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5年,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资本市场也经历了一次次挑战。让外界意想不到的是,曾经被捧为“下一个中国”的印度却正在发生一场前所未有的资本大出逃,仅在今年1月到9月期间,已经有170亿美元外资退出印度市场,这对莫迪的印度“大国梦想”无疑是沉重打击。
![]()
两国经贸领域为何会发生这么大的差异?我们在国际贸易该采取何种态度?
![]()
巨大差异并非偶然
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景象,绝非偶然的市场情绪波动。它更像是一场全球资本用真金白银进行的深度投票,投票的对象,是不同发展模式和营商环境的根本可靠性。这股洪流的转向,清晰地揭示了一个事实:资本的罗盘,正在从对单一“增长神话”的迷恋,转向对多维度“确定性”的苛刻寻求。
![]()
曾几何时,印度被全球资本寄予厚望,被誉为“下一个中国”,尤其在2022年至2024年间,一度成为新兴市场的明星。当时,摩根士丹利等国际大行不遗余力地鼓吹印度市场,“中国+1”的战略构想,也确实让印度承接了部分产业转移的红利。
![]()
然而,当资本真正落地,宏伟的蓝图便撞上了骨感的现实。印度的“印度制造”战略,推进得异常艰难。制造业在其GDP中的占比,竟然一路下滑至12.5%,这是自1967年以来的最低点,简直是一场产业结构的倒退。
![]()
问题出在哪里?答案就在最基础的运营层面。一个在印度设厂的手机制造商曾遭遇过令人啼笑皆非的困境:仅仅因为缺少一颗螺丝,整条生产线被迫停摆长达两周。这背后,是印度极其脆弱和不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使得高效生产成为一种奢望。
![]()
物流更是硬伤。在印度的港口,一批货物从到港到卸货,耗上七天时间是家常便饭。这种低效和高昂的物流成本,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企业的利润。资本要的是可预测、可控的运营环境,而不是一场充满意外的冒险。
![]()
视线转向中国,情况则完全不同。在这里,超过90%的零部件都可以实现本地采购,这种产业集群的深度和广度,构建了一道其他市场难以复制的护城河。高效的供应链意味着稳定的生产和可预期的成本,这才是“世界工厂”真正的底气。
![]()
这种运营上的确定性,最直接地反映在了投资回报上。数据显示,在华日企的平均投资回报率高达18.4%,这个数字远超过它们在美国和英国市场的收益。资本是诚实的,哪里能稳定赚钱,它就流向哪里。
![]()
稳定的政策支持
如果说运营效率是资本的“面子”,那么规则的确定性就是资本的“里子”。一个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法律环境,比任何短期亮眼的增长数据都更能给予投资者信心。而在这方面,印度的问题显得更为致命。
![]()
近年来,印度被贴上了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标签——“税收恐怖主义”。这个标签背后,是外资企业一连串血淋淋的教训。三星在印度的工厂,被当局以各种名目追缴了高达6亿美元的税款。中国的小米公司,更有高达48亿人民币的资产被印度方面无故冻结。
![]()
这种突如其来、难以预料的政策风险,成了悬在外资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就连马斯克这样敢于冒险的科技巨头,在亲身考察后也明确表示,暂时不会考虑在印度建厂。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投资回报问题,而是基本的资产安全问题了。
![]()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印度外资的构成。数据显示,有近四分之一的对印外资,竟然来自毛里求斯这类离岸金融中心。这些资金与其说是投资,不如说是伺机套利的热钱。当印度加强金融监管时,这些热钱便闻风而动,迅速抽逃,直接导致今年外国对印直接投资净流入同比暴跌96.5%,创下历史新低,全年流入额竟不足4亿美元。
![]()
相比之下,中国在构建政策确定性上则展现了持续的努力。从RCEP协定的生效实施,到中日互免签证政策的落地,再到专门建立服务外企的营商环境工作组,这些举措都在实实在在地降低外资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
正是这种政策的连贯性和执行的可靠性,使得大量外资,包括对环境要求极高的高技术产业资本,仍然选择留在中国,持续深耕。今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高达5737.5亿元,就足以说明一切。
![]()
韧性的筹码越来越重
在当前地缘政治动荡的时代,资本的考量维度又增加了一层:对外部冲击的“韧性”。一个经济体不仅要能跑得快,更要能扛得住风浪,并从中发现新的机遇。这种面向未来的确定性,才是长期价值的终极保障。
![]()
印度的增长模式在这方面显得尤为脆弱。2023年,印度曾创下7.6%的GDP增速,但这个看似亮眼的数字,却建立在极易受外部影响的基础上。今年,特朗普政府对印度发起了关税战,高达50%的惩罚性关税,精准地打击了印度作为出口支柱的纺织和电子等产业。
![]()
与此同时,美国将H-1B工作签证的费用翻倍,这一政策直接冲击了作为印度经济另一大支柱的IT服务外包产业。外部环境的稍有风吹草动,就能让印度的核心产业剧烈震荡。股市的表现最能说明问题,今年孟买30指数在全球普涨的背景下仅微涨1.53%,而Nifty50指数更是连续5个月跑输亚太市场。
![]()
反观中国,其庞大的国内市场和紧密的区域贸易联系,为外资提供了一个缓冲外部风险的“避风港”。作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中日之间深厚的经济联结构建了稳定的基本盘。更重要的是,中国正在展现出引领未来产业浪潮的强大能力。
![]()
以上就是印度外贸领域近期突遭重创,大量外资押注中国的相关内容了。各位看官对此有什么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