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240万存款,我不小心说漏了嘴,从此我家麻烦不断,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叫王娟,今年四十五岁,初中文化,家住一个北方的小县城。我的家庭很普通,丈夫叫赵国栋,比我大两岁,我们结婚二十年,有一个女儿正在读大学。结婚后,我一直在县城的一家小企业做财务,工资不高,但胜在稳定。丈夫原本在镇上的砖厂干活,后来厂子倒闭,就在家附近打些零工,日子虽然不宽裕,但也算安稳。

我们家原本没什么大本事,但这些年勤俭持家,攒下了一些积蓄。父母年纪大了,母亲早些年在医院做护工,后来退休了,手里有点退休金。父亲身体不好,常年吃药,家里一切开销都得精打细算。我和丈夫平时省吃俭用,女儿从小也懂事,学习成绩一直不错,我们对她寄予很大希望。

我自认不是那种爱张扬的人,为人处世也算稳妥,可没想到,一次无心的话,却给家里带来了连绵不绝的麻烦。直到那天起,我才明白,有些秘密,真的不能随便说出口。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那天是周末,我正在厨房擀面条,母亲在灶台上烧水。她一边搅拌锅里的汤,一边问我:“娟啊,你们家这些年攒了点钱没?国栋工作不稳定,孩子又在上学,日子紧不紧?”

我心里一热,本想让母亲放心,顺口就说漏了嘴:“妈,你别担心,我和国栋这些年攒下点钱,存款有两百多万呢,孩子的学费、家里的开销都够。”

母亲愣了一下,转头看着我,眼神里既有吃惊也有欣慰。她叹了口气:“那就好,你们自己过得好,妈也就放心了。”

说完这话我就后悔了。其实家里的存款,包括我们多年来的积蓄,还有前几年公婆去世后卖掉老房子的那份遗产,算下来一共才两百四十万左右。平时这些钱我和丈夫都很谨慎,除了买房,基本不乱花。家里人也没几个知道这笔钱的真实数目,我本想着让母亲安心,却没想到,这无心的话,像一粒种子,悄悄埋下了祸根。

不久后,风声不知道怎么就传了出去。

大约一个月后,小姑子赵丽突然打电话来,说是要回老家看看父母。我和丈夫都觉得奇怪,赵丽嫁到邻县多年,平时很少回来。这次特意带着孩子回来,还带了不少礼物。一进门,她就跟我套近乎,说了很多家长里短的话,末了突然话锋一转:“嫂子啊,听说你们家攒了不少钱,真有本事啊!”

我心里一惊:“你听谁说的?”

赵丽笑着说:“妈说的呗,她还说你们有两百多万,都攒着给孩子用呢。”

我苦笑着解释:“哪有那么多,都是妈瞎说的,家里有点积蓄,哪能那么夸张。”

赵丽却不依不饶,话里有话:“嫂子,咱们是一家人,你们手里宽裕,有啥事多照应着点我们小家啊。你看,我家那房子年久失修,孩子又要上学,实在是手头紧,嫂子你要能借点钱给我应应急,以后一定还你。”

我尴尬地笑了笑,推说钱都存在理财里,一时半会儿拿不出来。她嘴上说不急,但回去后却隔三差五打电话让丈夫帮忙,甚至开口要了二十万,说是做点小生意。

丈夫赵国栋为难地问我:“咱到底借是不借?”

我摇头:“国栋,家里这点钱是给咱闺女留学和养老用的,真借出去就回不来了。亲兄妹亲兄弟,账得分明。你家那边也不是没钱,不能只惦记咱的。”

丈夫叹了口气,没再多说。可赵丽那边却越发不依不饶,甚至还在家族群里发消息,话里话外地暗示我们小气,不肯帮亲戚。

我本想低调处理,没想到第二个麻烦随之而来。这次是我小叔子赵明。赵明今年三十七,离婚后一直没再结婚,常年在外地打工,工作不稳定。去年返乡后,竟然在镇上开起了小饭馆。起初生意还行,后来受疫情影响,赔了不少。听说我家有存款后,他也找上门来。

那天晚上,赵明拎着几瓶酒敲开我家门,一进门就唉声叹气,诉苦说:“嫂子,哥,我这饭馆撑不下去了,银行贷款也批不下来,亲戚朋友都借遍了。你们能不能帮我渡过难关?两百万我不敢开口,借个二三十万周转下,等生意好转了一定还。”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