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动改造大脑》【美】约翰·瑞迪
你是不是也这样:
办了健身卡,结果只去过三次;
立志每天跑步,却总在早上关掉闹钟;
知道运动有益健康,但就是坚持不下去。
别担心,我和你一样,也是个资深“躺平爱好者”。
周末听了樊登老师讲的《运动改造大脑》这本书,才发现一个惊人的真相:
我们一直误会运动了!它不只是为了减肥或者练出马甲线,更是大脑急需的“防焦虑药”。
这本书的作者约翰·瑞迪是哈佛大学的教授,书中他用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
运动,是最便宜的、最有效的抗压解方。
它不仅能让你身材变好,更能从根源上调节情绪、释放压力,让你告别焦虑,找回内心的平静。
01
运动,是给大脑最好的保养
![]()
《运动改造大脑》里有句话很吸引我:“运动能抵消部分因压力造成的脑损伤。”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在为找工作难的压力折磨得几度失眠。
记忆力也很糟糕,经常到嘴的话瞬间就忘了,走到一半突然想不起来要去干什么……
书中说,压力会杀死脑细胞,而运动能产生一种叫“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物质,就像给脑细胞施了肥,让它们茁壮成长。
死马当活马医,我打算尝试一下。
第一天,连走带跑20分钟,累得气喘吁吁。
但奇妙的是,运动完后,虽然身体疲惫,但原本浑浊的大脑却像被清水洗刷过一样,变得异常清醒和平静。
那种感觉,就像是给过热死机的电脑来了次强制重启,虽然过程不怎么优雅,但重启成功后,系统又变得流畅了。
02
运动完,心情都变好了
![]()
“运动是最佳的神经传递素。”这是书里另一个吸引我的观点。
原来,当我们运动时,身体就像一个高效的药厂,能自动调节大脑中关键化学物质的水平:
提升能带来愉悦和满足感的血清素,增强注意力和专注力的去甲肾上腺素,以及制造快乐和动力的多巴胺。
说白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运动,就相当于免费、安全且无副作用地给自己服用了一剂温和的“抗抑郁药”和“快乐丸”。
对我来说,最明显的变化是情绪。
以前早上起床困难的我,总是一肚子起床气。
现在强迫自己活动二十分钟后,虽然身体有点累,但心情却会莫名地轻松和敞亮起来。
这种由内而外的舒畅感,不亲身经历是不会懂的。
就像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说的:“行走是最好的药。”
现在我相信了,这味药,专治各种不开心。
03
想学得快?先动起来!
![]()
“运动给身体提供了某种独一无二的刺激,而这种刺激为大脑创建了一种环境,这种环境使大脑能够做好准备、愿意并且有能力去学习。”
这个发现让我看到了希望。
书中提到一个真实案例:
美国有所学校让学生早上先运动再上课,结果这批学生的成绩不仅在全校第一,还在国际竞赛中拿了奖。
提到这个,忽然想起高中时,老师总让我们围着操场跑两圈再回去早读,现在想想,确实很提神。
并不是说运动有奇效,但事实上运动真的能帮助我们清醒,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有一次,我试着在看书前快走20分钟,发现确实注意力更集中,记东西也更快了。
原来,运动直接促进了大脑细胞的生长,这可比喝多少“补脑液”都管用哦。
04
健忘?运动来帮忙
![]()
“运动能改善大脑中海马体的功能,这是与记忆最相关的区域。”
看到这句话,我立刻想到了我妈。
她总抱怨自己急性越来越差,不是忘了关火,就是找不到她的老花镜了。
相信你家里也有这样的长辈吧,那种肉眼可见的记忆力衰退,真的让人心疼又无力。
《运动改造大脑》里的解释让我看到了希望。
书中说,有氧运动能显著增加海马体的大小,而这个区域正是记忆的“总司令”。
它就像一台超级计算机的硬盘,负责储存和读取记忆。
随着年龄增长或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块“硬盘”可能会缩水、出故障。
但运动,就是最有效的“修复工具”和“扩容手段”。
这背后有强大的科学数据支撑。
书中引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坚持一年有氧运动的成年人,其海马体体积不仅没有萎缩,反而逆生长了2%。
这相当于抵消了正常衰老带来的1——2年的脑容量损失。
简单的说,就是运动可以延缓我们大脑的衰老进程。
更令人振奋的是,运动在对抗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
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的研究报告指出,全球超过1/3的阿尔茨海默病病例,其潜在风险因素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其中就包括缺乏身体活动。
现在,我陪我妈每天晚上散步半小时,她笑称这是她的“防痴呆运动”。
虽然走得慢,但坚持下来,至少她现在找钥匙不用满屋子转了。
![]()
其实,健康,不需要咬牙切齿地坚持。
很多人可能一听到运动,就想到汗流浃背、肌肉酸痛,累成狗的画面。
但《运动改造大脑》这本书告诉我们:
运动不是非要每次都练到精疲力尽,尝试着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才最重要。
就像孔子说的:“过犹不及。”运动也要讲究个度。
现在的我,依然不是健身达人。
但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运动节奏:
早上快走20分钟,晚饭后散步半小时。偶尔偷个懒,也不会苛责自己。
就像曾国藩说的:“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起居。”运动也该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
![]()
你的每一步,都在塑造更好的自己。
《运动改造大脑》最打动我的,是它让我经历了一次真正的“运动觉醒”。
这种觉醒,不仅仅是书中的一个死板的术语,而是我读完后的深刻体会:
它让我意识到运动并非反人性的苦役,而是我们大脑与身体赖以生存的本能需求。
作者在书中深刻地指出:“我们的大脑和身体是在行走和奔跑中进化而来的,可我们却要坐在椅子上度过一天。这种生活方式与我们的生物学原理背道而驰。”
这段话如同警钟。
所谓的“运动觉醒”,我想大概就是从“要我动”的被动勉强,转变为“我要动”的主动需求。
它是听懂身体发出信号的开始,是用运动来平衡大脑,重新夺回对身心的掌控感。
我们被各种健身信息包围,却很少思考什么运动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
广告告诉你需要请私教,商家推销着昂贵的健身装备,但我们真正需要的,可能只是一双舒适的运动鞋和一颗想要变好的心。
当你开始享受运动后的畅快,你会发现:
不仅身体变轻了,脑子也更清醒了,生活都变得明媚起来了。
♀️写在最后
开始运动,不是一场需要咬牙坚持的苦役,而是一次重新认识自己身体的机会。
适度运动,不是非要练出八块腹肌马甲线,而是动起来就比不动强。
坚持锻炼,不是苛求自己天天打卡,而是循序渐进,慢慢找到自己的节奏。
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不是让你去跟风潮流,而是在不同的尝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
养成习惯,不是靠意志力硬撑,而是学会享受运动的过程。
所以,下次当你纠结要不要运动时,不妨告诉自己:要不,我就动10分钟。
让自己动起来,就是迈出的第一步!
读完《运动改造大脑》,你会发现:
你要的健康和快乐,从来不在昂贵的健身房,而在你迈出的每一步里。
点赞【收藏和❤】
️愿你我都能动出好身体,练出好脑子!
关注小卿,我们一起向阳生长!
本文内容根据《运动改造大脑》这本书,仅代表个人读后感受,具体运动计划请根据个人情况量力而行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