量产能力三维度拆解。
![]()
三花智控,无疑是当前最接近“量产红利”的玩家,其核心优势在于掐住了产业链的“脖子”环节——执行器与热管理系统。人形机器人成本中六成集中于关节相关部件,而三花凭借为F-35战机开发的微通道冷却技术,将执行器散热效率提升60%,完美适配Optimus对“大力矩+低发热”的苛刻要求。这种技术硬实力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订单优势:2025年三季度斩获特斯拉50亿元线性关节订单,占其核心部件采购量的六成,且明确绑定2026年一季度量产交付节奏。
产能布局更显其前瞻性:杭州基地产线扩至15条,昆山基地实现90秒下线一套执行器,墨西哥工厂距特斯拉北美基地仅200公里,交货周期从20天压缩至5天。更难得的是其客户结构的“双保险”,既深度绑定特斯拉,又进入优必选、波士顿动力供应链,机器人业务营收同比增速已达300%。唯一隐忧在于机器人业务当前仅占总营收5%,短期对业绩拉动有限,且前两大客户占机器人收入70%,存在客户集中风险。
汇川技术,则凭工业基因在动力核心领域破局。作为国内工业伺服电机龙头,其将成熟工业技术改造为人形机器人关节电机,良品率达97%,较行业小厂高出5-8个百分点,单价较国外品牌低25%。这种“性价比优势”使其快速获得优必选、新松等客户认可,订单已排至2026年二季度。但工业电机与机器人电机的技术鸿沟仍未完全跨越,其产品目前仅能满足中低端需求,尚无法切入特斯拉Optimus等高端机型供应链,技术迭代速度将决定其能否抢占更高价值量市场。
拓普集团,核心竞争力是“量产能力平移”。作为特斯拉、比亚迪的资深供应商,其将汽车零部件百万级量产经验复用到机器人结构件生产,良品率稳定在98%以上,建线成本较同行低30%。这种制造优势使其顺利拿下Optimus结构件量产合同,成为特斯拉供应链的重要一环。但短板同样致命:伺服电机、传感器等核心部件完全依赖外购,利润空间被上游压缩,且客户绑定集中于特斯拉,若量产计划调整将直接影响业绩弹性。
从行业发展规律看,“部件龙头先受益”已成共识。人形机器人量产初期,整机厂最迫切的需求是稳定可靠的核心部件供应,三花智控的执行器与汇川技术的伺服电机均属刚需产品,业绩兑现确定性更强。而拓普集团的结构件业务虽门槛较低,但凭借先发量产能力仍能分食红利。
综合来看,三花智控当前已占据明显先机:技术上有定制化壁垒,客户上绑定全球行业龙头,产能上匹配量产节奏,三者形成闭环。汇川技术需突破高端技术瓶颈才能实现赶超,拓普集团则需弥补核心技术短板以提升议价权。
在这场万亿赛道的卡位战中,三花智控已手握量产前夜的“入场券”,但其能否将先发优势转化为长期龙头地位,仍需看后续技术迭代与客户拓展能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