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1日,极星汽车官宣收到了纳斯达克的警告通知,核心原因很直接——股价太低。
当天,极星汽车的收盘价只有0.84美元,不仅远低于纳斯达克要求的1美元最低竞价标准,还快摸到52周以来的最低点0.82美元 。
![]()
更要命的是,这不是偶尔跌一下,从9月底开始,极星的股价就长期在1美元以下徘徊,妥妥触发了退市预警机制。
退市警告不等于直接退市,纳斯达克还给了缓冲期。很多公司都会通过引资、整改之类的操作续命。
按照规则,极星得在明年4月29日前“自救”成功,“自救”要求是股价必须连续十个交易日站稳1美元以上。如果到时候还没达标,最多能再争取180天的宽限期。
自救的前提是公司得有“自救”的本钱和底气,可极星汽车现在最缺的,恰恰就是底气。
2021年到2024年,极星四年累计净亏损约337亿元人民币,到2024年底已经资不抵债,净资产是-33.29亿美元,负债高达73.83亿美元。
![]()
有人算过,它每个月的现金消耗就在1亿到2亿美元之间,就算不断借钱、融资,也只是拆东墙补西墙。
2024年底拿了8亿美元贷款,2025年又搞到4.5亿美元融资和5亿美元绿色贷款,可这些钱转眼就被烧光了。
财务数据难看,销量更是惨到没朋友。2024年全球销量4.49万辆,同比跌15%,中国市场的表现简直可以用“隐身”来形容,全年销量才1612辆。
2025年一季度更夸张,只卖了63辆,3月份甚至只卖出1辆 。要知道,国内头部新势力单月销量随便就能过万,极星这成绩连人家的零头都不到。
极星上市时市值一度冲到275亿美元,被看作“中国新能源出海第一梯队”的代表 。可这些年它走的每一步,几乎都是错的。
首先是产品策略乱得一塌糊涂。现在在售的四款车,居然分别基于四个不同的平台打造,研发重复投入,供应链还特别复杂,成本居高不下。
其次是市场定位完全跑偏。在中国市场,它想走高端路线,可品牌认知度低到离谱,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吉利和沃尔沃的“亲儿子。
更尴尬的是在吉利体系内部,极氪、领克不断挤压它的生存空间,极星成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角色 。
频繁换帅和战略摇摆,更是让它雪上加霜。过去一年,CEO、CFO、销售总监等核心岗位全换了一遍,政策朝令夕改,消费者和投资者也失去了耐心 。
面对绝境,极星不是没挣扎过,背后的李书福更是没少“输血”。2025年6月,李书福通过旗下投资平台给极星注资2亿美元。
明眼人都知道,2亿美元对于负债超70亿美元的极星来说,顶多算“止痛药”,治不了根本。
![]()
再说几句
现在外界最关心的是,极星到底能不能躲过退市这一劫?从规则上看,它还有大半年的缓冲期。
极星是吉利全球化战略的“桥头堡”,毕竟它有欧洲身份和沃尔沃基因,在欧美市场的品牌接受度比中国品牌高,这也是李书福不肯放弃它的原因 。
如果持续烧钱却看不到回报,就算是李书福,恐怕也会有动摇的一天。毕竟吉利体系里能打的品牌不少,没必要把资源砸在“扶不起的阿斗”身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