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氦气在高科技产业里头,简直就是命根子。医院里核磁共振仪离不开它,芯片厂流水线也得靠它冷却,航天火箭发射时还得用它推力。偏偏全球这资源就那么点,美国攥着大头,中国过去几年进口九成多,基本靠国外过日子。要是哪天美国一卡脖子,断供了,咋办?
![]()
先得说清楚,氦气这东西有多金贵。它不是地里随便挖挖就能有的,大多是天然气开采的“副产品”,而且在空气中含量只有百万分之五点二,一旦泄漏到大气里就再也收不回来了。更关键的是它的物理特性——沸点低到零下268.9摄氏度,接近绝对零度,这种超低温特性让它在高科技领域无可替代。
医院里的核磁共振仪,超导磁体必须靠液氦维持低温才能产生强磁场,要是氦气断供,仪器就成了一堆废铁,疑难病症的诊断就得停摆;芯片制造中,晶圆刻蚀、离子注入等环节都需要氦气营造惰性环境并降温,没有它整个电子产业链都会卡壳;航天领域更不用说,火箭燃料箱的增压、卫星的冷却系统,全得靠氦气“撑腰”,当年长征火箭发射前,氦气供应都是重点保障的环节。
![]()
可全球的氦气储量偏偏极不均衡。2023年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全球探明储量就484亿立方米,美国一家就占了171亿立方米,足足三成五还多,差不多是其他国家加起来的一半以上。
美国的氦气开采成本极低——德州和堪萨斯州的天然气田里,氦气含量能达到1.5%到7%,每立方米开采成本才0.1美元,跟白捡差不多。
咱们中国的情况正好相反。一方面是需求猛涨,这些年高科技产业井喷,氦气年消耗量早就超过2000万立方米,而且还在以每年15%的速度增加;
![]()
另一方面却是“先天不足”,国内的氦气大多藏在鄂尔多斯、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田里,平均含量还不到0.1%,商业可开采的气田只占两成多。2023年咱们自产氦气才195万立方米,连年消耗量的一成还不到,剩下的95%只能靠进口,而且以前主要来源就是美国。
现在回头看,2022年那阵儿的紧张,与其说是危机,不如说是给咱们敲了最响的警钟。那时候美国五大供应商里四家都开始定量供应,优先保障自己国内的医疗和军工,咱们这边的科研和工业领域就遭了殃。也就是从那时候起,“自力更生”不再是口号,而是实打实的行动。
![]()
要摆脱依赖,最根本的还是得有自己的资源。可能有人会问,咱们国土这么大,就真的没有富氦气田吗?还真不是没有,而是以前没找到,或者说没能力大规模勘探。
2022年之后,国家把氦气勘探纳入“战略性矿产资源找矿行动”,地质队员们几乎是把戈壁荒漠、高原山地都翻了个遍,功夫不负有心人,2025年4月自然资源部公布的消息,直接让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新一轮找矿直接新增氦气地质储量40.7亿立方米,这个数字啥概念?咱们国家一年也就用差不多9.5亿立方米,这一下子就够顶4年多,把之前不足3个月的保障期直接拉到了12.8年。
![]()
更关键的是这次发现的不是零散的小气田,而是苏里格、涪陵、靖边等六个单体储量超2亿立方米的大型气田,而且青海阳气田还探明了超3.5亿立方米的储量,成了咱们中国首个特大氦富气田。
咱们还找到了“新路子”。以前都觉得氦气只能跟天然气伴生,可这次在陕西渭河盆地,地质队员们发现了独立的氦气藏,氦气是以游离态存在的,不用跟天然气一起开采,成本一下子就降了不少。
还有塔里木盆地的和田河气田,也被证实是特大型富氦藏,氦气含量远超之前的预期。现在再看,咱们中国的氦气资源已经从“贫”转“富”,虽然跟美国比还有差距,但至少不用再看别人脸色了。
![]()
如果说找矿是“开源”,那提纯和存储就是“节流”,而且是更难啃的硬骨头。咱们找到的氦气大多是低浓度的,比如煤层气里的氦气含量才0.008%,就像在大海里捞针,要提纯到芯片厂用的99.9999%以上纯度,难度可想而知。以前这技术被美国和法国垄断,他们不仅不卖技术,连高纯度氦气都要卡着卖,咱们只能买人家提纯后的“二手货”,价格翻了好几倍。
可中国人最不怕的就是攻关。中国石化首先站了出来,在重庆LNG厂建了咱们首套自主研发的氦气提纯装置,用膜法分离技术从天然气尾气里“筛”氦气,一下子就把纯度提到了99.999%,年产量超过20吨,虽然不算多,但这是咱们第一次实现高纯度氦气工业化生产。
![]()
存储和运输也是个大难题。氦气在常温下会气化,而且容易泄漏,以前咱们只能用进口的高压储气瓶,不仅容量小,还不安全。现在咱们已经能自主生产液氦罐箱,这种罐箱能把氦气变成液态存储,容量是普通气瓶的100倍,而且保温性能极好,液氦蒸发率控制在每天0.5%以下,完全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025年苏州的罐箱工厂已经投产10台,足够满足国内航天和半导体领域的紧急需求。
现在再看,以前被卡脖子的提纯技术,咱们不仅掌握了,还能做到“变废为宝”——把以前当废气排掉的天然气尾气、煤层气,都变成了高纯度氦气。
![]()
现在再回到开头的问题:如果美国断供氦气,咱们会咋样?答案很明确:短期有波动,但绝不会“停摆”。现在咱们已经形成了“多元进口+国内勘探+技术突破”的三重保障——进口来源早就不是单一的美国,卡塔尔、俄罗斯的长约已经签了,国内新增的气田正在逐步投产,提纯技术也能满足高端需求,就算美国断供,咱们的医院、工厂、火箭发射场也能正常运转。
从氦气这件事也能看明白一个道理:资源安全从来不是靠“求”来的,而是靠自己干出来的。以前咱们总觉得“进口便宜省事”,可真到了关键时刻,再便宜的东西人家不卖给你,你就只能傻眼。这几年咱们在氦气上的投入,看起来花了不少钱,但换回来的是战略主动权,是高科技产业的“安全锁”。
![]()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来不是靠喊口号,而是靠地质队员在戈壁滩上的坚守,靠工程师在实验室里的攻关,靠每一个普通人在自己岗位上的坚持。这些实打实的步子,才是最稳的底气。
参考资料:2025年氦气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
这10%的进步,为什么对中国意义如此重大?
![]()
「每日谈」战略气体黄金!氦气进口依赖度高达97.5%,国内LNG-BOG路线可享受当前高利润率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