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阿姨今年54岁,自打年轻时脸上就长着几颗痣,也没太在意。可最近,她发现自己后背的那颗痣有点“不老实”——颜色加深了,形状变得不规则,还有点微微发痒。
家人一劝,她才半信半疑地来到医院检查。没想到,医生看后皱起了眉头:“这种痣可不能小看,尤其长在特殊位置,更是癌变的高危信号!”这番话把李阿姨吓得一身冷汗。
![]()
为什么有些痣一旦长在特定的地方,会引发医生高度警觉?难道痣真的会和癌症扯上关系?尤其第2个位置,很多人都容易忽视。真相到底如何?
痣,医学上称为色素痣,几乎每个人或多或少身上都会有。但不是所有的痣都是无害的,部分痣如果出现在特定部位、出现异常变化,确实可能预示着皮肤癌等严重健康隐患。
近日,北京协和医院的一项门诊回顾数据显示,约78%的黑色素瘤患者,在发病前都曾有存在异常痣的历史,而其中有近一半的患者,其痣就长在高危区域。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医学研究反复提醒每个人要重视的健康警告。
![]()
那么,哪些位置的痣需要特别小心?专家总结了三大高危部位,如果恰好“中标”,尤其要留心观察。
首先,指甲下方的痣,虽然很不起眼,但极易被误以为是普通色素沉着。可医学研究证实,指甲下的痣一旦出现变黑、增大或变形,恶变率高达12.5%,远高于普通痣。由于容易延误诊治,往往已经进入进展期,治疗难度加大。
足底或手掌的痣,在中老年群体中同样常见。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年会数据显示,黑色素瘤发生在足底和手掌的比重高达20%以上,且通常进展迅速。这是因为这些部位经常受到摩擦、压迫,很容易激发细胞异常增生,诱发癌变。别忽视脚底那颗貌不惊人的小黑点,也许暗藏杀机。
![]()
最后,私密部位(如会阴、肛周、乳晕部位)的痣。这类区域平时很难注意到,往往异常变化发现也较晚。北京肿瘤医院联合调研报告指出,这些部位的黑色素瘤患者,晚期发现比例高达68.3%,极大影响后续治疗效果。
医学上有个著名的“ABCDE”原则,就是教大家筛查有风险的痣:A(Asymmetry)不对称、B(Border)边界不整齐、C(Color)颜色多样、D(Diameter)直径>6mm、E(Evolving)快速变化。
如若同时符合两项以上,出现于高危部位,建议务必尽快到医院皮肤科就诊。因为一旦发展为黑色素瘤,无论手术还是药物治疗的总体5年生存率会急剧下降,仅约20%—40%。
其实,皮肤癌的发生并不是一蹴而就,多数早期有迹可循,只要做到以下几点自查和预防,大概率可以将风险大大降低:
每月定期自查,用镜子全身巡查高危位置,有条件可请家人帮忙查看不易察觉的区域。
特殊部位(如足底、指甲下、私密区等)如发现变化,立即记录并拍照,与之前对比。
注意防晒,尤其避免暴晒、反复摩擦和外伤,减少皮肤慢性刺激。
家族有皮肤癌史或黑色素瘤史的,更要加强警惕,建议每年专业皮肤科筛查。
对于高风险形态的痣,医生会建议采取手术切除,通常为门诊小手术,正规操作下并不可怕,绝大多数切除后的风险即可解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