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破财,认倒霉还是想办法补救?地藏菩萨道破:只需悟透一个舍字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资料来源:《地藏菩萨本愿经》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世间之人,谁不爱财?财富能解燃眉之急,能安家立命,能让生活无忧。

可偏偏就有这样的时刻,钱财如流水般散去,或遭遇意外损失。

或被人骗取,或生意折本,甚至莫名其妙地就破了财。

面对破财,有人捶胸顿足,认定自己倒了大霉;有人四处奔走,想方设法要把损失补回来。

可无论是怨天尤人,还是拼命追回,往往越是执着,越是痛苦难解。



《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记载,地藏菩萨曾于忉利天宫为母说法,其中谈及众生因果业报之事。菩萨慈悲,见众生为财所困,为利所惑,特别开示了一个"舍"字的玄机。这个舍字,不是认命,不是放弃,更不是逃避,而是蕴含着扭转乾坤的大智慧。

破财之时,该如何应对?地藏菩萨的开示,或许能为我们指引一条明路。

说起地藏菩萨,世人皆知其"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可很少有人知道,菩萨在因地修行时,曾有一段与破财相关的经历,这段经历,恰恰揭示了"舍"字的深意。

那是在无量劫前,有一位婆罗门女,家境殷实,自幼衣食无忧。她的母亲却不信因果,不敬三宝,时常宰杀生灵,浪费财物。母亲过世后,婆罗门女悲痛万分,她深知母亲生前造下诸多恶业,死后必堕恶道受苦。

婆罗门女变卖了所有家产,用这些钱财供养三宝,布施贫困。旁人见了,纷纷劝阻:"你母亲已经去世,这些钱财留着自己用不好吗?何必全都散尽?"

婆罗门女说:"母亲在世时享用这些财物,造下恶业。如今我用这些财物行善积德,正是为她赎罪。财散了,母亲的罪业或许能减轻一分。"

众人听了,都觉得这女子太过执拗,白白破了万贯家财。可婆罗门女心意已决,将最后一笔钱财供养给了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塔寺。

当夜,婆罗门女在塔寺中虔诚礼拜。她拜到深夜,忽然听到空中传来声音:"孝女,你无需悲伤。你的母亲已经脱离地狱,往生天道了。你舍尽家财为她修福,这份孝心感天动地,已经改变了她的命运。"

婆罗门女听罢,泪如雨下。她明白了,原来舍去的,恰恰是得到的开始。

这个婆罗门女,正是地藏菩萨的前身。菩萨以此亲身经历告诉世人:面对破财,不要只看到失去,要懂得失去背后的因果。

后来,地藏菩萨在忉利天宫说法时,专门讲述了众生与财富的关系。当时,有一位叫做定自在王菩萨的弟子,向地藏菩萨请教:"世尊,世间众生常为钱财所困。有人因贪财而造恶业,有人因破财而怨恨不平。面对财富的得失,众生该如何自处?"

地藏菩萨答道:"财富如水,性本流动。得财如水入器,失财如水流出。世人只见水之出入,不明水之本性。"

弟子问:"那如何才能明了水之本性?"

菩萨微微一笑:"懂得一个舍字,便能明了。"

此话一出,在场的天人、龙神、罗汉、菩萨,无不侧耳倾听。



地藏菩萨继续说道:"世间之人遇到破财,大多会生起两种心念。一种是怨恨之心,觉得老天不公,命运多舛,从此心生阴影,见财便怕,不敢再有所作为。另一种是执着之心,非要把失去的补回来,日夜筹谋,甚至不择手段,最终可能造下更大的恶业。"

"这两种心念,一个是畏惧,一个是执着,看似相反,实则都是不懂舍的道理。"

定自在王菩萨的弟子问:"难道遇到破财,就该认命吗?就该什么都不做吗?"

地藏菩萨摇头:"不是认命,不是不作为,而是要明白破财背后的因缘。"

菩萨接着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在久远以前,有一个国家叫做无垢国,国中有位长者,名叫善财。这位长者经商多年,积累了万贯家财。他为人和善,常常接济穷人,在当地颇有名望。

有一年,善财长者的商队在海上遇到风暴,船只沉没,货物尽失,损失了近乎一半的家产。消息传回来,长者的家人和伙计们都慌了神。

长者的儿子哭着说:"父亲,这下我们破了大财,该怎么办啊?"

伙计们也纷纷出主意:"要不我们去借高利贷,把损失的钱补回来?""要不我们减少给穷人的施舍,先把自己的日子过好?"

善财长者却很平静,他对众人说:"钱财已失,说什么都是多余。如今要做的,不是怨天尤人,也不是急着补救,而是要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一劫。"

众人不解,问道:"为什么?难道不是因为遇到风暴吗?"

善财长者摇头:"风暴只是表象。我经商这么多年,风浪见过无数次,为何偏偏这次损失如此惨重?这背后必有因果。"

他让家人翻查账目,终于发现,半年前,他的一个管事为了多赚钱,在海外收购货物时,欺骗了当地的渔民,压低了价格,让那些渔民损失惨重。

善财长者听闻此事,长叹一声:"原来如此。我们占了别人的便宜,如今破财,正是还债。"

他立即派人带着钱财,前往那片海域,找到当初被欺骗的渔民,将欠下的银两加倍奉还,并真诚道歉。

做完这些,善财长者并没有急着去补救损失的钱财。他反而加大了对贫困百姓的施舍,还出资修建了一座寺庙。

家人劝他:"父亲,家里已经破了大财,您怎么还往外撒钱?"

善财长者说:"正是破了财,才更要舍。钱财散尽,不过是把前世欠下的债还清。如今我再舍财布施,正是在为将来种福田。你们看着吧,用不了多久,我们的家境就会好转。"

果然,不到三年,善财长者的生意逐渐恢复,而且越做越大,财富反而比以前更多。更重要的是,他在当地的声望越来越高,许多人慕名而来与他合作,生意自然兴隆。

地藏菩萨讲完这个故事,对众弟子说:"你们看,善财长者遇到破财,他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急着去补救,而是先反思因果,还清欠债,再继续布施。这就是懂得舍的道理。"

"舍,不是放弃,不是认命,而是放下执着,明了因果,顺应天道。"

定自在王菩萨的弟子又问:"可是,如果遇到破财,实在查不出什么因果,又该如何?"

地藏菩萨答道:"查不出,不代表没有因果。众生生生世世,造下的业力如恒河沙数,有些业报在今生显现,有些在来世。破财,或许是前世欠下的债,或许是今生无意中造下的恶业。查不出具体的因,不妨碍我们用舍来化解。"

菩萨继续说道:"《大藏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有位叫做无尽意的菩萨,曾经问佛陀:世间众生,为何有人富贵,有人贫穷?有人破财后能东山再起,有人却一蹶不振?"

"佛陀答道:财富的得失,全凭业力。过去生中舍财布施的,今生得财富果报;过去生中悭贪吝啬的,今生受贫穷困苦。破财之后能否翻身,也看此人是否懂得继续布施。"

"佛陀又说:有些人破财后,心生怨恨,不再行善,反而生出贪念,想要用不正当的手段把钱财夺回来。这样的人,不仅补不回损失,反而会造下更大的恶业,来世更加贫困。"

"而有些人破财后,不仅不怨恨,反而更加精进布施。这样的人,看似损失惨重,实则是在消业障,种福田。



用不了多久,他们的财运就会好转,而且会比以前更好。"

地藏菩萨说到这里,停顿片刻,环顾四周。

在场的天人、菩萨、罗汉,都全神贯注地听着,想要知道这个"舍"字,究竟还有什么更深的玄机。

菩萨接下来要说的话,正是这个"舍"字最核心、最关键的内涵。

这个内涵,能够彻底改变一个人对财富的认知,甚至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