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的俄乌战场,红军城(乌方称波克罗夫斯克)成为双方厮杀的焦点。俄媒发布的视频中,3吨级FAB-3000重型航空炸弹精准砸向乌军野外指挥部,剧烈爆炸掀起的蘑菇云在战场上空腾起,硝烟与火光之下,是俄乌两军围绕这座战略城镇展开的惨烈攻防,也折射出当前冲突进入“拉锯绞杀”阶段的残酷现实。
![]()
从双方官方表述来看,红军城的战局呈现“各执一词”的胶着态势。俄罗斯国防部11月1日明确宣称,俄军已在红军城完成对乌军人员的围困,且部分乌军开始投降,暗示战场主动权已向俄方倾斜。
而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瑟尔斯基随即反驳,强调红军城—米尔诺赫拉德城市群“未被包围或封锁”,乌军正通过增派突击小组强化防御,试图打破俄方的战场叙事。
这种“攻防争议”背后,是两军在该区域的兵力与火力博弈——俄军依托空中优势实施重型轰炸,乌军则依靠城镇街巷工事顽强抵抗,双方在每一条街道、每一处据点展开反复争夺,战场推进速度远慢于大规模野战。
![]()
此次俄军投入的FAB-3000重型航空炸弹,堪称“战场攻坚利器”,其登场也凸显了俄军当前的战术思路。作为苏联时期研发的经典重型炸弹,FAB-3000全重约3吨,战斗部装药超1.5吨,爆炸威力可覆盖数万平方米区域,既能摧毁坚固工事,也能对集群目标造成毁灭性打击。
俄媒视频显示,该炸弹精准命中乌军野外指挥部后,不仅直接摧毁建筑本体,冲击波还掀翻了周边装甲车辆,足见其对“高价值目标”的杀伤效能。从战术逻辑看,俄军选择在红军城使用此类重弹,一方面是为了摧毁乌军指挥中枢、瓦解其防御体系;
另一方面也是通过“展示火力优势”削弱乌军士气,配合地面部队的围困行动。这种“空中重轰+地面围堵”的组合,正是俄军在顿巴斯等城镇作战中多次采用的策略,旨在以最小伤亡代价夺取战略要点。
![]()
红军城的攻防战,更折射出俄乌冲突持续至今的深层困境。自冲突爆发以来,双方围绕顿巴斯、扎波罗热等关键区域的争夺从未停歇,而城镇作战始终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对俄军而言,尽管拥有空中与火力优势,但乌军依托城镇建筑构建的“巷战工事”,让装甲部队难以展开,只能通过重型轰炸逐步清除障碍,推进效率受限;
对乌军而言,虽然能借助街巷迟滞俄军进攻,但缺乏有效的反制空中火力,面对俄军重型炸弹、巡航导弹的打击时,防御工事易被摧毁,人员伤亡持续增加。
此次红军城的“投降争议”与“重弹打击”,本质上是双方“消耗战”的缩影——俄军试图通过持续施压迫使乌军屈服,乌军则在外部援助支撑下坚守待变,这场拉锯不仅考验着双方的兵力与装备储备,更考验着两国的战争耐力。
![]()
值得注意的是,红军城的战局也牵动着国际社会对俄乌冲突走向的判断。当前,西方对乌援助虽未中断,但部分国家已出现“援助疲劳”,乌军装备补给与人员补充面临压力;而俄军通过军工产能提升与战术调整,正逐步巩固战场优势。
此次FAB-3000重弹的使用,也被视为俄军“强化战场控制”的信号——在冬季来临前,俄军或试图通过夺取红军城等关键节点,改善战线态势,为后续谈判积累筹码。不过,乌军在红军城增派突击小组的动作,也表明其不愿轻易放弃这一战略要地,双方的绞杀或将在未来数周持续升级。
![]()
硝烟未散的红军城,是俄乌冲突残酷性的缩影。3吨重弹掀起的蘑菇云,不仅摧毁了乌军的指挥部,更击碎了“冲突短期结束”的幻想。
在这场关乎领土、主权与地缘利益的博弈中,没有真正的赢家,只有持续的伤亡与破坏。国际社会若想推动冲突降温,更需要拿出务实行动,促使双方回到谈判桌前,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毕竟,再多的重型炸弹,也炸不开通往和平的道路,唯有对话与妥协,才能让硝烟散尽的战场重现生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