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预见到,年底前要掀起年金类产品的“炒停售”热潮了!
时隔近十年,中国精算师协会发布了第四套生命表,并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使用。
![]()
新生命表带来最显著的变化将是:寿险价格悄悄往下掉,两全类、年金类产品硬生生上涨。
别急,今天咱们就带你掰扯掰扯,帮你理清头绪,别被复杂的数据和术语绕晕了。
一、生命表更新:寿险降价+年金涨价?
先来科普一下:生命表是啥?
简单说,就是保险精算师根据大家活多久的统计数据,给保险产品算价格的“尺子”。
1996年,我国第一套生命表发布。之后大概每10年会发布一般新的,第二套、第三套生命表分别在2005年和2016年发布。
此次发布的第四套生命表采集了保险行业近10年全量保单数据,数据样本量全球保险市场第一。
第四套生命表显示出三个突出特点:
- 保险人群的预期寿命持续增长,较第一套生命表提高了约10岁;
- 保险人群中少儿死亡率显著改善,在各年龄段中改善幅度最大;
- 经济欠发达地区保险人群的死亡率也实现了明显下降。
![]()
保险不是随便买买就行,价格变动背后往往藏着非常严肃的“生命表”调整。
新生命表更精准体现了人口老龄化趋势,寿险市场费率调整是必要合理的。
而监管层也强调:“保险产品设计要顺应生命表变动,合理调节费率,保障消费者利益,促进行业稳健发展。”
这话怎讲?就是说保险公司要有底线,不能只涨价不降价,更不能利用信息不对称“割韭菜”。
根据第四套生命表反映出的特点,可以预见之后出的保险产品将会出现寿险降价+年金涨价的情况。
- 寿险产品费率下降,意味着给你的保障成本更低了。用最新的寿命统计数据测算出来你的风险,保险公司说,你活得更久了,赔付压力其实没那么大,费率能松一点。
- 而年金产品费率却反其道而行之,开始攀升。为什么?年金本质是保险公司要保证日后给你发钱,活更久,赔付压力更大,成本自然水涨船高。
新版生命表显示,中老年人生存率提升了约5%-8%,虽然年金险的费率上涨不会和生存率成正比,但保费上涨将成为必然。
一点点涨价,叠加几十年保费,数额也很可观。
二、我到底怎么买?
有人听到寿险降价,第一反应可能是“赶紧入手一份”,但其实这个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寿险费率下调的背后,是统计寿命更长带来的风险重新分配,你买的是“保到底”的保障。寿险承担的是风险,万一发生意外,对你家就是救命稻草。
但年金涨费率说明活得更久带来的财务压力很大,说白了就是保险公司能给你发的钱更多了,这成本只好转嫁给你。
![]()
所以,单纯追求低价寿险可能就忽视了长远保障的质量。
说到底,新生命表变动不光是数据上的事情,更多是规则的改变。你不能继续用老观念买保险,也别盲目跟风买便宜或者贵得吓人的产品。
生命表其实像一份“用户手册”,告诉你这个时代、这个群体的大概寿命和风险。而你的保险计划,得基于这些新信息重新架构。
别以为保险都是“买来就不管”的东西,它其实需要动态调整。
试想,你换了一个版本的操作系统,App也得升级吧?保险亦如此。
到底该如何权衡?这就是需要理性配置的关键。
这里给大家几点实操建议:
- 先确认自己的保障需求,寿险重在保障,年金是养老,医疗和重疾不能忽视
- 关注费率变化幅度,但别只看价格,产品特性和保障条款同样重要
- 不要单买某一类产品,组合配置才保险,利用寿险、年金及健康险多种产品互补
- 考虑缴费方式的灵活性,避免年金涨价带来一次性压力
- 定期复盘保险计划,每年或者碰到新政策、新表时都要重新评估
![]()
三、别被“停售潮”吓到
由于保险业众所周知的某些历史原因,每当出现重大政策更新,都会掀起一波停售炒作。
这次想必也不会例外。
依据老的第三套生命表设计的产品将会在年底前这两个月集中下架,而且炒作的集中点必将是“年金险要涨价了”!
这时候你既然已经提前理解了涨价背后的原因,就不用再恐慌了。
年金涨价趋势不容忽视,但不同产品、不同保障期限的选择灵活性很大。我们可以结合自身状况,调整买年金的策略,比如提前规划、分批购买或结合其他理财工具。
合理配置资产,积极调整养老规划,这才是对抗未来不确定的最有力武器。
当你把保险配置作为一个全局考虑的时候,就会发现年金险涨价的问题迎刃而解。
举个例子,男主30岁、女主28岁、孩子2岁。面对寿险降价,年金涨价,他可以这样配置:
- 给自己和老婆买了基础寿险,第四套生命表让他们购买同等保额的情况下,保费降低了
- 选择了年金产品中相对费率上涨幅度较低的方案,搭配缓慢递增的缴费方式,减少初期经济压力
- 同时留足医疗和重疾险保障,防止突发风险
结果是:保障全面,支出合理,虽然年金险涨价了,但寿险降价平衡了这一部分的溢价。
![]()
当然了,如果现在就看到了这篇文章,了解了第四套生命表背后的原因,也可以合理平衡风险与成本,在停售前购入合适的年金险产品,然后购买依据第四套生命表设计的寿险
这样对你的家庭保险配置而言,是性价比最高的!
写在最后
费率涨跌的背后,是生命的重量,是生活的智慧,也是一场理财的博弈。
你是否会因为寿险降价,打算补充保额?又或者因为年金涨价,让你重新考虑养老规划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