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河南商报)
顶端新闻记者 宋亚猛 李思翰 文/图
11月3日下午,在河南巩义宋陵的永裕陵、永泰陵畔,一幅跨越时空的丰收画卷正缓缓展开。现代化收割机轰鸣而行,穿梭于高粱地间,一片如火的高粱被迅速纳入仓中。这不仅仅是一次农事的丰收,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一边是沉睡千年的石像生,一边是翻滚的金色稻浪,共同构成了一幅保护与发展、历史与当下交相辉映的独特画卷。
![]()
一台红色收割机正穿梭于永裕陵神道旁的高粱地中。远处,沉默的石像生与巍峨的陵冢静静伫立,俯瞰着这片土地上千年来不同的“丰收”景象。
![]()
收割机的钢铁巨臂与北宋文武官石像仅一垄之隔。一边是精准高效的现代科技,一边是承载着千年记忆的历史遗存,两者在同一画面中形成了震撼人心的对比。
![]()
饱满的高粱穗在阳光下泛着紫红色的光泽,仿佛是这片古老土地酝酿了一整个夏天的心血,终于在秋日颗粒归仓。
![]()
在这里,收割机收获的不仅是粮食,更是一场被时光浸染的“千年秋色”。
![]()
收割过后,金黄的秸秆整齐地铺洒在田间,与神道尽头斑驳的石像形成温暖的色彩呼应。历史的沧桑与季节的轮回,在此刻达成了和谐的统一。
![]()
据了解,为更好地保护宋陵遗址本体并活化利用其环境空间,当地创新实施了土地流转计划。目前,宋陵区域共流转土地3160亩,采用科学的轮作模式种植农作物。这一举措,巧妙地让这片厚重的土地焕发出四季不同的生机与美感。这一“农业+文保+旅游”的创新模式,实现了真正的双赢。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