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长三角城市群公布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时,合肥再次成为焦点。5.9%的GDP增速,让合肥在长三角万亿城市中拔得头筹;与此同时,央视总台发布的营商环境创新报告中,合肥跻身全国十强,力压南京、苏州。
这座曾经被低估的城市,如今正以“合肥速度”改写区域经济格局。过去三年,合肥人口增量超过50万,位列全国第一,城市吸引力不断提升。
NO.1|壹
产业布局+创新驱动,合肥GDP增长的底层逻辑
翻开合肥的经济成绩单,有几个数字格外亮眼:前三季度GDP总量10252.4亿元,同比增长5.9%。与自身对比,合肥在增量(555.3亿元)和增速(较去年同期提升0.5个百分点)上实现双增长。
![]()
产业结构优化是合肥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前三季度,合肥第二产业增加值3715.3亿元,增长8.5%,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创下近44个月新高。
细分产业数据更具说服力:计算机通信制造业增长46.6%,汽车制造业增长10.4%,两大产业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超过80%。这表明合肥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长期布局开始进入收获期。
![]()
创新投入为产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2022年,合肥研发投入强度达3.91%,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新入库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超3000项,转化设立科技企业400余家。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十四五”以来,合肥出台7版营商环境改革方案,推出915条改革举措,在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赋权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NO.2|贰
多极支撑,合肥各城区差异化发展格局
根据合肥2035年总体规划,合肥正在构建“中心引领、两翼齐飞、多极支撑、岭湖辉映、六带协同”的国土空间新格局。到2035年,合肥常住人口预计突破1300万,实际服务人口超过1500万。
中心城区定位为“近千万人口特大城市”,将构建“一核四心”钻石型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体系。其中,骆岗公园成为城市新中心,将与天鹅湖、老城、东部新中心、滨湖共同形成高端公共服务集聚区。
![]()
东西两翼齐头并进。西部增长翼以高新区、经开区为引擎,带动新桥科创示范区、西部运河新城等区域发展;东部发展翼以新站高新区、东部新中心为核心,联动下塘产业新城、肥东产业新区等区域。
![]()
来源:合肥楼市航拍
多极支撑格局加速形成。巢湖城区、长丰县城、庐江县城定位为市域三大副中心;下塘、合巢、合庐三大产业新城瞄准产城融合发展方向;多个市域重点镇和特色产业镇将形成有力支撑。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合肥实施“1155”行动计划,建设铁路1000公里、高速公路1000公里、城区快速路500公里、轨道交通500公里,构建“1小时覆盖全省、2小时联系长三角”的高铁网络。
NO.3 | 叁
结语
合肥的崛起不是偶然,而是长期坚持创新驱动和产业引领的结果。从“江淮小邑”到“创新之城”,合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城市发展路径。
强省会战略的实施让合肥获得更多资源支持,长三角一体化的推进为合肥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更重要的是,合肥总能精准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在新能源汽车、芯片等新兴产业领域提前布局。
第一房智库观点:
合肥的成功实践为其他城市提供了三点启示:首先,产业发展需要长期主义,不能急功近利;其次,创新生态构建比单一项目引进更重要;第三,城市发展必须与区域协同相结合。
未来,随着合肥都市圈建设提速和长三角一体化深入,合肥有望成为连接中部地区与长三角的重要枢纽。其他城市学习合肥经验时,应注重培育内生增长动力,而非简单复制产业模式。
合肥的雄心是在2035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基于当前的发展态势,这一目标正在从蓝图走向现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