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贷、育儿与职场压力交织的当下,“忍一忍”成了许多成年人的生活常态。头疼扛一扛,背痛熬一熬,总觉得年轻就是资本,健康不会轻易亮红灯。10月30日,安徽一位80后女子的亲身经历,却给所有忽视身体信号的人敲响了警钟——她的丈夫在心梗发作前三天,先后出现牙疼、后背痛的症状,两次忽视最终引发危急情况。这场与死神擦肩的经历,藏着每个家庭都该重视的健康密码。
第一天:莫名牙疼,他说“上火了挺挺就好”
![]()
10月25日清晨,合肥市蜀山区的一间居民房里,厨房的抽油烟机嗡嗡作响,李梅(化名)正在煎荷包蛋,丈夫张强(化名)坐在餐桌旁,右手捂着左侧脸颊,眉头拧成了疙瘩。“怎么了?脸怎么揪着?”李梅关掉火,转身递过一杯温水。
张强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42岁的他常年坐在电脑前,加班到深夜是家常便饭。“昨晚开始牙疼,左边这颗牙,一阵一阵地跳着疼。”他喝了口水,咬了咬嘴唇,“估计是最近熬夜赶项目,上火了,楼下药店买盒甲硝唑就行。”
李梅皱起眉头,她记得丈夫的牙去年刚做过检查,没有龋齿也没有牙周炎。“要不要去医院看看?万一不是上火呢?”“瞎操心,我自己的身体我清楚。”张强摆了摆手,拿起公文包就出了门,临走前还不忘嘱咐李梅:“药帮我买了放桌上,晚上我回来吃。”
那天下午,李梅特意请假去药店买药,药师听说情况后提醒她:“中老年人不明原因的牙疼,最好排除一下心脏问题,我见过不少这样的案例。”这话让李梅心里咯噔一下,她立刻给张强发微信,让他抽时间去医院检查,却只收到一句“忙完这阵再说”。
晚上张强回家时,脸色比早上更差,牙疼似乎没缓解,他扒了几口饭就回房间躺着了。李梅把药和温水递到他手边,看着他吞下药片,“实在疼得厉害就别硬扛,咱们现在去急诊。”“没事,吃了药睡一觉就好了。”张强说着,转身背对着妻子,很快就传来了均匀的呼吸声。李梅站在床边看了他许久,灯光下,丈夫鬓角的白发格外显眼,她轻轻叹了口气,悄悄把手机闹钟调到了凌晨两点——她想看看丈夫的牙疼有没有好转。
第二天:左背刺痛,贴片膏药继续加班
![]()
凌晨两点,李梅蹑手蹑脚地走进房间,张强睡得很沉,没有再捂着脸。她悬着的心稍稍放下,以为药起了作用。可第二天一早,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张强起床时,刚一抬手穿衣服,就疼得“嘶”了一声。“左边后背疼,像有根针在扎。”他试着转动肩膀,疼得额头都渗出了汗。李梅赶紧走过去,掀开他的睡衣,发现后背没有红肿也没有淤青。“是不是昨晚睡觉姿势不对压着了?”“可能是吧,最近加班总坐着,腰和背都僵了。”
这次不等张强开口,李梅就从抽屉里翻出了活血化瘀的膏药。“我帮你贴上,今天别去上班了,在家休息一天。”“不行啊,项目明天就要上线,就差最后收尾了。”张强接过膏药,自己笨拙地往背上贴,贴歪了好几次才找准位置。“你看,贴了膏药就没事了,我年轻力壮的,哪那么娇气。”
那天中午,李梅放心不下,特意给张强的同事打了电话,拜托对方多留意他的状态。同事说,张强在公司确实没什么精神,中午吃饭时只喝了一碗粥,说后背疼得没胃口,但依旧坐在电脑前敲代码,偶尔会停下来捶捶背。李梅听完心里直发慌,再次给张强打电话,强硬地要求他立刻回家,却被张强以“马上就好”为由挂了电话。
傍晚时分,张强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后背的膏药已经被汗水浸透。他一进门就瘫坐在沙发上,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李梅做好了他爱吃的红烧肉,他却摇了摇头,“没胃口,后背越来越疼了,感觉连带着左胳膊都有点麻。”“明天必须去医院,不管项目忙不忙!”李梅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张强这次没有反驳,只是点了点头,靠在沙发上闭目养神。
晚上睡觉前,李梅帮丈夫换了新的膏药,又用热毛巾给他敷了后背。“实在疼得睡不着就叫我。”她把手机放在丈夫枕边,自己则在旁边的小床上躺着,一夜没敢深睡。迷迷糊糊中,她听到张强翻身的动静,问了一句“疼得厉害吗”,得到的是“还行,能忍”的回答。现在回想起来,李梅恨不得抽自己一耳光:“就是这句‘能忍’,差点把他的命忍没了。”
第三天:胸痛如巨石压胸,紧急送医闯过生死关
10月27日凌晨4点,李梅被一阵急促的喘息声惊醒。她猛地坐起身,看到张强蜷缩在床上,双手紧紧捂着胸口,脸色惨白如纸,嘴唇都发紫了。“胸口……胸口疼得厉害,像有块大石头压着……喘不上气……”张强的声音断断续续,带着明显的颤抖。
![]()
李梅的大脑一片空白,瞬间的慌乱过后,她立刻冷静下来。她一边摸索着拿手机拨打120,一边快速穿上衣服,同时叫醒了隔壁房间的儿子,让他赶紧穿好衣服待在客厅。“喂,120吗?我丈夫胸口剧痛,呼吸困难,我们在蜀山区XX小区,麻烦你们快点!”电话里,李梅的声音带着哭腔,却努力把地址和症状说清楚。
挂了电话,李梅立刻回到房间,帮张强调整到半坐半卧的姿势,解开他的衣领和腰带,让他能稍微舒服一点。“别害怕,救护车马上就到,再坚持一下。”她紧紧握着丈夫的手,发现他的手冰凉刺骨,手心全是冷汗。张强想说话,却只能发出微弱的喘息声,眼睛死死盯着天花板,眼神里充满了恐惧。
等待救护车的那十分钟,对李梅来说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她每隔一分钟就看一次手机,耳朵紧紧贴着门,生怕错过救护车的声音。儿子怯生生地站在门口,小声问“爸爸怎么了”,李梅强忍着眼泪说“爸爸只是有点不舒服,医生来了就好”。
终于,楼下传来了刺耳的救护车鸣笛声。李梅立刻冲过去开门,引导医护人员上楼。医护人员快速给张强做了初步检查,测血压、做心电图,当心电图机发出“滴滴”的警报声时,医生严肃地说:“急性心梗,情况危急,必须马上手术!”
抬着张强下楼时,李梅看到丈夫的眼睛闭着,眉头却依旧皱着,显然还在承受巨大的痛苦。救护车一路鸣笛驶向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李梅坐在旁边,紧紧握着丈夫的手,一遍又一遍地说“坚持住,我们马上就到了”。窗外的天渐渐亮了,街道上开始有了行人,可李梅根本没心思看,所有的注意力都在丈夫的呼吸和心电监护仪上。
到了医院,张强直接被推进了急诊抢救室。医生拿着病危通知书让李梅签字时,她的手都在发抖,笔尖好几次都没碰到纸上。“他还年轻,医生,求求你一定要救救他!”“我们会尽力的,你放心。”医生的话给了李梅一丝安慰,她在抢救室外的长椅上坐下,双手合十,默默祈祷。
三个小时后,抢救室的门终于开了。医生摘下口罩,对李梅说:“手术很成功,支架已经放好了,幸亏送来得及时,再晚半小时,后果不堪设想。”听到这句话,李梅再也忍不住,眼泪瞬间涌了出来,积压了三天的担忧和恐惧,在这一刻全部释放。
医生解读:这些“小毛病”,可能是心梗的“信号弹”
在张强的病房里,主治医生王主任向李梅详细解释了心梗发作的过程。“很多人以为心梗只有胸痛这一种症状,其实不是的,心梗发作前,身体会发出很多‘信号弹’,像牙疼、后背痛、左肩麻木这些看似和心脏无关的症状,都可能是预警。”
王主任说,张强的情况很有代表性。他长期熬夜加班,饮食不规律,还有高血压病史,这些都是心梗的高危因素。第一天的牙疼,其实是心脏缺血引起的放射性疼痛,因为心脏的神经反射区和牙齿的神经反射区有重叠,所以容易被误认为是牙齿问题。第二天的后背痛和左胳膊麻,也是心梗的典型非典型症状,是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
“现在很多年轻人,仗着自己年轻,身体出现不适就想着‘忍一忍’,觉得过几天就好了,这种想法非常危险。”王主任强调,心梗的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6小时,每延迟一分钟,心肌细胞就会大量坏死,严重时会导致心力衰竭、猝死等不可挽回的后果。“尤其是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还有长期熬夜、抽烟、酗酒、压力大的人群,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一定要及时就医,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王主任还提醒,心梗的疼痛有几个特点:一是疼痛剧烈且持续不缓解,一般超过20分钟;二是疼痛会伴随胸闷、呼吸困难、出汗、恶心呕吐等症状;三是休息或服用止痛药后,疼痛没有明显改善。如果出现这些情况,一定要立刻拨打120,同时保持冷静,让患者处于半坐半卧的姿势,避免剧烈活动。
在病房里,李梅把王主任的话一字一句记在手机里。“以前总觉得健康是理所当然的,经历过这件事才知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她说,张强醒来后,第一句话就是“后悔没早点听你的话”。现在,张强每天都按时吃药,再也不敢熬夜加班,饮食也变得清淡规律。
亲历者警示:别让“侥幸”,成为生命的“漏洞”
10月30日,李梅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没想到引来大量网友的共鸣。很多网友留言说,自己或身边的人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有人因为忽视牙疼差点丧命,有人因为硬扛后背痛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我爸去年就是因为后背痛硬扛,结果突发心梗,虽然抢救过来了,但留下了后遗症。”一位网友的留言让李梅很有感触,她回复道:“真的别硬扛,身体不会说谎,有不舒服一定要及时去医院。”
李梅说,张强的同事们听说这件事后,都很震惊,纷纷表示要去做体检。“他们公司很多人都是这样,加班加点是常态,吃饭外卖解决,有小毛病就自己买药吃。”李梅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提醒更多人:“现在生活压力大,大家都在为了生活奔波,但再忙也不能忽视健康。健康没了,一切都没了。”
病房的阳光很好,透过窗户洒在张强的病床上。他靠在床头,正在和儿子视频通话,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爸爸,你要快点好起来,以后不许再熬夜了。”电话里,儿子的声音奶声奶气的。“知道了,爸爸以后一定陪你早睡早起,还要陪你去踢足球。”张强的声音虽然还有点虚弱,却充满了力量。
李梅坐在旁边,给张强削着苹果。她看着丈夫的侧脸,想起了三天前那个惊心动魄的凌晨,心里依旧有些后怕。但更多的是庆幸,庆幸自己没有和丈夫一起抱有侥幸心理,庆幸救护车来得及时,庆幸他们闯过了这道生死关。
护士端着药走进病房,提醒张强该吃药了。李梅接过药,递上温水,看着丈夫吞下药片。窗外的梧桐叶随风摆动,阳光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影子。病房里很安静,只有仪器发出的轻微声响,和父子俩在电话里的笑声。这平凡的日常,在经历过生死考验后,显得格外珍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