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国会出了个挺扎眼的事儿,堪萨斯州参议员罗杰・马歇尔的首席幕僚布伦特・罗伯森,两年时间从纳税人手里拿了至少4.4万美金通勤报销。
这钱说是从他弗吉尼亚州林奇堡的家往返华盛顿的差旅费用,但细扒下来,里面的门道可不少。
![]()
罗伯森这报销是从2024年3月开始的,那时候他刚在林奇堡买了套新房。
本来买房子是私事,可从4月起,他就开始以“林奇堡到华盛顿往返”为由申请差旅报销。
到9月这半年里,他一共报了11次,拿了1.6万美金,里面包含杂费、交通费还有每日津贴。
普通联邦雇员一年差旅报销也就几千块,他这半年就顶人好几年的,已经够显眼了。
更让人咋舌的是2024年10月到2025年3月这段时间。
这半年他报了15次,又拿了2.8万美金,算下来单次报销比之前还多了不少。
![]()
其中有一趟是2025年1月14号到23号,正好赶上总统就职典礼,就这一趟他单领了1万美金的每日津贴。
就一个通勤差旅,单趟能报出1万,换谁看都得觉得不对劲。
光看报销金额和次数还不够,这里面有个更让人疑惑的地方,罗伯森那段时间其实还在华盛顿住着。
他在华盛顿有套公寓,一直当成主要住所用,直到2025年5月才卖掉。
![]()
更有意思的是,因为这套“主要住所”,他还享受了几百美金的房产税优惠。
本来想觉得“住林奇堡、通勤去华盛顿”这理由能说通,但后来发现他根本没离开华盛顿的主要住所,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你想啊,要是真把林奇堡当家,怎么还在华盛顿留着公寓当主要住所?又要拿通勤报销,又要占房产税优惠,两边都占着,难免让人觉得是在钻空子。
这些报销费用都从马歇尔的官方人员及办公室支出账户走,这个账户每年有400万美金预算,员工工资、办公室运营的钱都从这里出。
![]()
罗伯森这4.4万虽说占比不算特别大,但架不住这钱的性质存疑,毕竟是纳税人的钱,花得得让人明白才行。
现在说说规则层面的事儿。
美国国会对高级幕僚的差旅报销有规定,一般要求工作人员主要在雇主所在州或者华盛顿办公。
近几年因为远程办公流行,有些议员会给幕僚设“远程工作站”,允许报相关差旅。
但问题是,这“远程工作站”的定义太模糊了,没说清楚距离多远算合规,也没说通勤频率该怎么算。
![]()
前众议院总法律顾问斯坦利・布兰德就说,罗伯森这操作是“巨大的漏洞”。
他还质疑,要是所有国会幕僚都这么干,那纳税人得多花多少钱?搞不清国会当初定规则的时候,怎么就没把这些关键细节说清楚,这不就等于留了个口子让人钻嘛。
其实类似的事儿之前也发生过。
2024年2月,加州众议员安娜・埃肖的幕僚,也以“旧金山到华盛顿通勤”为由报了1.2万美金,理由也是“远程工作站”。
后来被监督组织质疑,那幕僚退了5000美金,但也没被追究其他责任。
![]()
如此看来,这种“合规但不合理”的报销,在国会里可能不是个例。
最让人觉得矛盾的是马歇尔参议员本人的态度。
他之前公开反对政府远程办公,还推动过限制联邦工作人员在家办公的法案。
他说过“联邦远程办公降低工作效率,浪费纳税人资金”,这话听着没毛病,可到了自己幕僚这儿,却默许了“远程工作站”和高额通勤报销。
马歇尔办公室解释说,罗伯森搬家是因为家庭安全,他妻子之前在华盛顿遭遇过枪击。
![]()
但这话没实证支撑,没看到警方记录,也没看到媒体报道过这起枪击事件。
无奈之下,大家也只能对这个理由打个问号,总不能空口说个理由,就把纳税人的钱给报了吧?
公共监督组织“政府监督项目”(POGO)对这事儿的态度很明确,他们说罗伯森这报销就是“个人开支”,违背了参议院“禁止用纳税人资金办私事”的原则。
POGO还做过报告,说2023到2024年,他们收到的国会报销投诉里,有三分之一都和“远程通勤报销”有关,比前一年还多了不少。
![]()
联邦其他部门的差旅报销比国会严多了。
就说教育部工作人员,跨州差旅得提前说明为啥要去,报销时得附行程单、住宿发票,华盛顿地区单日津贴上限也就三百多美金。
再看罗伯森,单趟就能报1万,这差距也太大了。
很显然,国会自己的报销监管比其他部门松太多,既没有第三方审计,审核结果也不公开,这不就容易出问题嘛。
要解决这事儿,其实也得从几方面下手。
![]()
首先规则得改,得把“远程工作站”的标准说清楚,比如离华盛顿多远算合规,一年能报多少次,这些都得写明白。
然后监督得跟上,最好整个独立的审计委员会,别让国会自己审自己,审计结果也得公开。
另外,也可以学邮政总局,搞个智能监控系统,超标准的报销自动预警,这样也能减少漏洞。
罗伯森这4.4万通勤报销事件,看着是个小事,其实暴露了国会报销规则的模糊、监管的薄弱,还有部分政客的双重标准。
虽说他的操作符合当前规则,但根本不符合公共资金“花在刀刃上”的原则。
![]()
马歇尔一边反对远程办公,一边默许幕僚报远程通勤费,也让公众对国会的信任打了折扣。
说到底,纳税人的钱得用在公共利益上,不是用来给个人填居住选择的窟窿的。
要是国会不把规则补好、监管加强,以后类似的争议只会越来越多,到时候损失的可不止是钱,还有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