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中午,韩国釜山金海国际机场蓝屋贵宾室,中美领导人举行了时隔6年的再度会晤。
一个多小时的会谈后,双方宣布了经贸领域的一系列共识,包括美方暂停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调查措施一年。
然而,就在这场备受瞩目的“破冰”会晤后不到24小时,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便传出消息,执意推进针对中国执行“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情况的新301调查。这一幕令人不禁要问:美国究竟意欲何为?
![]()
10月30日中午,中美两国元首在韩国釜山举行会晤,这是特朗普新任期内中美元首首次见面。会谈持续了约1小时40分钟,双方深入讨论了中美经贸关系等议题,同意加强经贸等领域合作。
会晤后,中国商务部迅速公布了中美吉隆坡经贸磋商的成果,三大亮点引人关注:美方将取消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10%所谓“芬太尼关税”;对中国商品加征的24%“对等关税”将继续暂停一年;美方将暂停实施其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调查措施一年。这些措施原定于11月10日正式生效。
就在釜山会晤前夕的10月24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已悄然启动了一项新的301调查,旨在审查中国是否履行了2020年“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的承诺。
这项调查直指中美贸易关系中的核心争议点。“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曾是中美贸易战的暂时休战符,签署于2019年12月13日。
根据该协议,美国暂停了对部分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中国则承诺进行结构性改革,并大幅增加购买美国商品和服务。
然而,美方统计发现,中国实际购买额远未达到预期目标。协议设定的目标是两年内额外购买20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和服务,但中方实际购买额仅为约1200亿美元,不足目标的六成。
此外,美国认为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让等结构性改革方面进展缓慢。
![]()
表面上,釜山会晤后,美国在关税和部分调查方面做出让步。然而,最为敏感的301调查问题,美国始终紧抓不放。
这恰恰暴露了美国一贯的谈判手法:口头承诺合作,手中却紧握大棒,随时准备再次敲打。对美国而言,多握一张牌,便能多一分主动权,尤其是在未来谈判出现波折时,这张调查牌或许还能换取更多利益。
回顾本轮中美经贸博弈的全过程,从最初面对美方攻势时的精准反击,到中期“同等规模、同等力度”的对等反制,再到后期直击美国农业与稀土供应链弱点的组合施压,中国已成功在对美博弈中转向互有攻守的战略性互动。
特朗普重返白宫,国内鹰派势力和产业利益集团都在密切关注他的对华政策。尽管两党在诸多问题上争论不休,但在对华强硬的态度上却出奇地一致。
因此,无论谁执掌白宫,都不会轻易放弃301调查这张牌,毕竟需要向国内各方交代。一旦全面撤退,反而可能被批评为软弱无能。
另一方面,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透露,若能看到中国遏止芬太尼流入美国的成果,“我们就会撤掉另外10%的关税”。这一表态显示,特朗普政府仍保留了一定的灵活性,也为未来谈判留下了空间。
![]()
面对美国的双重策略,中方的回应既坚定又理性。中国驻英国使馆发言人明确表示,中方始终认真履行协议,并在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疫情期间也竭尽所能。
中方指出,协议未能完全履行,并非完全归咎于中方。美国一直未取消关税,直接导致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受阻。
此外,近年来美国制造业问题重重,许多产品供应不足。汽车、飞机等大宗商品要么产能不足,要么出现安全事故,导致采购计划被迫取消。
新冠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和市场需求的巨大变化,这些客观因素并非中国单方面能够解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