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当地时间10月30日,美国参议院以51票赞成、47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一项联合决议,要求终止特朗普政府今年4月以"国家紧急状态"名义实施的对等关税政策。
这场投票最令人意外的是,在共和党占多数的参议院中,竟有四名共和党议员跨越党派界限投下支持票,他们分别来自肯塔基州(两名)、阿拉斯加州和缅因州。这不禁让人思考,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失去了党内支持。
![]()
这次投票并非孤立事件,在此前一周内,参议院已先后通过两项决议,取消对加拿大和巴西的关税,形成了对特朗普全球关税政策的"三连击"。
从政治运作角度看,这系列动作确实向白宫发出了明确信号。不过,这场政治博弈的实质影响力可能有限。
根据美国立法程序,该决议在众议院面临重重阻碍,共和党领导层已通过特别规则将相关投票推迟至明年3月。
即便奇迹般地在众议院通过,特朗普仍可行使否决权,而国会需要两院三分之二的绝对多数才能推翻总统否决,这在当前两党对立格局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从更深层次看,这场争议触及了美国宪法的核心问题:权力制衡。
特朗普政府援引1977年《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征收关税的做法,被许多法律学者质疑为滥用行政权力。实际上,美国宪法明确规定关税立法权属于国会,总统借"国家紧急状态"越权行事,无疑是对这一传统权力划分的挑战。
目前,以Learning Resources为首的美国企业已起诉政府,称其"制造了前所未有的持续税收负担",而美国最高法院也定于11月5日就此举行听证会。这场法律博弈的结局,可能比政治角力更具深远影响。
![]()
从政治象征到经济现实:关税政策的三重困局
这场政治较量的背后,是特朗普关税政策面临的多重困境。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在投票当天撰文直言:"特朗普已输掉贸易战。"他犀利地指出,这些混乱政策已造成三重伤害:美国生产商和消费者承受成本上涨,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全球对美国制度的信任严重受损。
这种分析并非危言耸听,从美国中西部农场主到东海岸的进口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受到关税政策带来的阵痛。
![]()
从国际关系角度看,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策略正在产生反效果。美国疏远传统盟友、随意违背协议的做法,使其失去了昔日的国际号召力。
决议主要发起人、弗吉尼亚州民主党参议员蒂姆·凯恩的批评可谓一针见血:"总统征收关税的方式只会导致混乱",其策略本质是"先威胁所有人,再靠单独谈判邀功"。
这种战术可能在国内政治中短期有效,但在国际舞台上,它正在侵蚀美国作为可靠合作伙伴的信誉。
![]()
这场政治博弈的意义远超表面上的票数对比,即便如肯塔基州共和党参议员兰德·保罗所言,该决议难以真正限制特朗普的行动,但四名共和党人的"倒戈"本身就是一个强烈信号。
它表明特朗普的贸易政策不仅受到民主党反对,甚至在共和党内部也引发了深刻分歧。在华盛顿的政治圈里,这种党内裂痕往往比跨党派对抗更具启示性。
说到底,这场围绕关税的争论不仅关乎贸易政策本身,更是一场关于美国总统权力边界、国际经济秩序走向以及美国两党政治未来的重要对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