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假托梦示警,真示现救度!点破天机:看颈上璎珞便知真假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资料来源:《楞严经》《观音菩萨本行经》《香山大悲菩萨传》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纯属虚构,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世间修行之人,常遇种种境界。有梦中得菩萨点化者,有定中见佛陀说法者,有眼前显现祥瑞者。这些境界,到底是真是假?《楞严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修行路上,真假难辨,若不善识别,便如盲人摸象,南辕北辙。

观音菩萨大慈大悲,寻声救苦,三十二应,千处祈求千处应。可世上也有魔障化现,假托菩萨名号,迷惑众生。唐代高僧道宣律师曾言:"末法时代,天魔外道,多假佛菩萨名,行欺诳事。"修行人若不明辨,轻信所见,恐堕魔网,万劫难复。

那么,当菩萨真正示现时,与魔障假冒,究竟有何区别?妙善公主——也就是后来的观音菩萨,在因地修行时,曾亲自道破这其中天机。她说的那句"看颈上璎珞便知真假",到底蕴含着什么样的深意?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修行要诀?

要解开这个谜团,得从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说起。这个故事,记载于宋代《香山大悲菩萨传》以及明代《观音菩萨本行经》当中,讲的是妙善公主修行时,遇到的一次考验。



话说妙善公主乃是兴林国妙庄王的三女儿。这位公主生来便与众不同,襁褓之中就不食荤腥,稍大一些,便对世间富贵毫无兴趣,一心只想修行。妙庄王见小女儿如此,又气又急,软硬兼施想让她改变心意,可妙善公主意志坚定,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修道之心。

最后,妙庄王无奈,只得允许她到白雀寺出家。不过这位国王心里打着小算盘,暗中派人给寺中主持传话,让妙善在寺里干最苦最累的活,想用这种方式让她知难而退。

白雀寺的比丘尼们接到王命,不敢怠慢,便让妙善一个人承担起挑水、做饭、扫地、洗衣等所有杂务。寺中原本有五百比丘尼,这些活本该大家分担,如今全压在妙善一人身上。

每天天还没亮,妙善就得起床挑水。从寺院到山下的泉眼,来回一趟要走半个时辰,一天下来,少说也得挑二十多担。挑完水还要生火做饭,五百多人的饭菜,一个人要从清晨忙到午后。饭后还要洗刷碗筷,扫地擦桌,洗涤僧衣,一刻也不得闲。

这样的苦活,别说一个养尊处优的公主,就是寻常农家女子,也未必能承受得住。可妙善从不叫苦,也从不抱怨。她挑水时,口中默念佛号;做饭时,心中观想慈悲;扫地时,便当在扫自己心地的尘埃。

旁人看她如此,有的心生怜悯,有的暗自赞叹,也有的冷眼旁观,等着看她什么时候撑不住。

就这样过了三个月,妙善不但没有退转,反而面色红润,精神饱满,修行功夫也日益精进。这一日,她照例清晨起来挑水,刚走到山门外,忽然看见一只老虎横卧在路中央。

那老虎体型巨大,斑纹鲜明,正抬头看着她。妙善心中一惊,下意识后退了一步,可转念一想:"我既已出家修行,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若今日命该如此,也是宿世因缘。"

想到这里,她反而镇定下来,双手合十,口念:"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念完,她闭上眼睛,准备接受命运的安排。

过了好一会儿,预想中的疼痛并没有到来。妙善睁开眼睛,却见那老虎已经站起身来,竟然乖顺地走到她身边,用头蹭着她的衣角,神态温驯得像一只大猫。

妙善这才看清,这老虎的左前爪受了伤,鲜血淋漓,看样子是被猎人的陷阱夹伤了。她心中顿生怜悯,蹲下身来,轻轻抚摸着老虎的头,柔声说道:"原来你是来求救的。等着,我去给你找些草药来。"

说完,她放下水桶,到附近山坡上采了一些止血消炎的草药,回来给老虎包扎伤口。老虎安静地让她处理,眼中竟流露出感激的神情。包扎完毕,老虎朝她点了点头,便一瘸一拐地走进了树林。

从那以后,每当妙善挑水经过那条路时,总能看见这只老虎远远地守护着她。有时候水桶太重,老虎还会主动过来,用背驮着水桶,帮她把水送到寺院门口。

众比丘尼见了,无不称奇,都说这是妙善公主慈悲心感召,连猛兽都被她感化了。这件事很快传开,连附近的山神土地也被感动,暗中帮助妙善。

每到妙善要挑水的时候,泉水就会自己涌到桶里;要做饭的时候,柴火会自己劈好堆在灶前;要洗衣的时候,污渍会自己从衣服上褪去。众比丘尼看在眼里,既惊讶又敬佩,对妙善的态度也渐渐改变,从起初的冷眼旁观,变成了真心尊敬。

可妙庄王听说这些之后,反而更加恼怒。他认为女儿这是在妖言惑众,便派人纵火,要烧毁白雀寺,逼妙善还俗。

那天夜里,火起时妙善正在禅房打坐。浓烟滚滚,烈焰熊熊,眼看整座寺院就要化为灰烬。妙善却不慌不忙,只是闭目诵经,口中念道:"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说也奇怪,她话音刚落,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瞬间下起瓢泼大雨,将熊熊大火浇灭。妙庄王见女儿如此,又惊又怒,干脆下令,将妙善押往刑场,要将她处死。



刽子手举起大刀,正要砍下,忽然一道金光闪过,刀断成两截,妙善却毫发无损。连试三次,刀刀断裂,刽子手吓得瘫倒在地。妙庄王见状,只得下令,改用白绫绞杀。

这次,妙善没有再反抗。她知道,这是她的定数,也是她的劫数。白绫套上脖颈,慢慢收紧,妙善渐渐失去了知觉。

恍惚间,她看见一位身穿白衣的女子,从天而降,来到她面前。那女子相貌端庄,慈眉善目,颈上戴着一串璎珞,光彩夺目。

"妙善,你可认得我?"那女子微笑着问道。

妙善心中一动,合掌答道:"弟子愚钝,不识尊者。"

"我便是你日夜礼拜的观世音。"白衣女子说,"你因地修行,心志坚定,感动天地。如今业障现前,正是你证果的时机。你可愿意跟我走?"

妙善闻言,心中大喜,正要答应,忽然警觉起来。她仔细打量眼前这位"观音菩萨",越看越觉得有些不对劲。

那女子见妙善迟疑,便笑着说:"你为何不答?莫非怀疑我的身份?"

妙善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恭敬地问道:"敢问尊者,您颈上所戴璎珞,可是由何物所成?"

白衣女子一愣,随即答道:"自然是七宝所成,光明璀璨,岂是凡物?"

妙善听了,却摇摇头,说:"《法华经》云:'观世音菩萨,解颈众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金,而以与佛。'菩萨的璎珞,本是为了庄严道场,接引众生,随时可以布施,怎会执着于七宝光明?尊者如此说,恐怕并非真正的观音菩萨。"

此言一出,那白衣女子脸色大变,身形开始扭曲,最后化作一团黑雾,发出尖锐的笑声:"好你个妙善,好你个妙善!竟能识破我的变化!罢了罢了,今日暂且饶你,日后再来讨教!"

黑雾消散,四周恢复平静。妙善这才明白,刚才那个是魔障变化,想要扰乱她的修行。她心中暗自庆幸,若不是留了个心眼,恐怕就要上当了。

正在此时,天空又是一道金光闪现,这次出现的,又是一位白衣女子。这位女子同样相貌庄严,慈悲祥和,颈上也戴着璎珞。

妙善见了,心中更加警惕。她暗想:"刚才已经遇到一次假冒,这次会不会又是魔障变化?"

可这次那女子没有说话,只是微笑着看着她。妙善仔细观察,发现这位女子颈上的璎珞,与刚才那个完全不同。

刚才魔障变化的璎珞,金光闪闪,宝气逼人,看着极为华丽。而这次这位女子颈上的璎珞,虽然也光彩照人,却有一种说不出的质朴与庄严,光芒柔和温润,让人一看就觉得心生欢喜,不由自主地想要亲近。



更关键的是,妙善注意到,这璎珞的光芒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她的念头而变化。当她心中生起疑惑时,璎珞的光芒便淡一些;当她心中生起信心时,璎珞的光芒便明亮一些,仿佛在与她的心相互感应。

妙善心中一动,忽然明白了什么。她再次恭敬地合掌,问道:"敢问尊者,您颈上璎珞,到底是何物所成?"

这位女子温和地答道:"璎珞非物,亦非非物。"

短短八个字,却让妙善醍醐灌顶。她终于明白,真正的观音菩萨,与魔障假冒,到底有何区别。真正的菩萨所示现的璎珞,到底代表着什么。而这个秘密,正是修行人辨别真假境界的关键所在......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