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宇平 张渺
11月2日,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王奇生见到了久违的老朋友们。
近百位历史学家从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以及美国、英国、日本等地赶到北京大学,围绕“中国抗战”展开学术研讨。
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吕芳上称,这样重磅专家聚集的抗战主题研讨,要追溯到10年前。王奇生认为:“我们必须做好关于二战历史的全面研究,以此告诉国际学界和全世界中国战场的真实历史。”
作为开幕式主旨演讲的嘉宾,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刘维开的演讲题目为《台湾是如何“光复”的》。
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台湾光复其实跟其他的地区,像东北的收复,都是属于研究抗日战争的相关议题之一”。
“台湾重新回到中国的怀抱,这件事情确实是抗战胜利的成果之一。”刘维开表示,学者从历史材料里可以看到,中国在抗战过程中,“领导人收复台澎失土的目标,以及台湾抗日志士在祖国的奔走呼吁、全国军民浴血奋战、盟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等,使台湾光复在对日抗战胜利之后成为事实。”
![]()
11月2日,北京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刘维开发表主旨演讲。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隽辉/摄
关于抗日战争问题的相关研究,两岸学者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有沟通。刘维开回忆,1995年,台湾中国近代史学会在台北召开了“庆祝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两岸学术研讨会”,147名台湾学者和31名大陆学者参会。他在那次研讨会里担任工作人员。
“两岸(学者)对于抗日战争,在某些观点上面其实是相当一致的。”刘维开说。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英津认为,台湾光复不仅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成果,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成果。台湾光复是战后国际秩序的一个组成部分。
“《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不是中国单方面发表的,它们是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共同的一个意志,具有国际法的效应。”王英津说。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发表《开罗宣言》,明确指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后又有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第8条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然实施。”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了《日本投降条款》,承诺“忠诚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项规定之义务”。
刘维开提到,1945年10月17日,国军第七十师抵达台湾基隆港,“军队所经过的路两旁,砌成了人墙”。专车抵达台北车站后,只见“数万台北市民,云集台北车站前,各街头所建欢迎门牌”“六百万人同快乐,箪食壶浆表欢迎”。
10月25日,中国从法理和事实上收回了对台湾的主权。
王英津发言后,台湾《祖国》杂志社社长、统一联盟党荣誉主席戚嘉林补充了一个历史细节:“1945年底,美国动用了上百艘军舰,将16万没有经过地面作战、武器建制都非常健全的日军,以及30万在台湾的日本人遣送回国,美国不仅承认支持(台湾光复)还提供了这样的帮助使台湾完完全全回归中国,让中国恢复对于台湾的主权。”
戚嘉林说,“台湾光复是铁板钉钉的事”。
“‘光复’一词是‘失去后再收回’的意思。”刘维开说,“台湾在清朝政府甲午战败后割让给日本,而在国民政府对日作战胜利后,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归还给中国,这就是失去后再收回。”
2025年10月24日,研讨会召开一周前,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作出决定,以法律形式将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
“国民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就提出废除《马关条约》,收复台湾,号召台湾革命者参与革命;全面抗战时,无数台湾同胞回大陆参战,推动台湾光复。”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忠纯认为,我们要不断讲述这样的历史过程,形成共同历史认知。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