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我这‘钓’上来了9个纸杯!”十月重阳,秋风送爽,马山子镇的(村)社区广场上却暖意融融。手里举着“矿泉水瓶鱼竿”和稳稳拖住的一次性水杯,78岁的付同转正眉开眼笑地向老伙伴们“炫耀”。这里没有程式化的慰问,也没有简单的礼品分发,有的只是一场名为“重阳节大礼包”的沉浸式主题游园会,和老人们脸上藏也藏不住的幸福笑容。
![]()
“小游戏”里有“大用心”
“您可别小看这矿泉水瓶鱼竿,想稳稳钓起纸杯,可得有点定力呢!”活动现场,最受欢迎的就属“钓钓乐”、“母鸡下蛋”和“套圈圈”这几个游戏区。
![]()
![]()
![]()
老人们化身“垂钓高手”,专注地盯着地上的纸杯;在“母鸡下蛋”环节,他们小心翼翼地晃动纸盒,让五彩的乒乓球从盒子洞里纷纷落下,憨态可掬的动作引来阵阵欢笑;“金铲铲”游戏则藏着抽盲盒式的惊喜,“套圈圈”队伍始终人气爆棚。
72岁的付炳范屏气凝神,瞄准、投掷,动作一气呵成,6个圈圈中了4个,周围老人们投来羡慕的眼神。
![]()
![]()
![]()
矿泉水瓶、一次性纸杯、乒乓球这些触手可及的物品,为老人们搭建起一个快乐的舞台。他们需要的不是昂贵的礼物,而是被重新激发的参与感、童趣和那份通过自身努力赢得奖品的成就感。
“服务包”里是“实在情”
与热闹的游戏区相呼应的是另一番温馨景象。在“爱心义诊”台前,医护人员耐心地为老人们测量血压、解答健康疑问;免费理发的志愿者手法娴熟,一边修剪头发,一边陪着老人唠家常,理完发的老人个个显得精神抖擞。
![]()
而最具有烟火气的温暖,来自那一笼笼热气腾腾的包子。志愿者们一早便开始忙碌,和面、调馅、包捏、蒸制,将一份份饱含着敬意与关爱的包子送到每一位老人手中。
“这包子馅儿真足,味儿真好!心里头暖和啊!”捧着刚出锅的包子,刘奶奶的笑容比秋日的阳光还灿烂。这份“给老人包包子”的贴心服务,照顾了老人们的“胃”,更温暖了他们的心。
![]()
![]()
![]()
“幸福账本”里“满欢笑”
活动尾声,老人们三五成群,比较着、说笑着,展示着自己的“收获”。他们手里的“战利品”或许只是些寻常的生活日用品,但他们的“幸福账本”上,记录的却远非这些物品的经济价值。
那是一次开怀大笑,是一次成功的体验,是一次被周到服务的感动,是一次邻里情感的升温。正如活动组织者郭明所言:“我们送的不仅仅是一瓶洗洁精或一个包子,我们想送的,是一段能被老人们记住的快乐时光,是一种‘被惦记、被尊重’的感觉。”
在马山子镇,这份重阳节“礼包”没有复杂的包装,却装下了最珍贵的民生内涵——真诚的关怀与用心的陪伴。它用实践证明,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未必需要巨大的财政投入,真正需要的是走进他们内心的洞察力与创造力。这样一份“暖心礼包”,为如何做好基层养老服务,提供了一份充满温度与智慧的“民生答卷”。
记者 张贵英 通讯员 侯方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