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老妓女临终交代后事,邻居进屋帮忙穿寿衣,门开后却愣在原地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婆婆,寿衣我按您说的样式带来了,您再撑撑,我这就帮您换上。”

邻居李婶端着放着寿衣的木盆,轻手轻脚走进昏暗的小屋,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药味和岁月腐朽的气息。

90 岁的苏婆婆躺在床上,枯瘦的手搭在被面上,浑浊的眼睛半睁着,气息微弱得像风中残烛。

她这辈子名声不好,镇上人都知道她是做 “那行” 的,无儿无女,孤零零活了一辈子,如今走到尽头,也只有李婶念着几分邻里情分愿意来帮忙。

李婶放下木盆,刚要伸手去扶苏婆婆,就听见老人气若游丝地说:“门…… 门没关紧,帮我…… 再开点……”

李婶虽有些疑惑,却也没多问,转身走向屋门。

木门 “吱呀” 一声被推开,清晨的微光顺着门缝涌了进来,可当李婶看清门外站着的人和他们手里捧着的东西时,整个人却像被钉在了原地,手里的寿衣差点掉落在地 .....

在这座城市的旧城区里,一栋爬满青苔的四层小楼静静矗立。

楼道里弥漫着陈旧木料和纸张霉味混合的气息,墙壁上挂着几张模糊不清的老照片,给这栋楼添了几分神秘。

二楼东侧 201 室住着 90 岁的苏婉柔,她在这间十几平米的小屋里独自生活了三十多年。

屋里的木床紧靠墙边,被褥叠得整齐,床头是个雕花梳妆台,上面摆着面镜子和简单化妆品。

另一边有个大书架,摆满文学、历史、艺术和音乐类书籍,书架旁的小桌上总插着李婶带来的鲜花。

墙上挂着 “宁静致远” 的书法作品,是苏婉柔年轻时练的字。

邻居们都知道她曾是艺伎,因此很少有人与她亲近。

每次在楼梯间碰面,大家只是礼貌性点头便匆匆走过,有些人甚至刻意避开,仿佛她身上带着什么忌讳。



只有住在隔壁 202 室的李婶不同。

李婶今年 50 岁,在附近杂货店打工,身材微胖,脸上总挂着温暖笑容,说话轻声细语。

“婉柔姐,今天感觉咋样?” 每天下班回来,李婶都会这样问。

苏婉柔总是微笑着回答:“还好,谢谢你关心。”

她们的友谊始于五年前那个寒夜。

那天深夜,苏婉柔突发高烧,想下楼买药却刚走到门口就瘫倒在地。

她想呼救,可嗓子像被火烧一样疼,发不出声音。

这时,起夜上厕所的李婶听到隔壁传来微弱声响,心里一紧。

她急忙穿上衣服过来查看,看到苏婉柔倒在地上,吓了一跳。

“婉柔姐!你怎么了?” 李婶蹲下扶住她。

“药…… 我要吃药……” 苏婉柔虚弱地说。

“你别着急,我马上去买!” 李婶披上外套就往外跑。

外面寒风凛冽,李婶顾不上那么多,一路小跑去了附近药店。

买回药后,她赶忙喂苏婉柔吃下,又用湿毛巾为她敷额头降温。

在李婶悉心照料下,苏婉柔体温逐渐降了下来,病情也稳定了。

“李婶,真是太麻烦你了。” 苏婉柔感激地说。

“说什么麻烦不麻烦的,邻居之间就该互相帮助。” 李婶摆摆手,“你一个人住,我不照顾你谁照顾你?”

从那以后,两人成了彼此依靠。

李婶丈夫早年因病去世,儿子在外地读大学,一年回来不了几次。

苏婉柔一生未婚,无儿无女,两个孤独女人更能理解对方的无奈。

苏婉柔年轻时是名震一时的艺伎,在那个动荡年代,她凭才艺和美貌崭露头角。

“那些年的事,我从不后悔。” 苏婉柔曾对李婶说,“如果重新选,我可能还会走这条路,毕竟那是我在乱世生存的唯一方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只要没违背良心就行。” 李婶安慰她,“而且你心地善良,这比什么都重要。”

苏婉柔确实没做过伤天害理的事,她还利用身份和资源为地下工作者传递情报,帮他们躲避敌人追捕。

“我这辈子最骄傲的就是为国家和人民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 她常这样说,眼中闪着坚定光芒。

但这些事她从未向人提起,即使是李婶也是多年后才偶然得知。

“我不能让别人知道我的过去,那样会给他们带来危险。” 她对李婶解释道,“我只想默默做些好事,无愧于心。”

李婶了解后,对苏婉柔更加敬重。

“婉柔姐,你是个了不起的人。” 李婶常这样评价。

“了不起?” 苏婉柔苦笑道,“我这样的人能算了不起吗?”

“当然算!” 李婶坚定地说,“一个人做过什么不重要,关键是品德和贡献。你为国家做了那么多,这比什么都有意义。”

两人常坐在苏婉柔小屋里喝茶聊天,话题从生活琐事到人生感悟。

苏婉柔房间不大,却布置雅致。

“婉柔姐,你的字写得真好。” 看着墙上 “宁静致远” 的书法,李婶赞叹道。

“都是过去练的。” 苏婉柔淡淡回答,眼中闪过一丝自豪。

她很少谈过去,李婶能从她只言片语中感受到她内心的孤独和遗憾。

“婉柔姐,你有没有特别想念的人?” 李婶小心问道。

苏婉柔沉默很久,目光凝视窗外小花园,里面花草树木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有一个人,但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 她轻声说。

她没详细解释,眼中流露的悲伤让李婶不敢再问。

苏婉柔生活很有规律。

早上六点,她准时醒来,躺在床上听鸟叫和汽车喇叭声,然后慢慢起床洗漱。

她对着小镜子仔细梳理头发,整理衣服,虽然九十岁了,但举止依然优雅,走路姿态端正。

七点,她下楼去同一家早餐店买早餐。

“老板,来一碗豆浆,两根油条。” 她总是礼貌地说。

“好嘞,您稍等。” 老板热情回应。

整个过程平淡,没有多余话语,但苏婉柔总会说 “谢谢”,然后微笑离开,这让老板和老板娘对她印象很好。



回到家,她认真吃早餐,然后坐在书桌前看书或写字。

她喜欢读古典文学,那些优美诗词和动人故事能让她沉浸其中,忘却烦恼。

午后时光是苏婉柔最享受的。

她会坐在花园长椅上晒太阳,听收音机里播放的古典音乐。

“婉柔姐,你听音乐的样子真好看。” 李婶有时会夸赞。

“那时候想着也许能成为音乐家,但后来发现太难了。” 她曾对李婶说,“而且那时候的社会环境,也不允许我有太多梦想。”

命运没给她太多实现梦想的机会,她只能接受现实,但从未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在最困难时也会用音乐安慰心灵。

每个月月初,苏婉柔都会收到一封神秘信件。

那天早上,她会特意穿得整齐些,坐在书桌前小心翼翼拆开信封。

信里只有一张汇款单和一封简短信,金额不多,每次两千块,但足够维持她一个月基本生活。

她会把钱仔细分成几份,生活费、医药费,还有一点储蓄。

李婶很好奇信的来源,但从不直接问。

她能感觉到这封信对苏婉柔的重要性,不仅是经济支持,更是精神寄托。

“是以前的一个朋友寄来的。” 苏婉柔简单解释,表情复杂,既有感激又有忧伤。

她不肯透露更多关于这个人的信息,有些感情太珍贵,她不愿用言语描述,怕失去纯粹美好。

社区里其他邻居对苏婉柔态度各异。

有些人因知道她的过去而刻意疏远,有些人表现出复杂好奇心,但大部分人都保持礼貌距离。

住在一楼的王大爷爱嚼舌根,经常对别人生活指手画脚,他对苏婉柔态度最复杂,既鄙视她的过去,又对她现在生活状态好奇。

“那个苏婉柔一个人住了这么多年,也不知道靠什么生活。” 王大爷常对其他邻居说。

“听说每个月都有人给她寄钱。” 三楼的赵阿姨会这样回答。

“什么人会给她寄钱?肯定是以前的那些客人。” 王大爷总是意有所指。

这样的议论常在楼道里出现,但大家都很小心,不让苏婉柔听到。

李婶对这些议论很反感,每次听到都会替苏婉柔辩护。

“婉柔姐是个好人,她现在过得很清白,你们不要老是说她的过去。”

“李婶,你对她这么好,小心被她连累了。” 王大爷会这样警告。

“连累什么?她又不是犯人,只是职业特殊而已。” 李婶总是这样反驳。

这样的争论让李婶和一些邻居关系变得紧张,但她不在乎。

在她看来,真正的朋友就该在别人落难时伸出援手,而不是落井下石。

去年冬天,苏婉柔身体开始出现问题。

最开始只是偶尔头晕,她以为是休息不好,没在意。

但头晕症状越来越严重,有时还伴恶心和呕吐。

“婉柔姐,你这头晕得厉害,应该去医院看看。” 李婶担心地建议。

“没事的,可能是最近太累了,休息几天就好了。” 苏婉柔总是这样推脱。

但情况没好转,头晕越来越频繁,她还开始感到身体乏力,走路不稳。

“婉柔姐,你看你脸色都不好了,必须去医院检查。” 李婶坚持说。

“去医院花钱,而且我也怕听到不好的消息。” 苏婉柔终于说出真心话。

她害怕去医院,不是怕花钱,而是怕听到不好的诊断结果。

她人生中已承受太多痛苦,实在不想再增加新负担。

但李婶不肯罢休,她甚至威胁说如果苏婉柔不去看病,她就不理她了。

最后,苏婉柔只能妥协。

“好吧,我去看看,但你要陪我去。” 她提出条件。

“当然,我肯定陪你去。” 李婶立刻答应。

第二天,李婶陪着苏婉柔去了市第一医院。

挂号、排队、检查,一系列程序下来,已经是下午了。

医生让做脑部 CT 和验血,还要做一个心电图。

在等待结果时,两人坐在走廊椅子上,心情都很紧张。

“李婶,如果真的有什么不好的消息,你不要太担心我。” 苏婉柔突然说。

“别胡说,肯定没事的。” 李婶安慰她,但心里也很忐忑。

检查结果不容乐观,医生表情严肃。

“病人的脑部有肿瘤,需要尽快治疗。” 医生对李婶说,“而且年纪这么大了,身体各项机能都在衰退,治疗起来可能会有一定风险。”

“医生,我还能活多久?” 苏婉柔直接问道,语气平静,好像在问一个普通问题。

医生被她的坦率吓了一跳,犹豫了一下才回答:“如果积极治疗,配合我们的方案,应该还能维持一段时间。但具体多久,很难说。”

李婶听了心情沉重,眼圈都红了。

但苏婉柔反而显得平静,甚至还安慰起了李婶。

“李婶,别难过,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我已经活了九十岁了,也算够了。” 她拍拍李婶的手说。

从医院回来后,苏婉柔开始思考自己的后事。

她把重要文件整理好,放在一个小盒子里,还写了一份简单遗嘱。

“李婶,如果我有什么意外,请你帮我处理这些东西。” 她把盒子交给李婶。

“婉柔姐,别说这些不吉利的话,你还能活很多年呢。” 李婶红着眼眶说。

“人总是要走的,早做准备总没错。” 苏婉柔很达观,“我这一辈子没有亲人,只有你这样的好朋友。如果没有你照顾,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她开始减少外出,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房间里休息。

李婶每天都会来看望她,给她做饭,陪她说话,有时还会带一些邻居们的问候。

“婉柔姐,楼上的刘阿姨让我问候你,说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 李婶转达着邻居们的关心。

“麻烦你替我谢谢她。” 苏婉柔很感动,“没想到大家都这么关心我。”

其实,当邻居们得知苏婉柔病重的消息后,态度都有了一些变化。

疾病面前,人们往往会变得更加宽容和善良,那些平时对她有偏见的人,也开始关心起她的情况。

“婉柔姐,王大爷昨天还问你的病情呢,说要不要一起凑点钱给你买补品。” 李婶说。

“她们有这份心意就够了,我不缺什么。” 苏婉柔摆摆手,“而且我也不知道还能撑多久,别让大家破费了。”

春天的时候,苏婉柔病情有所好转。

医生给她开的药起了作用,头晕症状减轻了很多,精神状态也有所改善。

她甚至能够下楼走动,偶尔还能和邻居们聊聊天。

“看来我的命还挺硬的。” 她开玩笑地对李婶说,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李婶很高兴看到她精神状态的改善,也松了一口气。

“婉柔姐,你要保持好心情,心情好了病就好得快。”

“是啊,有你们这些朋友关心,我觉得自己还能再活几年。” 苏婉柔感慨地说。

在这段相对健康的日子里,苏婉柔做了很多她想做的事情。

她重新整理了自己的物品,把一些珍贵的回忆都小心地收藏起来。

她还写了几封信,虽然不知道要寄给谁。

她还联系了以前的一些老朋友,当然没有透露自己的真实病情。

她只是想知道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是否还记得当年的情谊。

“我想知道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 她对李婶说,“如果他们都很幸福,我就死而无憾了。”

通过各种渠道,她了解到那些老朋友都过得还不错。

有的已经退休,在家安享晚年;有的还在继续工作,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真好,他们都有自己的人生。” 苏婉柔满足地笑了,眼中闪烁着慈祥的光芒。

这是她这辈子最大的安慰,知道自己年轻时的付出没有白费,那些友情和回忆都依然存在。

然而,秋天来临时,苏婉柔病情再次恶化。

天气一冷,她就开始频繁头晕,而且比春天时更严重。

她开始经常发烧,食欲也越来越差,整个人变得非常虚弱。

“婉柔姐,我送你去医院住几天吧,让医生好好看看。” 李婶提议。

“不用了,我想在家里待着。” 苏婉柔坚持说,“医院里人多,我不习惯。而且花钱也多,没必要。”

她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想在熟悉的环境中度过最后的日子。

这个小小的房间承载了她太多的记忆,她舍不得离开。

李婶理解她的想法,开始更加细心地照顾她。

每天给她熬粥,帮她擦身体,陪她聊天,甚至晚上也会过来看看她的情况。

“李婶,你这样照顾我,你家人不会有意见吗?” 苏婉柔担心地问。

“我儿子在外地工作,一年回来不了几次。老头子早年就走了,我一个人也挺无聊的。” 李婶说,“照顾你也算是有个伴。”

实际上,李婶的儿子确实对她照顾苏婉柔有些不理解。

每次打电话回来,都会问起这事。

“妈,你为什么要管那种女人的事?” 儿子在电话里不客气地说。

“什么叫那种女人?她是我朋友!” 李婶生气地回答,“而且她现在病得很重,需要人照顾。”

“妈,你太善良了,小心被人利用。” 儿子还是不理解。

“什么利用不利用的,人都要死了,还能利用什么?” 李婶很生气,“你就不能有点同情心吗?”

这样的对话让李婶很伤心,但她不会因此改变对苏婉柔的态度。

她不允许任何人用有色眼镜看待苏婉柔,包括自己的儿子。

十月末的一个晚上,情况突然变得严重起来。

那天下午,苏婉柔就感觉身体很不舒服,但她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烧,没有在意。

晚上八点多,李婶像往常一样过来看望她,发现她的情况很不好。

“婉柔姐,你脸色怎么这么难看?” 李婶担心地问。

“我感觉很冷,而且头晕得厉害。” 苏婉柔虚弱地说,声音已经很微弱了。

李婶摸了摸她的额头,烫得吓人。

“你发高烧了,我马上叫救护车!” 李婶慌张地说。

“不要…… 不要叫救护车……” 苏婉柔虚弱地摆摆手,用尽全力抓住了李婶的手。

“那怎么行?你病得这么重!” 李婶急得要哭了。

“我知道自己的身体…… 时间不多了……” 苏婉柔断断续续地说,呼吸越来越困难。

她用尽全力抓住李婶的手,眼中流露出恳求的神色。

那种眼神让李婶的心都碎了,她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绝望又这么温柔的眼神。

“李婶…… 我有件事要托付给你……” 苏婉柔的声音越来越小,但语气很坚定。

李婶含着眼泪点点头:“婉柔姐,你说,什么事我都答应你。”

“我床头柜…… 最下面的抽屉里…… 有一把钥匙……”

苏婉柔说话越来越吃力,每说一句都要停下来喘气,但依然坚持要把话说完。

“那把钥匙…… 是我衣柜…… 最上层…… 一个盒子的……”

“你想让我帮你拿什么东西吗?” 李婶小心地问道。

“不…… 不是现在……” 苏婉柔摇摇头,“等我…… 等我走了以后……”

她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积蓄力气,额头上的汗珠越来越多。

“里面有…… 有我的遗嘱…… 还有一些…… 很重要的东西……”

“婉柔姐,你别说这些,你会好起来的。” 李婶安慰道,但声音已经哽咽了。

“李婶…… 听我说完……” 苏婉柔的声音更加虚弱了,“我想…… 想穿那件白色的旗袍…… 走……”



李婶知道她说的是哪件旗袍。

那是苏婉柔最珍贵的一件衣服,平时她从来不穿,只是偶尔拿出来看看,然后小心地收好。

每次看到那件旗袍,她的眼中都会流露出一种复杂的情感。

“那件旗袍…… 是他送给我的……” 苏婉柔的眼中闪过一丝温柔,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那种温柔依然清晰可见。

“婉柔姐,你说的他是谁?” 李婶忍不住问道。

“一个…… 很重要的人…… 但这些都不重要了……”

苏婉柔的呼吸越来越急促,说话也越来越困难。

她的手越来越冷,但依然紧紧握着李婶的手。

“李婶…… 答应我…… 等我走了…… 帮我穿上那件旗袍……”

“我答应你,婉柔姐。” 李婶含泪点头,泪水不受控制地流了下来。

“还有…… 盒子里的东西…… 按照遗嘱上写的…… 处理……”

“好,我都按你说的做。” 李婶哽咽地说。

“谢谢你…… 李婶…… 这辈子…… 能遇到你…… 我很幸福……”

说完这句话,苏婉柔就闭上了眼睛,呼吸也逐渐平静下来。

她的手依然握着李婶的手,但已经没有了力气。

李婶握着她的手,一直陪伴到天亮。

她不敢相信这个善良的老人就这样离开了,心中充满了不舍和悲伤。

第二天早上,李婶确认苏婉柔已经安详地离世了。

她没有立刻联系殡仪馆,而是想先完成苏婉柔的遗愿。

这是她对朋友的最后承诺,无论如何都要做到。

按照她的要求,李婶找到了床头柜最下面抽屉里的钥匙。

那是一把很精致的小钥匙,银制的,看起来有些年头了,但保养得很好,没有一点锈迹。

李婶拿着钥匙走向衣柜,她要完成朋友的最后一个心愿。

衣柜的最上层确实有一个小盒子,檀木制的,散发着淡淡的香气,用那把钥匙正好能打开。

李婶深吸一口气,准备打开这个神秘的盒子。

她隐隐感觉,这个盒子里装着的不仅仅是普通的遗物。

苏婉柔生前的种种表现都暗示着,她隐藏着一个重大的秘密。

而这个秘密,也许就藏在这个小盒子里。

李婶的手有些发抖,她不知道自己即将看到什么。

但她答应了苏婉柔,无论是什么,她都要按照遗嘱去处理。

就在这时,她突然想起苏婉柔说过的话:先要帮她穿上那件白色旗袍。

李婶决定先完成这个任务,然后再看盒子里的东西。

她走向衣柜,准备取出那件特殊的旗袍。

李婶打开衣柜门,但是,当她看到衣柜里面的景象时,整个人愣在了原地。

李婶的手悬在衣柜门上,迟迟没有推开。

那衣柜门缝里,竟透出一丝微弱的光,像是从内部映出来的。

她皱了皱眉,心中疑惑更甚。

“婉柔姐,这衣柜里……怎么会有光?”她轻声自语,目光在昏暗的房间里游移,试图找到光源。

但房间里除了那盏老旧的台灯,再无其他照明。

李婶深吸一口气,缓缓推开了衣柜门。

门开的瞬间,她愣住了。

衣柜内部被改造成了一个小小的神龛,四周挂着白色的布幔,中央摆放着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的人眉清目秀,穿着旧时的长衫,眼神温柔而坚定。

照片前,一盏小油灯静静燃烧,火苗跳跃,映照出照片上人的面容。

“这是……他?”李婶喃喃自语,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绪。

她记得苏婉柔曾提起过那个“很重要的人”,但从未透露过他的身份或照片。

此刻,看到这张照片,她突然明白,为什么苏婉柔会如此珍视那件白色旗袍,为什么每次提到他时,眼中都会闪过一丝温柔。

李婶轻轻伸出手,抚摸着照片上的面容,仿佛能感受到苏婉柔生前的那份深情。

“婉柔姐,你藏得真深啊。”她轻声说道,嘴角勾起一抹苦笑。

就在这时,她注意到照片下方压着一张纸条,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但还能辨认。

“李婶亲启:若你看到这张纸条,说明我已经走了。

衣柜里的神龛,是我为他立的,他是我这一生最爱的人,也是我最愧疚的人。

当年,我因生活所迫,走上了那条路,辜负了他的期望。

他至死都不知道,我其实一直深爱着他。

那件白色旗袍,是他送给我的定情信物,我从未穿过,只想在走的时候,能穿着它,与他相见。

盒子里的东西,是我一生的积蓄和一份重要的信件,请你按照遗嘱处理。

谢谢你,李婶,愿你在余生里,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李婶读完纸条,泪水夺眶而出。

她没想到,苏婉柔的一生,竟藏着如此深沉的情感和遗憾。

她更没想到,那个总是微笑着面对生活,从不提及过去的老人,内心深处竟有着如此强烈的愧疚和思念。

“婉柔姐,你放心,我会按照你说的做。”李婶哽咽着说道,将纸条小心翼翼地收进口袋。

她转身走向衣柜的另一侧,那里挂着那件白色旗袍。

旗袍的材质看起来非常昂贵,上面绣着精美的花纹,即便是经过多年的岁月洗礼,依然保持着原有的光泽和质感。

李婶轻轻取下旗袍,仿佛能感受到苏婉柔生前的体温和气息。

她小心翼翼地抱着旗袍,走到床边,开始为苏婉柔换上。

整个过程,她都沉浸在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中。

她为苏婉柔整理好衣襟,梳好头发,让她看起来依然保持着生前的优雅和尊严。

“婉柔姐,你穿这件旗袍,真美。”李婶轻声说道,眼中闪烁着泪光。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李婶愣了一下,抬头看向门口。

门被猛地推开,几个穿着制服的人冲了进来。

“你们是谁?干什么?”李婶惊呼道,站起身来,挡在苏婉柔的遗体前。

“我们是警察。”为首的人亮出了证件,“有人举报这里藏有违禁品,我们需要搜查。”

“违禁品?这怎么可能?”李婶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请让开,我们要进行搜查。”警察严肃地说道,推开李婶,开始在房间里四处搜查。

李婶站在一旁,心急如焚。

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更不知道谁会举报苏婉柔藏有违禁品。

她只希望,这一切都是误会,不要打扰到苏婉柔的安息。

然而,事情并没有她想象的那么简单。

警察在衣柜的神龛里,发现了那盏小油灯和照片下的纸条。

他们还打开了那个檀木盒子,里面除了苏婉柔的积蓄和遗嘱外,还有一封泛黄的信件。

“这是什么?”警察拿起信件,皱眉问道。

“那是婉柔姐的遗物,你们不能随便看!”李婶冲上前去,试图夺回信件。

但警察一把将她推开,冷冷地说道:“我们有理由怀疑这封信件与一起历史案件有关,需要带回去调查。”

“历史案件?你们在说什么?”李婶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封信件的收件人,是一名已经被处决的地下工作者。”警察严肃地说道,“我们怀疑,苏婉柔与这起案件有关。”

“不可能!婉柔姐她……”李婶的话还没说完,就被警察打断了。

“有没有关系,我们会调查清楚的。”警察说道,“现在,请你配合我们的工作,不要妨碍执法。”

李婶愣在原地,心中充满了无助和绝望。

她没想到,苏婉柔一生谨慎,到最后竟会因为一封陈年旧信而惹上麻烦。

她更没想到,自己会亲眼目睹这一切,却无力改变。

警察搜查完房间后,带走了那封信件和檀木盒子,留下了满地的狼藉和李婶呆立的身影。

她看着苏婉柔的遗体,泪水再次夺眶而出。

“婉柔姐,你怎么会惹上这种事?”她轻声说道,声音中充满了无奈和悲痛。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婶的生活陷入了混乱。

警察多次上门询问,邻居们也开始议论纷纷。

原本对苏婉柔态度有所转变的邻居们,再次因为这件事而对她产生了偏见和误解。

“我说她怎么每个月都有人寄钱呢,原来是做了那些见不得人的事!”

“就是啊,我还以为她是个好人呢,没想到……”

“李婶也是,跟她走得那么近,这下可麻烦了。”

这些议论像针一样刺进李婶的心里,让她痛苦不堪。

她试图解释,但没有人愿意相信她。

她只能默默承受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对苏婉柔的愧疚和思念。

几天后,警察再次找到了李婶。

他们告诉她,经过调查,那封信件确实与一起历史案件有关,但苏婉柔并没有直接参与其中。

“那封信件是她为了保护某个人而藏起来的。”警察说道,“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个人的后人,他们证实了这一点。”

“那婉柔姐她……”李婶急切地问道。

“虽然她没有直接参与案件,但她的行为仍然涉嫌隐瞒罪证。”警察严肃地说道,“不过,考虑到她的年龄和身体状况,以及她在历史上的贡献,我们决定不追究她的刑事责任。”

“那……那她的遗物呢?”李婶问道,心中充满了期待。

“遗物我们已经归还给了她的后人。”警察说道,“他们表示会妥善处理。”

“后人?婉柔姐有后人?”李婶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是的,我们根据信件上的线索,找到了她的一个远房亲戚。”警察说道,“他们表示愿意接收苏婉柔的遗物和骨灰。”

李婶愣在原地,心中五味杂陈。

她没想到,苏婉柔一生孤独,到最后竟还有后人愿意接收她的遗物和骨灰。

她更没想到,自己与苏婉柔的深厚情谊,竟会以这样的方式结束。

几天后,李婶收到了一个包裹。

里面是苏婉柔的一些遗物和一封写给她的信。

“李婶亲启:当你看到这封信时,我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

谢谢你一直以来的照顾和陪伴,让我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感受到了温暖和关爱。

我知道,我的过去给你带来了很多麻烦和困扰,对此我深感愧疚。

但请你相信,我从未做过伤天害理的事,那些违禁品和信件,都是我为了保护某个人而藏起来的。

现在,一切都已经过去了,我也可以安心地走了。

请你不要为我难过,也不要再为我操心。

愿你在余生里,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再见了,李婶。”

李婶读完信,泪水再次夺眶而出。

她抱着苏婉柔的遗物,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和悲痛。

她知道,苏婉柔已经永远地离开了她,但她也明白,苏婉柔的精神和情感,将永远留在她的心中。

然而,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

几个月后,李婶在整理苏婉柔的遗物时,意外发现了一个隐藏的暗格。

暗格里藏着一本日记和几张旧照片。

日记里记录了苏婉柔年轻时的点点滴滴,以及她与那个“很重要的人”之间的深情厚谊。

旧照片上,是苏婉柔与那个人的合影,他们笑容灿烂,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李婶翻看着日记和照片,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绪。

她为苏婉柔的一生感到惋惜和悲痛,也为她与那个人之间的深情厚谊而感动。

然而,就在这时,她突然注意到日记中的一句话:“我为了保护他,不得不走上那条路。

但我知道,这是我一生的污点,也是我永远无法原谅自己的罪行。”

这句话像一把刀一样刺进李婶的心里。

她突然明白,苏婉柔一生的孤独和愧疚,都源于那个选择。

她为了保护那个人,不惜牺牲自己的名誉和未来,但最终却落得个孤独终老的下场。

李婶合上日记,泪水再次夺眶而出。

她知道,苏婉柔的一生,充满了太多的遗憾和无奈。

而她,作为苏婉柔生前最信任的朋友,却无法为她分担那些痛苦和愧疚。

窗外,秋风萧瑟,落叶纷飞。

李婶站在窗前,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和悲痛。

她知道,苏婉柔已经永远地离开了她,但她也明白,苏婉柔的精神和情感,将永远陪伴着她,直到生命的尽头。y

81岁老妓女临终托付后事,邻居进屋帮忙穿寿衣,开门后却愣在原地

W

90岁老妓女临终交代后事,邻居进屋帮忙穿寿衣,门开后却愣在原地

“婆婆,寿衣我按您说的样式带来了,您再撑撑,我这就帮您换上。”

邻居李婶端着放着寿衣的木盆,轻手轻脚走进昏暗的小屋,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药味和岁月腐朽的气息。

90 岁的苏婆婆躺在床上,枯瘦的手搭在被面上,浑浊的眼睛半睁着,气息微弱得像风中残烛。

她这辈子名声不好,镇上人都知道她是做 “那行” 的,无儿无女,孤零零活了一辈子,如今走到尽头,也只有李婶念着几分邻里情分愿意来帮忙。

李婶放下木盆,刚要伸手去扶苏婆婆,就听见老人气若游丝地说:“门…… 门没关紧,帮我…… 再开点……”

李婶虽有些疑惑,却也没多问,转身走向屋门。

木门 “吱呀” 一声被推开,清晨的微光顺着门缝涌了进来,可当李婶看清门外站着的人和他们手里捧着的东西时,整个人却像被钉在了原地,手里的寿衣差点掉落在地 .....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