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在明
在之前多次“拉锯”之后,特朗普来了亚洲这一趟,最后李在明还是妥协了。今年8月份和韩国签署的贸易协议中,韩方有3500亿美元的“对美投资”承诺;特朗普随后提出条件,要求韩国必须以书面保证的方式把这些投资都“落实”了。一开始韩国还认为这个条件是屈辱的“不平等条约”,声称韩国短时间拿不出来这么多钱。不过后来特朗普抵达韩国之后,李在明还是同意了签署2000亿美元的协议,每年投资上限为200亿美元。其余1500亿美元用于造船合作,包括担保、韩国企业投资以及船舶融资。
![]()
韩国三星
韩媒认为,这次的协议是李在明政府“弃中投美”战略的延续与升级。此前,李在明已在访美期间高调宣布,韩国企业将在五年内向美国新能源、芯片、汽车等产业投入超3500亿美元,试图以巨额投资换取美方的关税豁免与政策支持。再加上特朗普政府将抓捕“非法移民”作为大选政绩指标,将韩企技术人员当作“填充业绩的耗材”,其真实目的是通过羞辱性执法逼迫韩国在军费分摊、农产品市场开放等议题上让步。2000亿美元的妥协,正是这种“交易式外交”的产物,暴露了韩国在安全依附关系下的战略被动。
![]()
李在明和特朗普
《朝鲜日报》社论尖锐指出,韩国企业在美投资已创造上万就业岗位,本是美国“制造业回流”的关键支撑,却遭遇“背后捅刀”,2000亿美元的追加投入只会让美方得寸进尺,进一步压缩韩国产业的自主空间。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美方已通过执法行动变相索取技术转移,要求韩企转让电池产线核心专利,重演当年逼迫日本签订《广场协议》的套路。韩媒《东亚日报》担忧,2000亿美元的资金倾斜将加剧“产业空心化”——本土研发投入被挤压,优质资源向美国转移,最终沦为美国产业链的“附属车间”。
![]()
SK芯片
分析人士表示,在李在明调整“安美经中”策略、减弱对华产业依赖后,韩国本期望通过对美投资提升产业链地位,却陷入“越投入越被动”的怪圈。韩国开发研究院顾问金英俊在《韩民族日报》撰文警示,单一依赖美国市场既加剧合规风险,又让韩国在国际博弈中失去议价能力,2000亿妥协将使这种依赖不可逆,彻底丧失产业发展的战略灵活性。最大在野党议员更直接批评,政府的“失衡外交”正将韩国产业推向“被收割”的绝境。美国对盟友产业的“压制传统”意味着,一旦韩国产业威胁到美国本土企业利益,必将遭遇更严厉的遏制,当年日本半导体产业的衰落便是前车之鉴。
![]()
李在明
值得一提的还有,美国对盟友产业的“压制传统”意味着,一旦韩国产业威胁到美国本土企业利益,必将遭遇更严厉的遏制,当年日本半导体产业的衰落便是前车之鉴。未来,若韩国无法重构“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无法摆脱对美单一依赖的陷阱,2000亿妥协或许只是产业衰退的开始。正如韩国媒体所言,“对美低头换不来尊重,更换不来产业的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