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录取的本科学生、研究生人数,一直是网友们关注的焦点。2020—2025年保研录取数据呈现稳步发展态势,不过受公开信息限制,不同年份的数据详尽程度存在差异。
2020年及2022—2024年的完整录取人数尚未有官方明确公示,但结合2021年、2025年的公开数据及趋势推测,这六年整体保持规模稳定增长。
2021届清华大学拟录取保研学生中,仅本校保研人数就约达1600人,推测当年总录取规模应在3000人左右。2024年的录取规模与2025年相差不大,而2025年则有明确数据显示,拟录取推免生共计3677人,其中硕士推免生1799人,直博生1878人,这也是首次出现直博生人数超过硕士生的情况。
![]()
![]()
生源高校方面,2021年前的数据显示,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是重要生源地,其中2019—2021年武汉大学累计保送261人,位居榜首,四川大学以259人紧随其后。
2025年的生源则呈现出顶尖高校集中的特征,浙江大学以63人成为输送人数最多的高校,同济大学59人、中国人民大学55人、北京大学49人,这些数据反映出清华大学保研生源始终以国内顶尖高校学子为主,生源质量稳定且优质。不过自2022年起,清华大学不再公开保研生源的具体来源校,2022—2024年的详细生源高校分布已难以精准追溯。
![]()
相较于前几年,2026年清华大学保研录取呈现出更为鲜明的专业特征,且数据更为详尽。本年度拟录取保研学生共2683人,其中硕士生994人,占比约37.05%,直博生1689人,占比约62.95%,直博生占比进一步提升,延续了2025年直博生超过硕士生的趋势。
从院系覆盖来看,拟录取硕士研究生的院系共33个,占全部50个学院的66%,而直博生则有49个专业院系设有保研录取计划,显示出直博招生在专业覆盖上更为广泛。
![]()
具体到专业录取数据,硕士生中经济管理学院以102人位居首位,美术学院86人排名第二,集成电路学院与法学院各75人并列第三,人文学院66人、软件学院61人、建筑学院55人、新闻与传播学院46人、电子工程系37人、土木工程系30人、临床医学院29人依次位列第五至十一位。
直博生的专业分布则呈现出明显的理工科主导特征,生命科学学院以164人成为录取人数最多的专业,电子工程系87人排名第二,化学系与物理系均录取86人并列第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85人、航空航天学院77人、电机工程及应用电子技术系68人、精密仪器系与工程物理系均66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60人、求真学院56人、能源与动力工程系52人依次排在第五至十二位。
![]()
此外,本年度清华大学还调整了保研选拔流程,取消夏令营,将预推免作为主要录取途径,申请时间提前至2025年6月18日至7月5日,选拔节奏显著加快。
保研进入清华大学,对学生而言意味着获得了优质的成长平台与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学术资源来看,清华大学在理工科领域拥有深厚积淀,生命科学、电子工程、计算机等热门直博专业均配备顶尖师资与先进科研设施,如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的能源动力专业,其拟录取学生综合考核成绩普遍在80分以上,反映出选拔标准与培养质量的高度统一。
![]()
清华大学与国内外顶尖机构的合作频繁,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机会,尤其直博生能更早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为学术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在就业与发展前景方面,清华学历在就业市场中具备极强的竞争力,即便在互联网行业波动等就业形势下,其毕业生仍能获得各类优质岗位。
![]()
从生源质量来看,能保研进入清华的学生多来自浙大、同济等顶尖高校,这种精英聚集的环境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与人脉资源。
清华大学有出国深造的传统,保研学生可借助学校的国际声誉与合作网络,获得前往世界顶尖高校深造的机会。
![]()
对于选择学术道路的直博生而言,学校在科研资源与学术评价体系上的优势,能助力其快速成长为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对于倾向就业的硕士生,学校的行业影响力与校友网络则能为其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整体而言,保研清华大学不仅是学历的提升,更是获得了学术成长、职业发展与国际视野的综合优势平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