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连天上都开始卷了!这两年大火的“低空经济”听着高大上,其实国家早在2010年就开始布局了。
![]()
直到2024年政策才真正密集落地,1月份无人机飞行有了新规定,3月份四部门又联合发布了通用航空的七年发展规划。
这一连串动作标志着“低空经济”终于从概念走向现实,正式进入了“元年”,相当于打响了空中赛道起跑的发令枪。
![]()
天上也开始热闹起来了,这两年频频被提及的低空经济,看似是新鲜事物,其实国家层面的规划在2010年左右就已启动。
而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2024年,随着无人机管理新规和通用航空发展路线图的发布,这个领域才算是真正迈开了步子。
![]()
眼下最受瞩目的当属eVTOL,即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不仅有空客丰田小鹏这样的企业投身其中红杉、IDG等投资机构也纷纷入场。
这并非一条轻松的赛道,今年以来资本市场态度趋于谨慎,上半年融资数量和金额都有所回落,投资者不再仅仅为概念买单,更关注实际的应用场景和商业化能力。
![]()
有行业内部人士指出,造出飞机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实现“飞得起来用得顺畅管得到位”,否则一切仍是空谈。
数据显示国内名称中包含“低空”的企业已接近9万家,A股市场上相关的上市公司有434家,但若论及真正从事整机与核心飞行系统研发的“主力选手”目前仅有174家。
![]()
这个局面有点像前几年遍地开花的奶茶店,看似门槛不高但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做出差异化的品牌其实凤毛麟角。
各地方政府也在积极行动,全国已有82个地级市推出了低空经济示范区,加入这场发展竞赛,广东、江苏凭借深厚的制造业基础抢占先机,深圳的无人机送餐服务已不罕见。
![]()
甚至安徽宿州这样的城市,也利用自身在数据中心和算力方面的优势,吸引相关企业落户例如此前云枢智航获得近亿元融资,其背后就有宿州资本的身影。
虽然有预测认为到203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5万亿元,但现阶段行业仍处于早期培育期。
![]()
有企业测算过一架飞行器一年的运维成本接近百万元,而当前阶段的营业收入可能还不到30万元,明显处于投入期。
目前整个产业规模大约二十多亿元,无论是飞行器技术本身还是空域管理规则,都还在探索阶段,讨论盈利还为时过早。
![]()
行业要取得实质性突破,必须跨过两道关键门槛,产品关与生态关,产品层面需要切实提升性能,例如增大载重提高航速探索换电模式,以此来有效控制运营成本。
光有先进的飞行器还不够,这就好比有了智能手机,却没有网络信号和充电桩,因此同步建设地面起降基础设施和统一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至关重要,这样才能确保飞行安全有序,避免“空中堵车”或碰撞风险。
![]()
当前的的低空经济领域,正逐渐告别初期的“一拥而上”,进入更加注重实效的深耕阶段,资本出手更加审慎,地方政府规划也更贴近实际,企业则开始聚焦于如何提升技术降低成本。
新闻一经发出,网友们纷纷发出自己的想法。
![]()
“一年挣30万却要花100万来维护,这生意听起来像是做慈善啊?投资人这得多大的耐心和家底才撑得住?”
“这还不算研发和制造成本呢,光运维就这么烧钱,看来短期内想靠这个赚钱是没戏了,纯粹是巨头的游戏。”
![]()
“这个行业目前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关键还是要看成本什么时候能降下来,找到真正能盈利的应用场景。”
“300公里时速,能拉半吨货,还能换电,这要是真成了,以后短途物流和急救运输要彻底变天了!”
![]()
“别说打‘飞的’上班了,要是真能建立起网络,周边游都可以直接‘飞’过去,太酷了。”
“又是一个新风口,但感觉和当初的共享单车、元宇宙有点像,故事讲得很大,最后能活下来的没几家,关键还是得看谁能先把商业化跑通,而不是一味画大饼。”
![]()
“82个城市都在抢,感觉有点一窝蜂了,别最后又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还是得结合自身优势,不能为了追风口而追风口。”
“这么多飞机在天上飞,万一‘撞车’了怎么办?掉下来可不是闹着玩的,统一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必须得非常靠谱才行。”
![]()
“想想成千上万的飞行器在头顶嗡嗡响,那噪音估计也挺烦人的,住在起降场附近的人可能第一个不答应。”
如果你有一笔闲置资金,在目前这个阶段,你会考虑投资低空经济相关的公司吗?说说你的理由,是看好它的未来,还是觉得风险太大?
信息来源:南方新闻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