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1月3日,
四川高院与重庆高院
联合发布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跨域多元解纷十大典型案例”。
其中,
邻水县法院一案例入选!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跨域
多元解纷十大典型案例
重庆某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与四川某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调解案——跨域协作破僵局,联动调解护发展
基本案情
2019年5月9日,原告重庆某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装公司”)与被告四川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签订《工程承包合同》,由安装公司以合同总价85万元承接科技公司位于川渝高竹新区内新建厂房的钢结构屋面工程,建设周期为60天。进场施工后,科技公司提出预留一跨彩钢瓦位置(不进行锁边处理)便于后续安装“桁车”设备,待“桁车”安装好之后,再进行收尾。2023年,安装公司返场施工时发现未锁边处理的区域部分接口已经变形或损坏,经双方协商进行整改,但修复效果不佳,厂房存在漏水。安装公司认为已依据合同内容完成了所有工作,要求支付工程尾款17万元,科技公司认为对方未照图施工及整改,致使钢结构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厂房漏水,要求赔偿整改费用20万元及整改费用10%的违约金,双方诉诸法院,要求对工程质量、修复费用造价进行鉴定。
处理方式方法
高竹新区是全国首个跨域共建省级新区,由四川省、重庆市共同推动成立。四川省邻水县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邻水法院)、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在新区内搭建跨域诉讼服务平台,常态开展企业法治宣传、法治体检服务。鉴于案涉企业分属川渝两地,两地法院参与更能找准调解契合点,遂启动跨域联调机制。
通过梳理发现本案争议核心是厂房漏水原因,现场查明或因施工工艺、材料质量、未封口锁边、自然腐蚀等诸多因素造成,亟需解决的问题是漏水影响企业生产和安装公司提出的欠款导致财务危机的问题。工程鉴定属于专业问题,经函询部分鉴定机构鉴定费约12万元。两地法官结合审判实践,提出工程质量、造价进行鉴定虽具有必要性,但双方争议标的额不大,需慎重考虑鉴定费用、周期、结果不确定等风险,让双方清醒认识到“为争一口气而鉴定”可能导致“赢了官司输了钱”的不利局面,促使双方从对抗转向寻求更经济的解决方案。
通过“背对背+面对面”组合、川渝交叉调解,寻求利益平衡点。一方面,向安装公司释明其存在施工方案不明确、变更方案不签证、行业规范执行不明确等问题。另一方面,向科技公司释明中断施工原因、已投产使用、鉴定费预缴与分担、工程质保期及现状影响生产等现实问题。两地法官主持双方围绕漏水维修责任划分、实际维修成本估算、剩余工程款支付等核心问题进行务实调解,引导双方提出有效、低成本的解决方案。最后提出“折抵维修费”方案,由科技公司从17万尾款中扣除7万元作为维修补偿后,自行维修厂房。
处理结果
安装公司与科技公司达成调解协议,并由邻水法院出具民事调解书,确认科技公司欠付安装公司工程尾款10万元,由安装公司提供工程安装发票后十日内支付完毕,争议工程款、违约金、维修费等所有纠纷一并了清。
解纷要旨
本案充分运用川渝司法协作联动机制,发挥两地审判、调解经验优势,通过抵扣工程款项作为维修费用,从快解决纠纷,解开诉讼、鉴定、维修、验收、生产、财务危机等链式纠缠,强化协议可执行性,一揽子解决,实现一次性解纷。科技公司能全面投产,安装公司收到工程款项,缓和财务危机,通过一次调解,达到了保护两个企业权益的效果,实现“双赢”目标,是川渝司法协作的典范,对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示范意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