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美军将领为了讥讽陈赓,指着桌子上的牛排、面包问道:“陈将军,这么好的东西,在你们那里应该吃不到吧?”
那年初,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宴会厅。银盘刚放下,盘里是块煎得滋滋冒油的牛排,旁边有切片面包和翠绿沙拉。
一名美军将领朝角落抬下巴,看向穿灰色军装的人。他指尖划过餐盘边,语气带讥讽:“陈将军,这么好的东西,在你们那里吃不到吧?”
满桌立刻安静。国民党将领张治中下意识绷紧神经。他太了解这位老部下 —— 当年在黄埔军校,他当学兵团团长,陈赓是他手下连长,那时就以机智出名。
这时,抗日战争刚结束半年,国共两党刚签完停战协议,军调部就是监督协议执行的机构。陈赓以中共代表身份来北平,还带着国民党老同学给的少将军衔。
出发前,国民党同学送来一身挺括的呢子军装,劝他换掉 “土气” 的八路军制服。陈赓笑着摆手:“这身衣服陪我打了八年鬼子,穿着踏实。”
他还特意跟警卫员说:“北平花样多,别被那些星星杠杠看花眼。好吃的别多吃,气度更不能丢。” 这话里的清醒,很快就用上了。
宴会刚开场,张治中就迎上来。他盯着陈赓的灰军装叹气:“等统一了,装备肯定能改善,不用再穿这个了。校长说了,一定会给你们换好装备。”
陈赓没接话,心里却有数。他想起抗战时,八路军刚改编成国民革命军那阵,还能拿到点军饷弹药。后来不仅全停了,国民党军队还来围剿。
没等两人多聊,刚才挑事的美军将领端着酒杯走过来。他眼神在灰军装和桌上西式菜肴间转,又把那句挑衅的话说了一遍。
![]()
张治中刚要起身打圆场,陈赓轻轻按住他的胳膊。陈赓脸上带着坦然的笑,开口说:“确实没吃过。”
美军将领立刻露出得意神色,刚要张嘴吹嘘,就见陈赓站起来。他伸手把餐盘里的牛排、面包、沙拉,一股脑倒进旁边的黄油汤锅里。
银勺插进锅里,重重搅了几下。食材混在一起,汤面浮起泡沫,他才停下。陈赓做了个 “请” 的手势,笑容里带点玩味:“听说美国人就喜欢这么‘一锅搅’,今天我也开开眼界。”
美军将领的笑容瞬间僵在脸上。他当然听出话外音 —— 美国打着 “调停” 旗号,其实偏帮国民党,想把中国局势搅乱。
周围的人也反应过来。有人低下头憋笑,肩膀轻轻抖;有人趁没人注意,悄悄朝陈赓竖大拇指。
美军将领脸色涨红,拳头攥了又松开。想发作,可是自己先挑的事,实在没理由。最后只能悻悻地坐回座位,端起酒杯闷头喝酒。
张治中看着这一幕,无奈地摇头,却忍不住朝陈赓竖大拇指:“好你个陈赓,这么多年过去,还是老样子!”
黄埔军校时,他就见过陈赓的机智。有次同学因为政见分歧吵架,差点动手,陈赓几句话就解了围。现在多年过去,这份智慧更添了锋芒。
其实陈赓的机智不止在这次宴会。之前临汾谈判,他作为军调部临汾小组中共代表,面对国民党代表王靖国和美方代表贝尔,也没落下风。
王靖国曾嘲讽他军衔低,陈赓直接回敬:“你这上将,不过是我的手下败将,地盘早被我们围住了。”
后来王靖国诬告八路军拆铁路,陈赓掏出军调部四号命令,指着条文反驳,贝尔当场说不出话。
他还拿出阎锡山的进攻命令和被俘师长的口供,王靖国没了辩解余地,只能说 “头痛”,狼狈离开。
面对美方刁难,陈赓也有办法。阎锡山在驻地隔壁架电台窃听,他就让报务员频繁换频率;贝尔来查电台,他借设备啸叫揭穿干扰,逼得贝尔让阎锡山撤了设备。
有人说陈赓是 “开心果将军”,走到哪都能打破沉寂。但他的幽默从来不是没意义的玩笑。对自己人,他能用玩笑化解紧张;对敌人,这份幽默就是最锋利的武器。
就像之前太原谈判,他撞见穿阎军制服的日本兵开炮,掏出没胶卷的坏相机拍照,竟吓住了对方。
后来拿着照片和缴获的电文,揭穿了阎锡山用日军打内战的阴谋。
这次北平宴会上也是这样。陈赓没说一句硬话,没拍一次桌子。就用一锅混煮的菜肴,戳穿了美军的虚伪,守住了八路军的尊严。
散场时,张治中私下对陈赓说:“你这性子,还是改不了。”
陈赓笑了笑:“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嘛。” 这话里的坚定,在场的人都听明白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