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香港职场,给彼此“留空间”向来是主流共识。
对在职同事不会过度苛责,对待入职者更会多加体谅:
哪怕沟通慢半拍、材料提交晚一天,大多会先电话确认原因,极少因单一细节直接拒绝录用。
可通仔最近刷到的一件事,却彻底打破这份默契,着实替那位打工仔委屈:
有位港男面试一路通关,入职材料按要求备齐了,就等第二天去公司报到啦。
![]()
结果入职前一天中午,HR发了一条关于次日带教安排的消息,他没及时回复。
等到晚上8点多,HR直接甩来一句“不用来了”,给出的理由很牵强:“影响公司运作”“没诚意”,转头还说已经找好替代他的人。
他夜里10点多看到消息,赶紧解释“平时确实少看手机,但入职要填的表、要带的资料,早就准备妥当了”。
可HR根本不接话,坚持认为“招你这样总迟回消息的人,后续工作肯定出问题”。
![]()
(图:Threads)
通仔这就纳闷了:
还没签劳动合同、没正式踏入公司门,难道就得24小时盯着手机等消息?
职场里的“待命”,连还没入职的人都要捆得这么死吗?
这边界感,也太模糊了吧!
![]()
职场待命边界在哪?
说真的,这事儿最让人想不通的就是“待命边界”。
HR觉得“迟回消息 = 没诚意”,可港男还没成为正式员工啊!
非工作时间里,他可能在帮家人搭把手、可能在收拾入职行李,总不能把手机焊在手上吧?
![]()
通仔见过不少朋友找工作时,都会尽量留意消息,
但“尽量”不代表“必须秒回”,更不代表要“卷”成 24 小时待命。
香港职场里的“尽责”,从来不是比谁盯手机更紧,而是比谁把该做的事做好:
就像这港男,入职材料一样都没落下,只是没及时看社交软件,怎么就成了“影响运作”?
要是企业把“非工作时间秒回”当标配,那找工作岂不是成了“24 小时待命”?
这边界感要是拎不清,往后上班还不得天天绷着弦?
![]()
影响运作能算借口?
HR嘴里的“怕影响运作”,听着像那么回事,细琢磨全是漏洞。
从发消息到说“解雇”就8个小时,既没打电话问一句“是不是出了急事”,也没再补条消息提醒,直接就找了替代者。
虽然处理效率看似很高,可背后体现的不是“担心运作”,而是压根没把待入职者当回事,更把香港职场的“卷”带偏了方向。
![]()
(图:《我们与恶的距离》电视剧)
香港职场不是不“卷”:
但卷的是“效率”不是“时长”,卷的是“成果”不是“表面功夫”。
就像有内地实习生在 6 家香港公司实习后总结的:
多数公司不打卡、不鼓励加班,上司更在意“你有没有高效搞定事”,
而非“你加了多久班、回消息有多快”。
![]()
![]()
(图:小红书)
港男已经把入职准备做足,没耽误第二天的带教,哪来的“影响运作”?
企业张口闭口“要保证运作顺畅”,可“尊重待入职者的权益”“不搞无意义的卷”,难道不算是企业该有的运作底线吗?
单向要求别人“卷待命”,自己却连“多一步沟通”都懒得做,这也太双标了!
![]()
到底该不该回消息?
评论区里吵得热火朝天,通仔翻了翻,哪儿是在争“8小时该不该回消息”,根本是大家对“职场权责”的理解差了一大截,甚至还掺了点近年香港职场里的“新情况”。
![]()
有人站HR:
“入职前一天该上点心吧,8个小时不看手机也太离谱了……”
这话听着有点道理,可细想就错了:
找工作留意沟通是本分,但“不上心”和“直接被解雇”之间差着十万八千里,更不该把“卷待命”当成“上心”的标准。
这些人会这么想,多少受了点近年部分职场“卷文化”的影响:
比如有些内地高才为留港,主动把“24 小时在线、秒回消息”当成求职筹码。
时间久了,个别企业竟误把这种“无意义卷”当成了常态,忘了香港职场的“卷”从来不是这样。
这里不卷“谁盯手机更久”,只卷“谁把事做得更高效”。
更多人替港男抱不平:
“急的话不会打电话吗?都看到消息已读不回了,多问一句能怎么样?”
“没入职就不算员工,非工作时间回消息是情分,不是本分啊!”
![]()
这些话点透了香港职场“该不该卷”的答案:
该卷的是“能力和效率”,不该卷的是“私人时间和无意义待命”。
就像香港同事常说的:
“放假就是私人时间,就算是在职员工,非紧急情况也不会被要求秒回”;
对待新来的入职者,更该多一份体谅:
毕竟人家还没享受到公司福利,凭什么先“卷”进 24 小时待命的义务里?
说到底,企业总要求求职者有责任心,可责任是双向的:
你不能一边希望员工“卷效率”,一边又用“卷待命”的标准苛责人;
HR连“确认港男是不是没看到消息”的步骤都省了,凭什么要求别人 24 小时盯着手机?
这种“只许企业苛责,不许员工有私人时间”的“伪卷”,本就不符合香港职场的主流。
![]()
![]()
![]()
(图:Ulifestyle)
负责与自由可共存!
其实说到底啊,通仔觉得这事最该聊的还是“职场边界”和“卷的方向”。
香港职场多数时候的“留空间”,正是边界感的最好体现,也明确了“该怎么卷”。
通仔在这里特别感谢身边那些“看到消息就及时回”的同事:
工作群里的对接、临时的需求确认,他们靠谱的反应能让团队少走很多弯路,
真的非常身边这些靠谱大神的存在!!!

但也得体谅另一种情况:不是所有人都要24小时“秒回待命”。
下班后陪家人吃顿热饭、周末去公园散散步,
或是像文中港男这样,没入职前想多留点时间打理自己的生活:
这些时候没及时回消息,不是“不负责”,
是对自己生活的尊重,也是香港职场“不卷私人时间”的主流共识。
![]()
再说了,职场哪有那么多“非黑即白”?
企业别把“秒回”当“诚意”的唯一标准,个人也尽量在工作时间里做好沟通;
既珍惜愿意主动搭话的同事,也给“想歇会儿”的人留点心气。
这样的职场才舒服,也才符合香港职场该有的“人性化”模样。
![]()
香港职场历来以人性化著称,此次事件更像一次"边界感失衡"的警示。
理想的职场生态,应当既有高效协作的专业要求,也有尊重个体生活的温柔底线。
说到底,咱们拼工作图个啥?
不就是为了生活能舒坦点、开心点嘛!
理想的职场生态,本就该是 “高效协作” 与 “生活尊重” 的平衡:
工作永远是生活的一部分,它该服务于生活,而非反过来捆住生活。
就像在香港,准时下班买杯奶茶、周末去维港吹吹风,本就是这座城市职场文化的温柔底色。
![]()
祝咱们都能在这样的平衡里,把日子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认真工作,也享受生活~
各位家人,你平时是 “秒回党” 还是 “随缘回”?
评论区聊聊你的职场边界小习惯呗!
如果你想第一时间掌握香港本地生活资讯、政策变动、隐藏福利,欢迎加入我们的“维港通 | 在港优才互助群”!
若群满可以添加“西环全智贤”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