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扶鹰王金海会客厅:作家梁鸿的“青少年情绪之书”,如何让家长读懂孩子的呼救?
10月28日上午,扶鹰教育“王金海会客厅”的一场对谈,让一本聚焦青少年情绪困境的书籍成为焦点 —— 扶鹰创始人王金海与该书作者、知名作家梁鸿,围绕书籍的创作背景、内容细节及教育价值展开交流。梁鸿坦言:“我花三年走访数十个家庭,写这本书不是为了批判家长,而是希望让更多家长‘看见’孩子的呼救 —— 那些被忽视的细节,可能正是孩子情绪崩溃的导火索。”
为何写这本书?从“个人困惑”到“群体关切”
“我最初写这本书,是因为自己的育儿困惑。” 对谈中,梁鸿分享了创作初衷。作为一位母亲,她曾因“不懂孩子的想法”而焦虑:“我以为是自己的知识不够、情感不足,后来跟更多家长聊天才发现,大量孩子正被抑郁、焦虑困扰,甚至休学失学 —— 这个问题不是个人的,而是群体的,我必须把它写出来。”
为了还原最真实的青少年情绪状态,梁鸿花了三年时间走访:从城市精英家庭到乡村留守家庭,从优等生到“问题少年”,她记录下每个孩子的故事、每个家庭的细节。“我不想写空泛的理论,只想写‘具体的人’—— 孩子的一句话、家长的一个动作,都可能藏着情绪问题的根源。” 梁鸿说,有次为了了解一个乡村少年的生活,她在村里住了半个月,“只有跟孩子一起吃饭、一起聊天,才能读懂他沉默背后的痛苦。”
王金海对此深表认同:“很多家长看教育书籍,觉得‘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因为那些书离生活太远。而梁鸿老师的书,全是真实案例和细节,家长能在里面看到‘自己的影子’,也能读懂‘孩子的心声’。”
书里写了什么?细节里藏着孩子的呼救
“我在书里写了很多‘小细节’,因为正是这些细节,被家长忽略了。” 梁鸿分享了书中的几个关键细节,让直播间家长恍然大悟。
雅雅的“试卷恐惧”
书中记录了优等生雅雅的一个细节:一次语文小测,她听到同桌写字的“沙沙声”,就觉得“他要超过我了”,大脑瞬间轰鸣,试卷上的字“认识却读不懂”。“这个细节,很多家长可能觉得‘孩子太敏感’,却没意识到,这是孩子长期被成绩压力逼到极致的信号。” 梁鸿说,雅雅后来告诉她,“我每天都怕自己考不好,晚上做梦都在刷题”—— 可家长之前只看到她的“好成绩”,没看到她的“恐惧”。
敏敏的“道歉期待”
16岁的敏敏在书中反复提到:“我知道爸妈像不成熟的孩子,我能原谅他们,但我就想要一句道歉。” 梁鸿解释:“孩子的要求很简单,可家长却总觉得‘我没错’—— 敏敏的母亲到现在都没道歉,却不知道,这句‘对不起’,是孩子走出创伤的关键。”
“花臂少年”的“情感空白”
书中还记录了“花臂少年”的一个细节:当被问“想奶奶吗”,他沉默了很久,只说“我不知道”;当被问“你有朋友吗”,他还是“我不知道”。“这个细节让我心疼 —— 孩子不是‘冷漠’,而是‘不会表达情感’,因为他从小就没人教他怎么爱、怎么悲伤。” 梁鸿强调,这些细节看似“不起眼”,却是孩子情绪问题的“晴雨表”。
![]()
这本书能给家长什么?一个“旁观者”的反思视角
“很多家长陷在‘当局者迷’的困境里,看不到自己的问题。而这本书,能给家长一个‘旁观者’的视角。” 梁鸿说,她收到很多家长的反馈:“有位母亲看完书后说,‘我终于知道孩子为什么不想跟我说话了 —— 我以前总打断他,就像书里雅雅的妈妈一样’;还有位父亲说,‘我才意识到,我常年在外打工,孩子跟我说话都很陌生’。”
梁鸿认为,这本书的价值,在于让家长“反思”:“你不用跟书里的家长对比,只要问自己‘我有没有忽略孩子的感受’‘我有没有用爱伤害过孩子’。哪怕你只意识到一个问题,对孩子来说都是改变的开始。” 她举例:有位家长看完书后,不再逼孩子上补习班,而是陪孩子爬山、看电影,“三个月后,孩子主动说‘我想回去上学了’—— 因为他感受到了‘被尊重’。”
王金海也表示,扶鹰教育会把这本书推荐给更多家长:“这本书不是‘育儿指南’,而是‘情感桥梁’—— 它能让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痛苦;也能让家长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反思自己的行为。” 他提到,很多家长通过这本书,开始主动学习沟通技巧、管理情绪,“因为他们意识到,‘爱孩子’需要方法,‘懂孩子’需要学习。”
写给所有家长:别让“习以为常”,错过孩子的呼救
“我在书的后记里写:‘希望每个家长都能听见孩子的呼救,别让习以为常的惯性,伤害最爱的人。’” 对谈结尾,梁鸿的这句话,让很多家长陷入沉思。她强调,这本书不是为了“批判家长”,而是为了“唤醒家长”:“每个家长都爱孩子,只是有的时候,用错了方式。”
王金海也呼吁:“希望更多家长能读一读这本书。当你愿意放慢脚步,倾听孩子的心声,你会发现,孩子的呼救其实很明显 —— 可能是一句‘我好累’,可能是一次‘不想上学’,可能是一个‘沉默的眼神’。”
此次“王金海会客厅”的对谈,让更多家长了解了这本书的价值,也唤起了家长对青少年情绪问题的重视。未来,“王金海会客厅”将继续邀请各领域专家,为家长带来更多优质的教育内容,相关内容将同步更新至视频号“王金海聊家庭教育”,陪伴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让每个孩子的呼救都能被听见、被回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