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围绕大豆与无纺布的贸易博弈悄然展开。2025年10月下旬,巴西大豆出口商原本盘算着趁中国依赖巴西供应之时大赚一笔,将大豆价格推高到650美元/吨,较年初暴涨近80%。
面对这一局面,中国买家没有屈服,反而集体按下暂停键,取消了约800万吨巴西大豆采购计划。
![]()
更让人意外的是,就在大豆订单被取消后不久,巴西政府迅速作出反应,于10月28日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非织造布(无纺布)发起反倾销调查。一场贸易领域的“斗法”悄然拉开帷幕。
巴西大豆的“溢价迷梦”与中国的“停单反击”
巴西大豆价格的飙升来得突然而迅猛。在短短几个月内,巴西大豆的离岸价从每吨565美元一路涨至628美元,涨幅超过11%。到10月份,部分巴西大豆的报价甚至高达每吨650美元,比美国大豆还高出约66美元。
这次涨价背后是巴西出口商对中国市场的误判。2025年1月至9月,中国进口的大豆中有80%来自巴西,9月份这一比例更是高达93%。巴西方面认为,中国对美国大豆的抵制使自己获得了难得的定价权优势。
![]()
巴西的定价逻辑建立在双重误判上,既认为中国在巴西港口、铁路的投资形成了“绑定效应”,又低估了中国对价格波动的容忍底线。
价格飙升直接冲击了中国压榨企业的利润空间。由于巴西大豆报价过高,国内油厂出现了“榨利恶化”甚至“倒挂”的现象,每压榨一吨大豆就面临超过200元的亏损。
面对这一局面,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于10月22日发布公告,明确表示国内买家将暂停采购2025年12月及2026年1月船期的巴西大豆。
![]()
这一决定迅速产生效果。约800万吨的大豆订单几乎一夜清零,相当于巴西月度对华出口量的七成。巴西港口很快出现了近200万吨大豆滞留的情况,每日滞港费高达120万美元。
中国之所以能果断拒绝巴西的高价大豆,关键在于早已构建了多元化的保障体系。4500万吨的大豆战略储备是中国在这场博弈中的第一张王牌。这些储备足够全国使用三个多月,为谈判提供了最坚实的底气。
与此同时,中国买家迅速转向其他供应商。在宣布暂停采购巴西大豆后仅48小时内,就锁定了130万吨阿根廷大豆。阿根廷之所以能快速补位,源于其近期取消了大豆出口税,使得每吨大豆到岸价相比巴西低了约70美元。
![]()
另外,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非转基因大豆、乌拉圭的优质大豆也正通过中欧班列等渠道稳定供应中国市场。有消息称,乌拉圭近30%的大豆出口已流入中国。多元化供应格局正在形成。
技术替代成为中国反制的另一利器。国内推广的“杂粕替代”技术可安全替代高达15%的豆粕用量,而“低蛋白饲粮技术”更能减少奶牛饲料中30%的豆粕需求。这些技术革新降低了中国对进口大豆的依赖,为应对价格波动提供了回旋余地。
农业农村部提出,到2027年将豆粕使用率从15.3%降至12%。技术替代的空间越来越大,进口依赖度逐渐降低。大豆,不再是中国的“命门”。
巴西的迅速反击:选择无纺布发起反倾销调查
面对大豆订单的骤减,巴西方面迅速作出反应,但并非通过降低大豆价格,而是选择开辟新的“贸易战场”。
![]()
10月28日,巴西发展、工业、贸易和服务部外贸秘书处发布公告,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无纺布发起反倾销调查。这项调查源于巴西国内行业协会ABINT于4月30日提交的申请,调查范围涵盖了重量介于7克/平方米至150克/平方米之间的多种无纺布产品。
无纺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建筑等领域的材料,中国的无纺布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2024年,中国无纺布出口量达142.8万吨,占据全球市场的51.2%;其中出口至巴西约12万吨,占比高达8.5%,使巴西成为中国的第三大出口目的地。
巴西此举被不少贸易观察人士视为对中方暂停大豆采购的一种回应。尽管巴西官方否认了两件事的关联性,但时机的巧合让人不得不怀疑其背后的贸易博弈考量。
![]()
根据公告,巴西方面将向相关出口商、生产商和进口商发放调查问卷,利益相关方有30天时间通过SEI电子信息系统提交答卷。这意味着中国出口企业面临紧张的时间压力。
巴西此次选择无纺布作为反击目标,反映了两国贸易关系中的不对称性。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中巴贸易总额突破1700亿美元,其中中方自巴西进口额高达1240亿美元,出口仅为460亿美元,逆差达780亿美元以上。
在这样极度不平衡的贸易结构下,中国政府历年来从未对巴西农产品发起过任何形式的反倾销调查,哪怕国内舆论对“低价冲击农民利益”多有质疑,官方依然选择维持对巴西的市场开放。
![]()
而此时,巴方却借助低门槛、易操作的无纺布反倾销调查率先出击,直接对中国制造施压,这一行为显然形成了强烈的不对称性。
中国的回应与全球贸易格局重塑
面对巴西的“连环操作”,中国官方与产业界的回应展现出理性与强硬并存的态度。
商务部发言人明确表示,中国企业暂停大豆订单是基于市场规则的自主选择,巴西启动反倾销调查应遵循世贸组织规则,避免贸易保护主义。
![]()
这种回应直击要害,大豆订单转移的核心是价格问题,而非政治操弄。对于无纺布反倾销调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已启动应对机制。
这场贸易博弈不仅是一次经济上的较量,更暴露了中国在大豆进口上容易被特定国家“卡脖子”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中国正在从多个维度布局。首先是推动进口渠道多元化,减少对单一国家的依赖。例如,中国正在增加从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大豆采购,分散风险。
其次是提升国产大豆的产量。通过育种研发和政策扶持,中国已经培育出高产优质的大豆品种,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最后是技术创新。中国的豆粕减量替代技术能够利用杂粮等制造低蛋白饲料,从而减少豆粕使用量,而这项技术可让进口大豆的量减少31%。
![]()
全球大豆贸易格局正在从过去的“二元依赖”转向多元化供应体系。除了传统的巴西、美国、阿根廷三大供应国外,俄罗斯、加拿大、乌克兰等国的大豆也在逐步进入中国市场,形成了“四方供血”的新格局。
在这场变革中,巴西可能成为最大的输家。数据显示,2025年1-9月中国占巴西大豆出口总量的77%以上。失去中国市场将给巴西大豆产业带来沉重打击。
巴西乡村信贷机构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大豆种植户的贷款规模同比增加23%,中小农场主的负债率平均达68%,承受价格波动的能力较弱。
![]()
巴西最大粮商邦吉已悄悄将报价下调18美元/吨,试探中国市场反应。巴西农业部代表团也计划访华,希望恢复信任。
而几乎同时,三批共计18万吨美国大豆已装船发往中国。
全球大豆贸易格局正在悄然改变,多元化供应体系取代了单一依赖。巴西若想挽回中国大豆订单,首先要让价格回归合理区间;若想让贸易关系重回正轨,更需避免将经济问题政治化。
![]()
这场“大豆与无纺布的博弈”尚未落幕,但它传递的信号已然清晰:在全球贸易体系中,信任比溢价更珍贵,合作比报复更持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