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台湾开放回大陆探亲的限制。
1988年12月8日,台北松山机场的寒风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攥着泛黄的探亲证,手指因用力而泛白。
他叫谢汉光,此刻正以“叶依奎”的身份跨越海峡,回到阔别42年的故土。
当谢汉光双脚踏上广东丰顺县的土地时,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情绪,直接在机场边上痛哭起来。
而后,他回到曾经居住的地方,早已物是人非,毕竟已经过去了40多年,城市发展变化得也很快。
后经长时间努力,他终于找到了曾经妻子“曾秀萍”的居住地。可临到敲门的时候,他却又犹豫了。
那么,关于谢汉光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今天文史君来为大家聊一聊。
![]()
新婚九日的诀别
谢汉光,1917年9月出生于广东省丰顺县采芝楼一个农耕家庭。
193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广西大学农学院森林专业。
大学期间,他结识了陈仲豪、张伯哲等好友,开始参加抗日活动。
1942年毕业后,谢汉光在桂林农场工作,凭借出色表现很快升任主任。
当时他利用那一身份作掩护,将农场发展成为地下工作的情报站,曾帮助过不少同志脱离了危险。
彼时战火还在蔓延,1944年广西沦陷,谢汉光被迫逃难至四川,在一所中学教书维持生计。
1945年抗战胜利后,谢汉光回到老家,与曾经的一位女学生“曾秀萍”结了婚。
原本以为他可以开始安稳的生活了,却没想到刚刚新婚第九天,他就收到了大学老师的一封邀请。
![]()
希望他能去台湾林业试验所工作。
谢汉光欣然应允,带着妻子前往香港准备转赴台湾。
在香港,他见到了我华南分局的负责人苏惠,在了解到具体工作内容之后,谢汉光感觉有风险,就没有让妻子一起去台湾。
他告诉妻子曾秀萍在台湾的工作可能需要很长时间,让妻子先回家等他消息。当时只说了一句“等我回来”,便匆匆告别了。
可不成想,这一等竟然是40多年。
1946年初,谢汉光抵达台湾,在“台湾省林业试验所”工作。
由于表现优异,在他老师卸任之际将他提拔为所长,意味着接下来谢汉光将要承担更重要的压力和责任。
不久后,他的校友张伯哲和陈仲豪也陆续抵达台湾。
![]()
潜伏台湾
在谢汉光的帮助下,张伯哲进入林研所工作,陈仲豪去了一所中学任教。
1947年初,经张伯哲介绍,谢汉光正式入党,成为我组织的一名成员。
在一间隐蔽的小屋里,他举起拳头庄严宣誓,心中燃起了更强烈的使命感。
此后,他利用职务之便,积极协助在台地下成员开展工作。
1947年12月,他还与同事合作撰写发表了论文《林分调查与初步研究》,维持着林业专家的公开形象。
期间,谢汉光还和陈仲豪等同志策划印刷了《光明报》,在荒野的山洞里秘密印制,传播我方思想。
那份报纸影响力之大,甚至还被送到了当时的台湾省领导陈诚手中。老蒋知道后勃然大怒,要求一定要彻查清楚。
危险正在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