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最近互动频繁,外界一度以为气氛正往缓和方向走。
但就在这个时候,当地时间10月31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突然来了一番强硬表态,指责中国在关键资源上“犯了错”,甚至放话说美国最多两年就能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这一番话,听起来强硬,但背后的逻辑和现实到底站不站得住脚,恐怕还得细细掂量。
![]()
一边夸自己,一边踩中国,美国这套说法熟悉得很
贝森特这次公开讲话的重点,其实不难看出。他的核心态度就是两个字,自信。他强调“预计在未来的12到24个月之内,美国就会拥有新的稀土来源,以此降低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他的意思中还透露出想要拉拢其他的国家建立稀土供应链来围堵中国,乍一听,像是美国带头搞出一套新规则,大家都在要响应。但真要说服力有多强,还真说不上。
美国长期以来在对华经济政策上,嘴上讲的是“公平竞争”,实际操作上却更多是限制和设防。
![]()
贝森特所谓的“标准”,本质上还是那些老一套的关税壁垒、投资限制、技术封锁。说白了,就是把原来做不到的事,通过政策手段强行调个方向。
可问题是,标准这种东西,不是你定就能让别人全跟着走的。各国在处理和中国的关系时,更多还是从自身利益出发。
并不是谁都愿意完全站在美国立场上,更不是每个国家都愿意跟着美国“唱对台戏”。所以说美国的政策是不是被广泛接受,其实得看是谁在用,怎么用,而不是说得多响亮。
![]()
两年摆脱稀土依赖?这事可没他说得那么简单
贝森特这次讲话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稀土的部分。他直言,中国限制稀土出口,那是“一个错误”,美国最多两年就能解决对中国的依赖。这种语气很有自信,但现实真的能这么顺利吗?
稀土是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新能源、电子、军事等多个领域。虽然美国自己也有稀土资源,但长期以来,美国的稀土产业链并不完整。
最关键的部分,就是精炼和加工环节,恰恰依赖中国。这不是因为美国不想做,而是因为这个过程技术门槛高,很多美国企业干脆就不碰。
![]()
现在说要在两年内搞定替代方案,但实际上,要建起一套能独立运行的产业链,不仅需要技术和设备,还得有人才、市场和政策配合。
就算这些条件都具备,时间上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更别说,美国国内在环保、审批、投资等方面的制度限制,也会让很多计划在落地前就卡住。
贝森特提到美国和一些国家有合作意向,想通过多边方式解决稀土问题。但现实中,合作的效果往往有限。其他国家的资源储量和加工能力也受限,短期内根本难以替代中国几十年来形成的完整体系。
![]()
换句话说,想解决问题不是不可能,但把它说得像“换个供应商”那么简单,就不太现实了。
而且,中国并没有真正“封锁”稀土出口。只是采取了一些调控措施,比如加强出口管理、优化配额分配。
这种做法更多是为了规范市场、保护资源,并不是单纯为了对外施压。也就是说,中国并没有主动挑衅,美国却已经开始“反击”,这本身就说明美方的紧张情绪并不小。
![]()
美国这套“先喊话,后施压”的剧本,还在继续上演
这几年,中美关系一直处在一种微妙状态。美国从来没真正放松过对中国的施压,尤其是在关键产业和技术领域,动不动就来一波“新动作”。
贝森特的表态,其实就是这种策略的延续。他不是第一次放出类似言论,也不会是最后一次。这类讲话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马上改变什么,而是逐步构建一种舆论氛围,让外界慢慢接受“美国在主导”的印象。
同时,也是为了试探中国的底线,看中方会不会因为某些话题而做出激烈反应。
![]()
美国内部政治也是这类言论背后的推手,贝森特的发言,某种程度上就是在为国内政治服务。他不需要每句话都落实成政策,只要说出来,制造点声势,就能达到目的。
但这种“打嘴仗”的方式其实早就不新鲜了,中方的应对策略也很清晰,不主动升级摩擦,但也不轻易让步。
在像稀土这样的关键领域,中国更注重的是长期积累和产业完善,而不是一时的高调反制。换句话说,中国更看重的是“守住阵地”,而不是“立刻反击”。
![]()
美国虽然在推进所谓的“供应链重构”,但效果并不明显。要真正建立起不依赖中国的产业体系,绝非短期内能完成,中方不会因为对方的几句“狠话”就乱了自己的节奏。
表面风光背后的焦虑,美国其实也没那么有底气
贝森特讲话的另一个特点,是把一系列复杂问题简单化。他把稀土问题、贸易政策、国家安全这些不同领域的议题混在一起说,听起来像是一个“全面升级”的策略,但其实更多反映的是一种焦虑感。
美国如今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已经不像过去那样稳固。特别是在科技和制造业领域,中国的崛起带来了实质性竞争。
![]()
美国当然不希望失去主导地位,但又找不到一种完全有效的压制方式,于是就出现了这种“话说得很慢,行动却很难”的状态。
美国目前采取的很多政策,比如补贴本土企业、限制对华投资、扩大盟友合作,其实都在告诉我们一件事,他们想把问题拆开处理,但现实是环环相扣。
美国要限制中国电动车,就得考虑本国市场是否能承接,要向盟友推销去中国化,就得面对别人利益受损的反弹,这些问题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能解决的。
![]()
而贝森特这次的讲话,也可以看作是美国政府在面对多重矛盾时的一种“发泄”。他知道,中美合作不可能完全中断,但竞争也不可能停止。
他需要在这个夹缝中找到一个让所有人都“看起来满意”的说法,于是就出现了各种“我们能追上”“我们有标准”“我们不怕”的表述。
但仔细想想,这种说法其实更像是心理建设。真正有底气的国家,不需要靠“喊话”来证明自己。
![]()
说得响不代表做得到,关键还得看实力
贝森特这番话实则更多是政治操作的一部分,他要向外界展示美国的“信心”,也要向国内传递“主动权还在手里”的信号。
但现实不会因为一句话就改变方向,尤其是在稀土这种长期积累的产业上,更不是说摆脱就能摆脱的。
中国在稀土上的优势,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产业链和技术能力,不是轻易能复制的。而美国要实现“脱钩”或者“替代”,也需要付出比想象中更大的代价。
![]()
所以,它反映出的是美国在信心和现实之间的拉扯,也暴露了他们在战略调整中的不安。
真正的实力,不在嘴上,而在手里。
参考信息:
美国财长:美国将降低对中国稀土金属的依赖——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5-11-3 01:1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