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个地铁,刷个码,手机一翻,广告弹出,不是你想点,是它自己跳。
11 月 2 日,广州网友 打工人阿凯 发的短视频在社交平台炸了锅。视频里,他在地铁闸机前急得直跺脚,刚调出乘车码对准扫描区,手机轻轻一翻,屏幕瞬间弹出某品牌护肤品广告,硕大的 “立即抢购” 按钮把关闭键挤到了角落。等他好不容易关掉广告,闸机早已自动关闭,后面的乘客忍不住催了句 “能不能快点”。
广州地铁App被网友怒怼:“穷疯了吗?”
北京地铁的亿通行也不遑多让,轻轻一晃,直接跳转购物直播。
北京网友 小羽晒出的截图更离谱:用 “亿通行” App 刷码时,兜里的手机被地铁颠了一下,直接跳转进一场卖羽绒服的直播,主播的吆喝声吓得她赶紧捂手机。有乘客统计,早晚高峰过闸平均要多花 40 秒,遇上广告弹窗反复触发,迟到扣钱成了常事。
你不是在赶路,是在给电商平台打工。
最让人心塞的是 “防不胜防” 的触发机制。这些广告靠手机里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 “盯梢”,走路晃一下、扫码翻个手、甚至站在地铁里被人碰一下,广告都能精准弹出。有网友做过实验:把手机放在桌上轻轻敲一下,广州地铁 App 立马弹出广告,“这灵敏度,比我家的地震预警还灵”。更缺德的是关闭按钮 —— 有的藏在角落,有的做成和背景色接近的浅灰色,还有的点了 “关闭” 反而跳转到下一个广告页,简直是故意给人挖坑。
这已经不是“插播广告”了,是劫持用户。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这场 “广告劫” 里,老年人成了最弱势的群体。广州的张阿姨最近总躲着高峰时段出门,原因是每次用地铁 App 都要 “闯三关”:调出乘车码要等开屏广告,扫码时要防 “摇一摇” 跳转,就算过了闸机,一不小心还会误点弹窗下载 App。有次她在闸机前折腾了 5 分钟,后面的年轻人帮她关广告时,她急得差点掉眼泪:“这手机比当年学用 ATM 机还难!”
忍无可忍的乘客拨通了客服电话,得到的回应却让人火冒三丈。广州地铁客服一句 “并非所有人都不喜欢广告”,直接把网友的怒火点燃了。“合着我们被广告堵在闸机前,是少数人的‘矫情’?” 有网友翻出客服录音调侃,“建议地铁公司让员工早晚高峰体验下,看看谁会喜欢这种‘添堵服务’。”
更讽刺的是,地铁公司口中的 “运营成本需要”,在网友眼里成了 “躺赚套路”。业内人士透露,这种强制跳转的广告,用户每误点一次,平台就能赚几毛钱,以广州地铁日均 900 万客流算,一天光这部分收入就有几十万。“我们花着地铁票价,还要被迫当‘流量韭菜’,这钱赚得也太没底线了。”
其实早在今年 7 月,国家就给 “摇一摇” 广告划了红线。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的指南明确要求,广告触发得满足三个条件:手机加速度不小于 15m/s(差不多是突然起身的力度)、转动角度超 35 度、操作时间不少于 3 秒,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可实际体验中,轻轻翻个手机也就 2 秒,加速度撑死 5m/s,广告照样弹出来。
这已经不是企业第一次 “阳奉阴违” 了。2023 年工信部就明令禁止用高灵敏度 “摇一摇” 诱导用户,当时 68 家头部企业都承诺整改,可到了 2025 年,地铁 App 反而玩起了 “精准碰瓷”—— 专门在扫码这种必须动手机的场景植入广告。广州市海珠区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直言,这种行为已经涉嫌违规,按《广告法》能罚 3 万元以下,但对地铁公司来说,这点罚款恐怕还不够一天的广告收入零头。
有律师算过一笔账:如果 100 万乘客每天误点一次广告,平台一天赚 50 万,一年就是 1.8 亿,而最高 3 万的罚款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违法成本太低,才让企业敢这么肆无忌惮。”
![]()
就在舆论越闹越大时,事情有了转机。11 月 3 日下午,广州地铁突然宣布:10 月 30 日收到反馈当天,就已经下线了乘车码页面的 “摇一摇” 广告,现在打开 App 扫码已经不会再被广告干扰。记者实测发现,原来的广告位确实空了,但首页顶部还留着文字广告,点一下还是会跳转下载页。
北京地铁的回应则慢了半拍,截至 3 日晚,“亿通行” App 的跳转广告仍在,客服只说 “已记录相关建议”。有网友调侃:“广州是连夜‘摘广告’,北京是还在‘等通知’,这效率差距有点明显。”
不过乘客们并没完全放心。不少人发现,之前某打车 App 被骂后,只是把 “摇一摇” 改成了 “碰一碰”,换个马甲继续推广告。“这次是下线了,但说不定过阵子又换成‘滑一滑’‘点一点’,只要想赚这笔钱,总能想出新花样。”
更让人担心的是其他公共服务 App 会不会跟风。有网友做了个假设:“要是医院挂号 App 跳卖药直播,社保 App 点一下出拼多多,那才真叫绝望。” 毕竟地铁、医院、社保这些都是刚需场景,用户根本没得选,一旦被广告盯上,只能被迫忍受。
![]()
地铁 App 从 “扫码秒过” 到 “广告堵路”,本质上是公共服务的 “初心跑偏”。地铁作为城市基础设施,收着票价、占着公共资源,本该把服务放在第一位,可现在却把乘客当成了 “行走的流量包”。
真当乘客没得选?不是。
是现在还没到忍无可忍的那天。可一旦口碑崩了,再便宜的票价,也留不住人心。毕竟,谁愿意每天上班,先被耍一次?
技术本该让生活更便捷,而不是让每一次抬手,都变成一次冒险。是时候管管这些“摇一摇”了,别让我们的手机,成了别人口袋里的提款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