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节点城市,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肩负着守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使命。自对干渠沿线14个县市区环境资源案件实行集中管辖以来,解放区人民法院以机制创新破题,整合审判职能,联动跨域力量,构建复合型“三合一”机制,让司法深度融入南水北调生态保护,在“保水、护水、兴水”中交出亮眼司法答卷。
审判职能“三合一”:立足审判职能,打造环资审判“专业队”
南水北调干渠穿城而过的特殊性,让解放区法院在审理环资案件时面临着挑战。为破解这一难题,2023年1月,解放区法院环境资源法庭正式挂牌,以“三合一”审判机制按下生态司法保护“加速键”。
![]()
解放区法院法官深入农村为村民进行普法宣传。靳林林 摄
法庭成立之初,该院严格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实行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理模式的相关规定,配套制定环资审判工作实施方案与细则,明确将刑事、民事、行政三类环境资源案件“三合一”归口审理。通过科学调配审判力量,推动法庭从“挂牌运行”迈向“实质化运转”,构建起覆盖案件全流程的全方位、综合性审理模式,让每一起环资案件都能得到精准、高效办理。
“‘三合一’不是简单的职能叠加,而是司法资源的深度整合。”解放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范传武表示,该模式不仅有助于统筹运用刑事制裁、民事赔偿、行政监管等多元手段,更能推动构建协调统一的环境资源司法保护体系,切实将“1﹢1﹢1>3”的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整体效能转化为实践成果。
2023年以来,解放区法院共受理环境资源案件74件、审结68件,服判息诉率72.05%。这份亮眼“成绩单”,既是环境资源司法保护硬实力的有力证明,更是公正高效审判为南水北调干渠沿线绿色发展筑牢司法屏障的生动实践。
解纷力量“三合一”:跨域联动破局,解开民生纠纷“千千结”
“环境资源案件具有复杂、多样、跨区域特点,跨域司法协作既能打通办案堵点、破解‘审理、执行、协同’难题,更能融合地方法院基层优势、行政机关监管资源与管辖法院专业审判力量。”解放区法院副院长李婧表示。
“郭法官,为了这些树我跑了整整三年,你们要是再没办法,我是真不知道该找谁了。”2024年9月,在解放区法院的巡回审判现场,晋某攥着泛黄的种树凭证,声音里满是焦急与无助。
谁也没想到,这起被法官称为“无被告、无证据、无头绪”的“三无”伐树纠纷,最终会在跨域司法协作的助力下迎来转机。
2022年7月,某自然资源局通知园林公司清理国储林项目时,将晋某栽种在省道河堤两旁的部分绿化树砍伐。晋某报警后,公安机关认定无盗伐行为,晋某遂提起民事诉讼,又因无法鉴定损失被驳回。直到通过12345热线知晓伐树系行政行为,晋某才向解放区法院提起诉讼。
“只看案卷材料,根本找不到突破口。”为摸清案件真相,解放区法院法官郭倩倩曾与同事4次前往案发地,通过翻查监控、巡回开庭、走访村民等方式拼凑案件细节。然而,调查越深入,难题越突出:某镇政府虽承认伐树事实,却坚持“按规定办事,无力赔偿”。
“下一纸判决容易,但老百姓的损失没解决,行政机关的程序漏洞没补上,就算案结,事也没法办了。”于是,郭倩倩与院领导想到了启动跨域协作机制:“这案子涉及两地,我们两地法院联合办案吧。”
在与河南省淇县人民法院详细沟通案件事实、当事人诉求及化解难点后,两地法院迅速搭建协作桥梁,启动“联合调查、联合调解、联合执行”机制,共同核查树木权属、项目审批及作业记录。
经过多轮跨域协作,行政机关最终对晋某的合理损失予以补偿,晋某自愿撤诉,持续三年的纠纷得以解决。
拿到补偿款的那天,晋某握着郭倩倩的手反复道谢:“没想到跑了三年的事,你们帮我解决了!”
![]()
解放区法院为百年古树设立“司法保护令”。靳林林 摄
这起纠纷的化解,是“解纷力量三合一”机制的生动注脚,为跨区域行政争议提供了可复制的化解路径。2025年5月,解放区法院分别与淇县法院及淇县政府、河南省卫辉市人民法院及卫辉市政府签署《跨区域府院联动合作框架协议》,将“临时协作”变为“长效机制”。2023年以来,解放区法院协调化解环境资源行政案件39件,协调化解率57.35%,让跨域生态纠纷在协作中“化于未诉、解于诉中”。
审判力量“三合一”:汇聚专业智慧,破解环资案件“专业关”
“我们排的不是有毒废物,凭什么要处罚我们!”安阳某企业负责人边拍着桌子边表示反对。这场激烈的争执,缘于一份10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2024年8月1日,当地环保部门认定该企业擅自倾倒洗砂泥饼的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并作出罚款决定。但该企业坚持认为,该决定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有误,于是一纸诉状将该部门诉至解放区法院。
“环境资源案件专业性太强,光看纸质材料怕有疏漏,‘纸上谈兵’肯定不行,必须到现场去。”郭倩倩在案件讨论时说。考虑到洗砂泥饼是否属于“工业固体废物”是本案的争议核心,因此该院从环境资源审判专家库中挑选了一名固体废物处理领域的专家,邀请其与法官团队一同奔赴涉案企业的生产现场进行实地勘测。
![]()
解放区法院环境资源法庭巡回审理一起林地承包合同纠纷案。靳林林 摄
勘测现场,专家用专业设备逐项检测洗砂泥饼的成分与特性,最终得出了“确属工业固体废物”的检测结果。郭倩倩将这一结果和检测数据摆在企业负责人面前,并为该企业负责人逐条解读法律条文。
该企业负责人沉默良久后低声说道:“原来真是我们差点毁了这片土地。”最终,企业不仅主动缴纳10万元罚款,还迅速制定整改方案,态度从“拒不认责”转为“积极纠错”。
“司法的温度,就在于倾听涉诉主体诉求的耐心、查清案件事实坚持的点点滴滴中。”郭倩倩如是说。
这样的“专业助力”在解放区法院的环资审判中已成常态。该院构建了“院领导参审重大疑难案件把握方向、环资法官为主审‘本脑’、专家陪审员为助审‘外脑’”的“三力协同”模式,为环资审判注入专业力量,确保司法裁判与国家生态战略同频。2023年以来,该院环资案件服判息诉率72.8%,专家陪审员参与率54.41%,为企业发展指明了绿色发展方向。
“生态保护没有‘旁观者’,司法护航更要‘多面手’。”范传武表示,将继续深化“三合一”机制创新,让司法力量更精准地对接生态保护需求、回应群众期盼,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守护南水北调的“一泓清水”,让绿色发展的底色更浓、民生幸福的底气更足。
来 源:人民法院报第8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