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报评论员 刘柯
上周五,纳斯达克科技"七姐妹"之一的亚马逊,股价一度暴涨超过12%,最终收盘上涨9.58%,再创历史新高。
有意思的是,亚马逊股价创历史新高是在其刚刚宣布计划裁减约1.4万名公司职员的背景下。按照传统观念理解,裁员一度被认为是企业走下坡路的代名词,那为什么亚马逊可以打破这个"魔咒"呢?
通常来说,裁员是企业效益不好后的无奈之举。即便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就业率也一直是衡量经济运行是否健康的一大关键指标。其实,不仅仅是亚马逊,全球范围内很多科技头部企业都在裁员。比如,微软今年仅半年时间就裁员超1.7万人;Meta虽然只裁了600人,但却是位于美国和英国的精英团队;英特尔在今年夏季三个月就裁员20500人;亚马逊自2022年以来,已累计裁员超2.7万人。但这些科技企业的裁员并没有引发市场恐慌,反而被资本热情追捧,股价屡创历史新高。
按资本市场的理解,每裁掉1%的人,就能多买一批英伟达的H100芯片。是的,在AI不断进化替代的大趋势下,科技企业每一次裁员,都被认为是为了节省人力成本而提升经营效率。按亚马逊自己的说法,人工智能是自互联网诞生以来最具变革性的技术,使企业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新,此次裁员旨在通过将资源重新分配到优先领域,让公司"更加强大"。
曾几何时,高学历的科技精英一度是各大科技大佬引以为傲的核心资产,就算这些科技精英一天只上两三个小时的班,他们都是科技企业的门面担当,是科技企业自身价值的知识产权变现。科技行业的本质,就是以效率制胜而非时间堆积。在AI时代,机器赋能的效率制胜会反噬科技精英的研发积累。因为在AI时代,最容易被替代的就是计算,包括机器通过算力学习,然后实现对人脑学习的替代。在资本看来,AI替代的是高成本的人力支出,换来的是效率的提升和利润率的上升,是更多的GPU投入,因此乐此不疲。典型如亚马逊,虽然这两年一直在裁员,但公司业绩反而强劲增长,今年第三季度实现净利211.87亿美元,同比增长38%。其核心云业务AWS第三季度净销售额达到330亿美元,同比增长20%,增速为2022年以来的最快速度。
从另一个角度看,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正从人才红利向AI红利转变。当然,由于科技大佬能给这些精英足够的股权,再加上这些精英个个都身怀绝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因此,这样的企业人员调整也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甚至可能是多赢的好聚好散。这样一种良性循环,正是AI红利带给整个科技产业链的福利。你可以想象成这些科技精英和大拿们,不再为某一家科技企业打工,而是为整个经济社会打工。在弹性就业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在各行各业都在去中心化的大趋势下,只要能体现个体的价值,其实并不一定要被单一的形式所拘泥。
当然,只要企业找对了发展方向,从事了正确的事情,也没必要去关注资本市场的取舍。因为买与卖都是资本不断正反博弈的过程,对于投资目标的看法,有时候甚至是南北两个方向,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和好与坏。比如,对于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很多人认为他能长期稳定获取收益,是当之无愧的"股神";但也有人认为,他过于保守只买了苹果,如果他能把科技"七姐妹"全部收入囊中,那收益率远比现在要高。科技大佬的AI进化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AI替代到什么程度才达到一个平衡值?AI的不良反噬效应会以何种形式出现?这些都是未知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