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大汉奸刘赐胜杀人如麻,游击队长召来两位高手,说:“十天内必须除掉他!”其中一人笑道:“锄奸,何须十日,五日足矣!”明光镇,正是这样一场暗流涌动的锄奸行动的现场。
刘赐胜被明光镇百姓视作“披着人皮的鬼”,他原本是本地读书人,没几年就投靠了日本人。
平日里穿着日军制服,挎着战刀,带着几个伪军在街上横冲直撞,谁家有点风吹草动,谁和新四军有联系,他都能第一时间揪出来。
镇上的老百姓见着他,只敢远远避开,生怕招惹麻烦,刘赐胜仗着日本人撑腰,不仅查封了好几家给新四军通风报信的小铺子,还没少做“人间消失”的勾当——被他点过名的,能有几个活着回来的?
新四军二师铁路便衣大队决定必须要动手了,但没人敢大意,队员徐征发和张士根被点了名,带着简单装备,清晨就窜进明光镇。
他们不穿军装,脚下是普通布鞋,身上背着一包干粮,进镇时并不起眼。
按照情报,他们先去了一家茶馆,这里表面是茶楼,暗地里却是联络点,进门一句“今天九华毛峰可有新货?”
跑堂的师傅悄悄点头,回了句“刚从淮河运来一批”,两人这才知道没找错门。
茶馆里没多聊废话,跑堂师傅脸上带着笑,手里却没闲着,边斟茶边低头说了几句:“刘赐胜这两天总往日军队部钻,没人敢拦。
他身边跟着俩枪手,平时只在赶集日才敢出来显摆,其他时候都躲着。”说完,他又给徐征发盛了碗热汤,像老友闲话家常一样:“明天赶集,你们该早点来。”
第二天,赶集日,天还没亮小镇上就开始热闹起来,徐征发和张士根先换了身破旧衣服,混在人流里,每人手里都拎了点菜,装作去镇上赶集。
人多嘴杂,谁都没注意到他们,按照线报,他们在集市东口等了快一小时,才看见刘赐胜从日军队部出来。
他今天穿着一身蓝灰色长衫,脚下是擦得锃亮的皮鞋,腰间还挂着把短枪,一副高高在上的派头,他身边那俩警卫也不离身,眼观六路,脚步警觉。
徐征发看了一眼张士根,两人什么都没说,眼神一碰就明白了,张士根绕到刘赐胜右侧,徐征发则慢慢靠近左侧。
此时,街口正有几个卖菜的妇女和小贩在争吵,吸引了不少人围观,混乱中,刘赐胜不耐烦地推开一个小贩,嘴里骂骂咧咧,他没想到,有人已经盯上他了。
机会只有一瞬,张士根走得更近,用肩膀不动声色地撞了一下刘赐胜,手里的枪顶在他后腰。
就在这时候,徐征发手里的短枪也抬了起来,两人动作极快,不带一丝犹豫,只听“砰、砰”两声枪响,刘赐胜还没来得及叫出声,整个人就软倒在地。
张士根大喊一声:“新四军铁路便衣大队进镇了!”这句话像炸雷一样在镇上炸开了锅,百姓们尖叫逃离。
伪军和日军都没反应过来,徐征发和张士根已经随着人流消失在街头,路边一位卖烧饼的老大爷,眼里闪过一丝欣慰,低声嘀咕:“这狗东西终于遭报应了。”
当天夜里,镇上不少百姓在家里悄悄点起了灯,有人烧了香,有人给冤死的家人磕头,嘴里只念叨一句话:“新四军给咱们出了口气。
而那些平时跟着刘赐胜狐假虎威的人,这下都老实了,明光镇的夜晚,第一次变得安静,第二天,街头再没人敢公然穿着日军制服耀武扬威。
这次锄奸行动,干净利落,没有多余的牺牲,也没有无谓的牵连,徐征发和张士根回到队里,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简单说了句:“人除掉了,百姓平安了。”
他们也没觉得自己是英雄,队长倒是拍了拍他们的肩膀,说:“这次干得漂亮,明光镇的百姓有你们撑腰。”
这些年,关于这次锄奸的故事流传得不少,有人说那天街上连狗都不敢叫,有人说刘赐胜死前脸色惨白。
新四军便衣队员用实打实的行动告诉明光镇的百姓,哪怕是在日伪最黑暗的日子里,也有人敢站出来,一枪带走祸害,还这片土地一点安宁。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