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去大连理工大学“探馆”,感受硬核科技写就浪漫史诗

0
分享至


巍巍学府,弦歌不辍。大学校园里,一座座博物馆珍藏文明记忆,一间间校史馆铭刻奋斗足迹,一幢幢图书馆承载智慧结晶,一栋栋老建筑见证时代变迁。“不用外国的,我们自己建!”今天,微言教育“校馆弦歌·弘扬科学精神”系列,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连理工大学校史馆,感受与国同行76年的硬核浪漫——

“不用外国的,我们自己建!1973年,为响应国家‘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号召,大连理工大学临危受命,组织400余名师生,仅用19个月便完成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油港港口设计任务!”在大连理工大学校史馆钱令希院士的手绘图纸前,校史馆讲解员、建设工程学院研究生王孜文将“第一港”的故事娓娓道来。


在大连理工大学凌水校区明德路西侧,一座古朴的三层建筑坐落于此,这便是大连理工大学校史馆。它由1952年建设的理化电大楼加固改造而来,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在2280平方米的布展空间,翔实的图文、实物资料,辅以数字雕塑、场景复原等技术手段,生动展现了大连理工大学“由党创办、与国同行”的发展历程。


校史馆展区设序厅、沿革厅及专题厅。“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大连理工大学诞生于中国共产党擘画的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蓝图之中。建校初期,党选派一批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投身大连理工大学的创办和发展。艰苦创业、开拓兴学,党办大学的红色基因深深镌刻在大连理工大学师生的血脉中,滋养着大连理工大学不断砥砺向前。”校史馆馆长刘晓梅介绍。


“走进校史馆,满是震撼与敬意,前辈们自强不息、科技报国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该校厚德书院大一新生王雅洁在参观后感慨道。每年,学校都会组织新生参观校史馆,今年又将有一万余名学生走进校史馆,共上一堂红色校史课。


大连理工大学持续开展红色校史资源挖掘整理,建校初期电文,创校先贤、两院院士、杰出校友的证书奖状、笔记手稿,学校教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军功章……4600余件珍贵档案,为全校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提供了丰富素材。


从新中国首台激光器的自主研制、我国第一艘核潜艇的研究工作,到助力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等大国重器、大国工程建设……这里展示的不仅是大连理工大学的发展历程,更是老一辈教育家、科学家为党和国家建设矢志奉献的生动实践。作为教育部“红色文化弘扬基地”、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连理工大学将校史馆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面向中小学开展红色研学活动,与科研机构等开展联合活动,积极发挥社会服务作用。


“我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祖国共产主义建设中贡献一切!”展馆中陈列了气体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俞鸿儒,轧管工艺与设备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殷国茂等一批学校首届毕业生手写的“毕业决心书”。一封封决心书,表达了老一辈大连理工大学学生为祖国奉献终生的决心,也激励着一批批年轻学子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文字 |吴琳、杜佳

来源 |综合自《光明日报》、大连理工大学微信

校馆弦歌

·传承红色基因

· 汲取文化力量

· 弘扬科学精神

更多教育信息

关注微言教育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微信号:jybxwb)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微言教育 incentive-icons
微言教育
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官方账号
12708文章数 23954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