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微生物竟有“干旱记忆”?科学家发现守护作物的隐秘同盟军
当一株玉米在烈日下顽强生长时,支撑它的不仅是自身的基因,还有土壤中数十亿微生物携带的祖先记忆。美国堪萨斯大学与诺丁汉大学的联合团队在《自然·微生物学》发表研究,首次通过基因图谱揭示了土壤微生物如何将干旱记忆转化为植物的生存武器。
01 会“记事”的土壤
“土壤不是死的,而是活的图书馆。”论文作者玛吉·瓦格纳教授这样形容。她的团队在堪萨斯州跨越东西300公里的六个农田取样,这些土壤记录着从湿润平原到干旱高地的完整气候梯度。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场持续五个月的“人工气候剧变”——让微生物群落交替经历充沛供水与极端缺水环境。结果令人震惊:即使经历数千代繁殖,微生物仍保留着祖先的干旱记忆,并能通过特殊机制影响后茬作物。
02 本地植物的进化优势
当团队比较玉米与本地植物摩擦禾的表现时,发现了自然演化的精妙设计。在相同干旱条件下,摩擦禾对微生物干旱记忆的响应强度远超玉米。
“这就像两个不同世代的邻居,”瓦格纳解释,“摩擦禾与当地微生物共同演化了数万年,而玉米作为‘新移民’仅在此扎根几千年。”这种协同进化让本地植物能更精准地解读微生物发出的气候信号。
03 基因开关的奥秘
通过同步分析微生物和植物的基因活动,团队捕捉到关键证据:一个名为烟草胺合酶的基因在干旱期间被激活,但前提是必须与携带干旱记忆的微生物共存。
这个基因如同双功能工具:既帮助植物从土壤获取铁元素,又能在缺水时启动应急防护。更引人注目的是,摩擦禾中这个基因的表达模式,正成为改良玉米抗旱性的重要线索。
04 未来农业的新战线
微生物农业已形成千亿美元市场,这项研究为其注入了新方向。相比传统转基因技术,调控土壤微生物组可能是条更自然的捷径。
“我们不必改变作物基因,而是为它们配备更智慧的微生物盟友。”瓦格纳团队发现的基因机制,正在为生物技术公司提供精准靶点。某些企业已开始测试能增强作物气候记忆的微生物制剂。
在堪萨斯大学的实验室里,研究员们正在将不同土壤的微生物记忆“移植”到标准化样本中。下一步,他们将绘制更完整的微生物-植物对话网络,让作物能听懂土壤讲述的每一个气候故事。
这片土地正在告诉我们:人类或许遗忘了自然的气候密码,但土壤中的微生物始终记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