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普京与特朗普还在为“谈不谈判”、“怎么谈判”绞尽脑汁之时,俄罗斯的国内却突然冒出了相当尖锐的反对声。
前总统梅德韦杰夫赫然发文高呼“美国是我们的敌人!胜利只能在战场实现,谈判桌前没有意义”。
放在以前,这话自然是没有毛病,可却让前几天才刚强调过“合作与对话”是长远方向、希望俄美关系能逐步恢复正常的普京,一时间显得颇为尴尬。
或许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此公开唱反调的举措,不过就是身为现安全会议副主席的梅德韦杰夫,借以刷取存在感、摆脱边缘化的方式。
不过,这般明目张胆地拆普京的台,还是与人们过往对两人关系的认知,有着相当巨大的反差。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话说,究竟是经历了什么,才让如此前途大好的人物沦落到了现在的境地?而现在的梅德韦杰夫和普京二人,又变成了怎样的关系?
相识
其实单从出身来看,梅德韦杰夫与普京两人应该无论如何都不会有过多的交集。
毕竟,普京出身工人家庭,早年在苏联情报部门克格勃工作,经历过东德剧变的冲击,对体制瓦解有着切肤之痛。
而梅德韦杰夫则生于书香门第,是典型的知识分子、法学学者,比普京小13岁的他,青年时期正好处在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因此对西方的自由派理念反而抱有天然的亲近感。
而这样的两个人会产生交集,还是多亏了一位共同的恩师,那便是时任圣彼得堡市长的索布恰克。
![]()
1990年,恩师索布恰克竞选,梅德韦杰夫本是竞选团队的实际负责人,但在不久后,普京受邀加入,并直接“天降”成为了新的负责人,无论怎么想,都难免给人留下强势的印象。
不过,面对这位资历、人脉远超自己的师兄,梅德韦杰夫却没有丝毫的嫉妒,反而主动配合,公开说服团队支持普京,展现出了惊人的谦逊与大局观。
也就是在此时,他的干练与低调,给普京留下了深刻印象,可以说,正是这层“师兄弟”的同门情谊,才成为了他们日后近二十年政治合作的起点。
2000年,普京首次竞选总统,这次,则由梅德韦杰夫担任他的竞选总指挥,毫不夸张的说,普京日后深入人心的“铁腕强人”形象,很大程度上就是出自这位师弟的精心策划。
首先,梅德韦杰夫组织编印了《来自第一号人物——与弗拉基米尔·普京的谈话》一书,以访谈录的形式,成功地向俄罗斯乃至全世界展现了普京的个人魅力。
![]()
其次,也是在梅德韦杰夫的提议下,普京才决定亲自驾驶苏-27战斗机,留下了那场突访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的震撼人心的表演。
可以说,梅德韦杰夫曾为普京坐稳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是因此,他才在后来成为了普京最信任的“接班人”。
于是,梅德韦杰夫得以一路高升至总统办公厅主任、第一副总理,甚至在2007年,普京两届任期将满之际,也将目光投向了这位忠诚的师弟。
不过,此时的普京却只看见了梅德韦杰夫的忠诚一面,却短暂忽视了其骨子里与自己截然不同、对西方本质认知不足的“天真”……
分歧
2008年,随着梅德韦杰夫接任总统,普京转任总理,全世界都清晰地认识到,这不过是普京所做的一种妥协。
![]()
但梅德韦杰夫却显然不甘心只做一个“普京门面”,他试图推动一场被冠以“梅德韦杰夫主义”的真实改革。
他高举“全面现代化”大旗,创制般地提出要发展高科技产业,摆脱对石油天然气的依赖,为此,他甚至设立起斯科尔科沃创新中心,并力推反腐败立法。
这些与普京执政的剧烈分歧,本该停留在二人间的“理念之争”上,但西方国家却在此时打起了“分裂”的主意,让事情变得越发不可收拾。
当时以美国总统奥巴马为首的西方国家领袖,开始执行“踩一捧一”的策略,公开盛赞梅德韦杰夫是“充满想法、面向未来的人”却对普京只给予了“强有力领导人”的评价。
这就让梅德韦杰夫一下子变得飘飘然起来,甚至萌生出西方是真心接纳他的离谱想法。
![]()
于是在2010年,梅德韦杰夫迈出了危险的一步,他不顾普京此前打下的基础,突然签署命令,中止了向伊朗出售S-300防空导弹的合同,并给出了“遵守联合国决议”的理由。
这一举动,无异于是在背后捅了盟友伊朗一刀,以此来向美国递上投名状。
即便当时的普京已经颇为不满,但为了不让美西方离心二人的目标得逞,普京还是选择了忍耐。
如果说S-300防空导弹的事件,还只是破坏了普京达成的外交成果,那么,后来发生的利比亚事件,则彻底让普京感到了震怒与失望。
2011年,“阿拉伯之春”席卷北非,利比亚爆发内战,美、法、英等国急于军事干预,甚至不惜推动联合国安理会设立所谓的“禁飞区”。
利比亚作为俄罗斯的传统盟友,在当地拥有巨大的能源和军事利益。
因此,时任俄罗斯驻利比亚大使恰莫夫拼命向莫斯科发回电报,恳求梅德韦杰夫务必投下“否决票”,并做出警告“西方一旦拿到授权,必定会推翻卡扎菲政权”。
然而,梅德韦杰夫最终却无视了这一切,甚至在投票前夕召回了这位“不听话”的大使。
最终,在安理会表决时,俄罗斯投下了“弃权票”,虽然没有正面支持,却也相当于给北约的轰炸开了绿灯。
当普京得知巡航导弹划破利比亚的夜空之时,他只感受到了深深的凉意,毕竟,这对俄罗斯而言,不仅是失去了一个盟友,更是意味着其在北非的战略利益将会全面崩盘。
盛怒的普京直接在事后,公开谴责西方的行为“让我想起了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可就在普京话音刚落的几个小时后,身为总统的梅德韦杰夫却召开发布会,又一次与普京唱起了对台戏。
![]()
为了避免西方国家产生误会,梅德韦杰夫公开宣称使用“十字军东征”这样的比喻是“不可接受的”,并直接表明立场“不认为联合国决议有任何不正确的地方”。
于是,此次事件就成为了“普梅组合”成立以来,最公开、最激烈的一次决裂。
对普京而言,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路线分歧,更是一次触及底线的战略背叛。
梅德韦杰夫的天真,让俄罗斯在利比亚付出了惨重代价。
更要命的是,利比亚的乱局,还迅速蔓延到了叙利亚,眼看就要影响到俄罗斯在中东最后的地中海军事基地。
![]()
为了保住这最后一块战略支点,俄罗斯不得不在2015年出兵,陷入了另一场战争泥潭。
那一刻,普京彻底明白,这个他一手扶持的师弟,在政治上过于幼稚,他那套对西方的幻想,足以葬送整个俄罗斯,因此,梅德韦杰夫,便不再是接班人的合适人选……
同归
利比亚事件,成为了两人关系的分水岭。
因此,当2012年普京重回总统之位时,梅德韦杰夫也被“请回”了总理的任上,但此时的总理,已非彼时的总理,他的政治影响力一落千丈。
尤其是后来实施的经济现代化改革,也因全球油价低迷和国内阻力而步履维艰,其任内的GDP增长率一度跌入负值,这就让梅德韦杰夫遭到了彻底的边缘化对待。
![]()
2020年1月,梅德韦杰夫随即带领整个内阁集体辞职,几天后,他又被任命为一个新设立的职位——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
这个职位听起来位高权重,但主席却赫然正是普京。
在俄罗斯的权力体系中,这无异于将梅德韦杰夫放在了一个“政治养老”的闲职之上,也标志着他被彻底排除出了权力的核心。
然而,正当所有人都以为梅德韦杰夫的政治生涯将就此“安乐死”之际,2022年爆发的俄乌冲突,却让他以一种人们意想不到的方式打赢了“复活赛”。
从那以后,梅德韦杰夫仿佛变了一个人,他成了社交平台上最活跃的俄罗斯高官,发表的言论一次比一次极端,一次比一次强硬。
![]()
他开始痛骂西方是“敌人”,宣称与美国一百年内都无法和解,并且数次威胁要动用核武器,警告西方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可能引发“末日”。
这也是为何,此次梅德韦杰夫又一次与普京“唱反调”,发文宣称“谈判毫无意义,胜利只能在战场上取得”。
或许此时,梅德韦杰夫才真正意识到,自己曾经的“天真”,一度让国家的战略利益蒙受重大损失,因此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洗刷掉身上的耻辱。
而另一方面,这也未必不是梅德韦杰夫在以别样的方式,向普京展现着自己的忠诚。
现在俄乌战争已经陷入僵局,普京需要维持温和与稳定的外交形象,来为外交对话保留余地。
![]()
但国内积压的强硬派情绪也需要一个倾泻的渠道,这时,梅德韦杰夫这个已经被“边缘化”的前总理,正是扮演这个“泄压阀”的最佳人选。
二人究竟有着怎样深层的考量,我们无从得知,但毫无疑问的是,即便已经“形同陌路”,他们也仍在以一种更契合当下紧张局势的姿态,彼此配合、相互成就。
毕竟,他们曾是那么亲密的伙伴,也都登顶过国家权力的巅峰,在那之上,他们更是曾目睹过相同的“景色”,有过同样的“触动”。
或许,正是缘于这样的理由,他们才会做出同样的选择:那就是无论身在高位、还是退居幕后,都要拼尽全力为这个备受煎熬的国家寻找着出路。
这或许才是这对昔日的黄金搭档托付后背、相互信任的最终底色吧……
![]()
参考文献
《从宣布到取消,特朗普与普京会晤为何被“急踩刹车”?》央视新闻
《梅普“二人转”的背后》赵灵敏
《一个晋京两张面孔:普京是如何钦定梅德韦杰夫的》安德烈·科列斯尼科夫 著;于宝林、张贤芳、马燕、谭立新、都凯、李森 译
《梅德韦杰夫与普京是怎样交往的——两位政坛名人给我们的交际启示》丁玮峻
《试析普京与梅德韦杰夫分歧》张盛发
《浅析普京与梅德韦杰夫对俄罗斯政治发展的影响》董昊
《梅德韦杰夫:和普京是伙伴也有分歧》新华每日电讯
《俄罗斯现代化主导力:“普京主义”还是“梅德韦杰夫主义”?》刘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