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多数人把 “赚够一个亿” 当终极目标时,有人却在坐拥百亿后,一把将财富推开,转身披上袈裟。这个叫邱威功的泰国华人,用一生的反转,把 “财富神话” 撕得稀碎 , 不是所有人都被金钱绑在欲望的战车上,也有人能在巅峰时踩下刹车,在绝境时挺直脊梁。
五岁摆摊赚第一笔钱,十五岁和父亲决裂离家,三十五岁成亿万富豪,四十四岁遭金融危机欠上亿债务,五十岁剃度出家,七十岁宣布裸捐 200 亿泰铢。邱威功的人生像部跌宕的电影,但比电影更讽刺的是,他每一次关键选择,都在打那些 “财富即人生” 信奉者的脸。
![]()
世人总说 “寒门难出贵子”,可邱威功的 “贵”,从来不是家境给的。出生在泰国北碧府的华人家庭,祖上有甘蔗园、运输业,母亲还是当地女商人,按理说该是养尊处优的少爷。可父亲的暴躁与控制欲,把家变成了牢笼 , 撞坏汽车前盖就被电棒追着打,看着母亲被家暴只能忍气吞声,三次自杀未遂的经历,让他早早就懂了:所谓的 “家境殷实”,若没有人格自由,不过是华丽的枷锁。
于是他逃,五岁跟着姑姑卖花生赚两毛五,十岁管三百个工人做账,十五岁为反抗父亲的安排,在父亲掏枪时还了一拳,背着行囊远走台湾。
别人夸他 “天才少年”“商业神童”,可没人知道,他早年的 “拼命赚钱”,根本不是为了发财,而是为了逃离 , 逃离那个让他窒息的家,逃离被父亲掌控的人生。那时的钱,对他是 “救命稻草”,是脱离苦海的工具,可后来,很多人却把工具当成了终点。
![]()
在台湾求学时,他靠倒卖珠宝、做跨国贸易赚得第一桶金,大学没毕业就买车,1975 年成立安美德公司做金枪鱼贸易,短短几年成泰国最大鱼罐头出口商,1988 年建工业园区引进丰田、索尼,三十五岁就站在泰国商界顶端。
这一路的顺风顺水,让不少人把他当成 “财富偶像”,可邱威功自己却清醒:“我只做别人没想到的生意”,这句话的背后,不是贪婪,是对 “掌控人生” 的执念 , 他从被父亲掌控,到掌控生意,却没料到,后来会被财富 “掌控”。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来了,泰铢暴跌,邱威功的产业一夜崩塌,上亿债务压得他喘不过气。朋友劝他破产跑路,他却掷地有声:“只要我活着,就一定能还清所有债务。” 五年时间,他跑遍日本、德国、越南谈合作,游说宝马建厂,没日没夜复盘现金流,终于还清债务。
这五年,最打动人的不是他 “东山再起” 的本事,而是他没被 “负债” 击垮的骨气。现在多少人欠了几万信用卡就寻死觅活,多少企业老板一遇危机就卷款跑路,对比之下,邱威功的 “认账”,反倒成了稀缺品。
![]()
可谁也没想到,还清债务的他,却在 2004 年生日宴后,转身去寺庙剃度出家。有人说他 “受了刺激”,有人说他 “炒作”,可只有邱威功自己清楚,他是真的 “累了”, 一辈子追赶,从逃离家庭到追逐财富,追到最后,连自己都不认识了。在寺庙里吃素、打坐、诵经,写下《做一个好人》,他终于明白:钱不是一切,真正的富有,是能安放自己的心。
这份清醒,比他赚百亿更难得。多少人在财富里迷失,赚了一百万想一千万,赚了一千万想一个亿,永远填不满欲望的窟窿;多少人把 “有钱” 当 “成功”,却在夜深人静时觉得空虚。邱威功不一样,他没把财富当终点,而是当成 “渡众生的工具”, 把工业园建成有学校、医院、银行的 “完整城市”,解决数十万人就业;跑遍中国 21 个城市推动中泰贸易;晚年宣布裸捐 200 亿泰铢用于教育和慈善。
有人问他怕不怕死后没人记得,他淡然回答:“我不需要被记得,只希望别人能从我身上学会活得自在。” 这句话,戳破了多少人对 “名声”“财富” 的执念。财富终会散去,名声终会淡去,可那些在风暴中挺直的脊梁,在荣华后放下的执念,才是真正能留下的东西。
![]()
邱威功的人生,从来不是 “商业传奇” 那么简单。他用前半生告诉我们,人能靠自己改变命运;用后半生告诉我们,命运的最高境界,是不被欲望裹挟。
在这个人人追逐财富的时代,他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多少人在金钱面前的狼狈与贪婪。或许,我们不需要都像他一样出家、裸捐,但至少该明白:钱是用来让生活更好的,不是用来绑架人生的;成功的标准从来不止一种,能安放好自己的心,比赚多少亿都重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