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券商三季报持仓数据出炉,44家券商持股市值超过666亿元,新进了206只个股。看着这些数字,我不禁想起自己刚入市时的青涩模样——那时候我总以为跟着券商买就稳赚不赔,结果被市场狠狠教育了一番。
![]()
券商持仓的量化密码
数据显示,券商重仓股主要集中在硬件设备和化工行业,医药生物和机械行业紧随其后。中信建投持仓牧原股份19.84亿元居首,申万宏源对光启技术持仓10.79亿元次之。这些数字看起来很美好,但散户直接跟风买入往往事与愿违。
我曾在复旦金融系读书时就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券商自营业务前三季度收入达1868.57亿元,占总营收超44%。这说明什么?说明机构赚钱靠的是系统性优势,而不是简单的选股能力。
![]()
牛市踏空的量化解释
牛市最大的风险不是亏损,而是踏空。为什么?因为牛市赚的是共识的钱。就像数字货币和黄金,它们本身有什么价值?但市场共识一旦形成,就会自我强化。
我见过太多散户在熊市里被折磨得神经衰弱,稍有上涨就急着卖出。结果呢?眼睁睁看着股价一路狂飙不回头。这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而是缺乏量化工具来识别真正的市场趋势。
机构震仓的量化识别
说到机构操作手法,最典型的就是震仓洗盘。我用量化系统跟踪过无数案例,发现一个规律:好股票往往伴随着剧烈震荡。这不是偶然,而是机构故意为之。
![]()
看看这张图,区域①到区域④的震荡能把90%的散户洗出去。但如果你有量化工具,就能看到背后的真相——机构资金一直在活跃(橙色柱体),回补行为(蓝色柱体)持续出现。这不是顶部信号,而是典型的震仓洗盘。想知道手里的股票,大资金究竟采取了怎样的交易行为,大家可以下载一个「博尔量化」的手机应用APP,打开后就可以看到数据了!
量化数据的降维打击
传统技术分析在机构面前就像石器时代的武器。我用量化系统十几年,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用数据说话。比如这张主导动能图:
![]()
红黄蓝绿四色柱体分别代表做多、回吐、做空和回补行为,橙色柱体则显示机构活跃度。当蓝色回补与橙色库存同时出现时,就是机构在补仓的信号。这种数据维度是K线图永远无法提供的。时代变了,如果说以前的投资工具是锦上添花,现在的投资工具就是必不可少,面对这么大体量的投资标的,效率是首先要考虑的,尽可能缩小自己的观察范围,否则很容易踩错市场的节奏,这方面,大家可以和我一样,上手机应用商店,去下载一个「博尔系统」的APP,搜索「博尔量化」,安装后对照着看那些特殊的交易行为就好了。
散户的破局之道
券商666亿的持仓数据很有价值,但更有价值的是理解背后的交易逻辑。我建议散户朋友:
不要盲目跟风券商持仓
建立自己的量化分析框架
重点观察机构资金行为
学会识别震仓洗盘特征
记住,在这个市场上,数据才是最好的武器。与其猜测机构的意图,不如用量化工具直接观察他们的行为轨迹。
声明:本文所涉数据及信息均来自公开渠道整理,仅供交流学之用。若内容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本人不推荐任何具体标的与操作方式,亦未建立任何收费社群。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希望本文能帮助大家建立更科学的投资观,在量化数据的辅助下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