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当“美军批准援乌战斧导弹”的消息传开时,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被一盆冷水浇透。
![]()
原来这项政治决策的最终决定权仍掌握在美国总统特朗普手中,特朗明确表态:并未真正考虑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目前没有任何迹象显示普京不愿结束冲突。”
从“可能提供”到“压根没考虑”,总统的“急刹车”,短短几天的时间的剧情反转,不仅让基辅的“远程打击梦”濒临破碎,更将俄乌冲突的博弈推向了更危险的边缘。
![]()
美军被曝同意向乌提供“战斧”
顿巴斯战场节节败退,红军城被围,乌军急需能打击俄本土能源设施的武器 ——“战斧”导弹成了泽连斯基眼中的“救命稻草”。
![]()
就在当天,三名美欧官员传来好消息:美国国防部已完成对援乌“战斧”的评估,确认不会影响美军库存安全,正式同意向乌克兰提供该导弹,最终只需总统特朗普签字即可生效。
这一消息让欧洲盟友欣喜若狂,但兴奋很快被现实浇灭,就在泽连斯基团队忙着制定“战斧使用计划”时,特朗普的表态给了他们当头一棒。
![]()
特朗普翻脸比翻书快
“并未真正考虑,没有任何迹象。”11月2日,面对记者追问,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直言,“他们还在打…… 对双方来说都很艰难,有时候,你只能让他们打完这场战争。”
![]()
而这番话彻底推翻了美军的“放行”信号,不过回顾特朗普的态度变化,堪称“反复横跳”的典型。
10月初,公开称“美国有大量战斧,可能提供给乌克兰”,给泽连斯基画下大饼,之后与泽连斯基白宫午餐时突然改口,“我们不想拱手让出保护国家所需的武器”,闭门会议更明确 “现阶段不提供”。
![]()
如今特朗普直接宣称“从未真正考虑过”,态度彻底转向消极,而且特朗普的表态让五角大楼陷入尴尬。
据透露,美方其实已制定好应急方案,可在总统下令后48小时内启动交付,但现在“计划只能搁置”。
但此时的“战斧”导弹,对乌军而言已不是“武器”,而是“救命符”,泽连斯基目前显然把宝全押在了美国身上,可特朗普的“不考虑”,让这份希望变得遥不可及。
![]()
或许特朗普政府的真实目的,根本不是帮乌克兰取胜,而是用“战斧大饼”实现双重算计。
第一层是施压俄罗斯,美国清楚,“战斧”是俄的“红线”,抛出援乌消息能迫使俄军在红军城放缓进攻,为谈判争取筹码。
第二层是消耗俄乌双方,对美国而言,冲突拖得越久越有利:既削弱俄罗斯国力,又让欧洲依赖美国安全保护,还能带动军火出口。
![]()
特朗普的“犹豫”正是这种策略的体现,既不彻底断援让乌崩溃,也不全力支持让乌反攻,始终维持“可控消耗”状态。
这种算计让乌克兰成了最大牺牲品,正如分析指出的,美国根本不在乎乌军死活,只要能 “最大限度消耗俄潜力”就行,泽连斯基对此心知肚明,却别无选择,因为没有西方援助,乌军撑不过3个月。
![]()
最讽刺的是,特朗普口中“让他们打完”的言论,正在红军城变为现实。
当2.3万俄军步步紧逼,3200乌军弹尽粮绝,“战斧”导弹成了镜花水月,这场战争的结局似乎已逐渐清晰,而对顿巴斯的普通民众来说,他们等不到特朗普的决策,只盼着炮火能早日停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