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第九食堂最近火了。11月1日,这家重新装修的食堂新开了一处名为“渔船海鲜”的窗口,推出帝王蟹、波士顿龙虾、石斑鱼等高档海鲜,其中一只4.2斤的帝王蟹标价999元。消息一出,迅速登上社交平台热搜。有人惊叹:“大学食堂也卷到千元海鲜了?”也有人质疑:这还是那个该为学生提供平价饭菜的食堂吗?
![]()
事实上,这并非一场简单的“炫富式”营销。999元的帝王蟹背后,是一场由供应链变革与高校餐饮模式转型共同推动的“价格革命”。它既折射出高端食材平民化的趋势,也引发了人们对高校食堂公益属性的深层思考。
帝王蟹曾是年货市场的“硬通货”,动辄上千元一只,普通家庭往往只在春节时才舍得买一次。它的贵,贵在捕捞之险、运输之难。帝王蟹主要产自俄罗斯远东的极寒海域,捕捞工人要在冰海中作业,死亡率是普通工人的30至40倍。捕上来的活蟹需经清关、冷链运输,稍有不慎就会死亡,损耗成本极高。过去,一只鲜活帝王蟹从港口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多层批发商加价,最终零售价常翻倍甚至翻两倍。
![]()
但近年来,这一链条正在被打破。电商平台如盒马通过与俄罗斯捕捞集团直接合作,实现源头直采,跳过中间商。同时,空运+暂养池的冷链模式将运输时间压缩至8小时以内,大幅降低损耗。数据显示,2020年一只5斤鲜活帝王蟹售价普遍超过1500元,而如今在电商平台上,同等规格的帝王蟹已降至500至800元区间。南京大学食堂的999元帝王蟹,若按4.2斤计算,单价约每斤238元,与当前市场批发价105至135元/斤相比,虽有加价,但远低于传统商超300元/斤以上的零售价。
![]()
为何高校食堂能以接近成本价出售?关键在于其特殊的运营机制。南京大学后勤集团回应称,该食堂整体委托给校外商家运营,校方不干预具体菜品与定价。这并非个例,而是当前高校餐饮的普遍模式。根据多地教育部门规定,高校食堂可公开招标引入社会企业经营,但必须坚持“微利”原则——年度利润率不得超过5%。企业自负盈亏,但定价权归学校,所有菜品必须明码标价,且价格不得高于校内自营食堂同类菜品。
更关键的是,学校为食堂提供零租金场地、执行居民水电价、免征增值税等政策支持,极大降低了运营成本。这意味着,即便企业想抬高价格牟利,也受到制度性约束。南京大学这只帝王蟹虽标价999元,但因免去了高昂的门店租金与品牌溢价,实际利润空间极为有限。有学生反映,多人拼单后人均不到200元,吃一顿高端海鲜的成本接近校外火锅店普通套餐。
![]()
这场“拼单吃帝王蟹”的热潮,也暴露了高校餐饮服务的新形态。过去,食堂只需保障“一荤一素一汤”的基本需求。如今,学生对饮食的期待早已超越果腹,追求品质、体验与社交属性。早在2024年6月,就有学生在食堂留言板上留言:“能不能上架帝王蟹?”当时校方回应称“高档食材不适合食堂”。而此次“渔船海鲜”窗口的开设,虽非直接回应那条留言,却意外实现了学生的“愿望清单”。
![]()
这背后,是高校后勤服务理念的悄然转变。食堂不再只是“吃饭的地方”,更成为校园生活品质的体现。当外卖进校受限、食品安全受关注,校方更愿意通过引入专业餐饮团队,提升菜品多样性与服务质量。只要不违背公益性底线,允许一定程度的市场化探索,反而能增强学生对校园的归属感。
然而,争议并未因此平息。有声音指出,999元的帝王蟹虽可拼单,但本质仍是“非必需消费”,若资源向高端窗口倾斜,是否会影响基础伙食的投入?对此,多地政策明确要求:委托经营食堂必须保障“一元菜”“免费汤”等低价菜品供应,且高校自营食堂占比不得低于50%。南京大学此次开设海鲜窗口的同时,基础档口仍正常运营,未见压缩低价餐现象。
未来,这类“高端平价”窗口是否会普及?从供应链看,随着直采与冷链成熟,帝王蟹价格仍有下行空间。从运营看,只要监管到位,委托经营模式能兼顾效率与公益。真正的问题或许不在于“该不该卖”,而在于“如何平衡”。高校食堂的使命,始终是服务学生。它既可以是一份两元的青菜,也可以是一顿百元拼来的帝王蟹——关键在于,选择权是否真正掌握在学生手中,而底线是否始终守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