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美军悄悄从欧洲大规模撤离,欧洲各国一时间如坐针毡。特朗普政府为何突然对欧洲“冷淡”到底?一纸2025年最新国防授权法,将美国的全球棋局彻底摊开在阳光下。
事实远比外界想象的要直接:美军真正要动手的方向,并非莫斯科,而是北京。美方终于给世界交了一份“明白账”,让全球安全格局的天平出现了剧烈倾斜。
![]()
欧洲“安全感”崩塌
10月的莫斯科,普京和他的将军们用两场核武测试“敲响了欧洲的警钟”。10月21日,俄罗斯试射代号“布列维斯特尼克”的核动力巡航导弹,这种导弹号称续航不设限,一飞就是1.4万公里,能在空中转悠15小时还不落地。
2025 年 10 月 29日,核动力无人潜航器“波塞冬”也迎来测试成功,这玩意能从深海发射核弹头,理论上能掀起海啸级别的破坏力。欧洲的军事高层当即“炸了锅”,尤其是北约东翼的波兰、罗马尼亚,直接把桌子拍响,担心自己成了下一个前线。
![]()
过去几年,欧洲在对乌援助上颇为慷慨。德国、法国、波兰等国纷纷加大力度,在武器供给与资金支持方面不断加码,尽显阔绰之态。可俄军新武器一亮相,欧洲的援助热情明显降温,经济和军费双重压力让各国叫苦不迭。
今年,北约于东翼新设立8个多国战斗群,势力范围自波罗的海绵延至黑海。英国、美国、德国等主要成员国轮番派遣兵力,为这一军事布局摇旗呐喊、撑持场面。但眼下俄军武器升级,欧洲防线“底气”越来越虚,军政高层担忧自己能否顶得住新一轮冲击。
![]()
美军“抽身”东欧
华盛顿的算盘打得滴水不漏。特朗普上台后,对欧洲的“安全账单”越来越不耐烦。早在今年6月的北约峰会,他逼着欧洲各国把国防预算拉到GDP的5%,其中3.5%要花在硬核军事上,另1.5%投向网络、太空等新领域。
法国、德国这样的传统大国勉强挤进“合格线”,小国则苦不堪言。特朗普在公开场合毫不遮掩地批评欧洲“搭美国便车”,甚至威胁要退出北约。美国国内舆论也普遍认为,欧洲“吃拿卡要”的日子该结束了。
![]()
10月29日,美军突如其来的举动让欧洲“透心凉”。其突然宣布从罗马尼亚撤离约700名士兵,致使欧洲东翼驻军数量从1700人急剧缩减至不足1000人。
波兰、罗马尼亚政府迅速表态强烈不满,担心俄罗斯趁机做大动作。更让人警觉的是,美军在欧洲驻军规模已经从冷战时期的几十万减到如今只剩轮换部队,波兰、波罗的海三国的期待彻底落空。
![]()
更深层的原因一目了然,美方把军力和资源全都“腾”给了亚太。2025年,美国国防授权法总预算高达8950亿美元。“太平洋威慑计划”单独列支156亿美元,较白宫初始请求多出57亿美元,足见其在国防战略布局中的特殊考量。
这笔钱不是虚晃一枪,而是真刀真枪地砸向关岛、日本冲绳、菲律宾、澳大利亚北部等一系列关键基地。美国军方高层在国会听证会上直接挑明,这一切“就是为了应对来自中国的挑战”。
![]()
亚太紧张升温
美军调整战略重心,亚太成了最新的“风暴眼”。关岛基地正在快速扩建,B-21新型轰炸机、F-35隐形战机和濒海作战舰陆续进驻,关岛快变身成为美国“第二本土”。日本冲绳基地转型升级,远程反舰导弹、最新防空雷达系统悉数到位。
菲律宾方面,美军获得更多基地使用权,轮换部队规模连年上升。澳大利亚北部“达尔文基地”也迎来美军大批进驻,联合军演频率创新高。所有这些点连成线,正是美国为中国量身打造的“包围圈”。
![]()
美国2025年国防授权法里关于中国的条款极为细致,从南海巡逻到台海部署,每一项都指向遏制中国军力扩张。美国海军、空军在南海、东海高频率巡航,侦察机、反潜机频繁逼近中国沿海,区域局势愈加紧张。
国会报告反复着重指出,务必加大投入用于新型导弹系统的建设,对雷达监测网进行升级,并着力增强网络战能力,以提升整体防御水平。美国把“第一岛链”作为前沿防线,力图抢占区域主动权。
![]()
中国的应对同样迅速。东风系列导弹、航母编队、隐形战机、无人机集群等一系列新装备已在南海、台海部署,“区域拒止”能力不断加强。美军高层坦言,即便亚太增兵,也难以完全掌控局势。
中国军事现代化推进速度超出外界预期,第一岛链的战略天平正在发生微妙变化。美国的传统优势受到实质挑战,亚太格局变得更加复杂多元。
![]()
同盟裂缝加剧
美军撤出欧洲带来的后果远超“战术层面”,直接撬动了北约内部的信任根基。法国总统马克龙多次公开呼吁建立“欧洲军队”,德国国内开始讨论大幅增加国防预算。
小国面临“安全真空”,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防务路线。北约内部分裂加剧,盟友关系变得松散,部分国家甚至考虑单独与第三方展开安全合作。美国本土主流媒体观点,集体防御“本质是一场利益交易”,一旦利益不合,美国会优先自保。
![]()
美国撤军引发的连锁反应还波及了全球格局。2021年阿富汗撤军的仓促、中东持续的军力消耗、印太高强度巡逻等多线作战,让美军兵力分散、装备损耗大。航母战斗群在西太平洋高频率巡航,维护压力巨大,意外摩擦风险骤增。
美国战略调整已非主动选择,而是现实逼迫下的“拆东墙补西墙”。权威智库普遍认为,美方难以同时在欧洲和亚太维持高度存在,全球霸权已现疲态。
![]()
欧洲的安全困境逐步显现。俄乌冲突持续,俄罗斯在西线压力减轻,欧洲各国不得不加快“去美国化”的防务自主步伐。
与此同时,中国和俄罗斯的互动更加紧密,全球大国博弈出现新变量。美欧同盟裂缝,恰好为中俄创造了更大回旋空间。美国企图通过“双线操作”维持全球主导,却在现实中屡屡受挫。
![]()
霸权下行
美国2025年国防授权法的出台,为美军的全球部署方向画上了“新坐标”。将欧洲视为“次要战场”,把资源重心压到亚太,是美国安全战略的根本性转折。全球盟友们不得不承认:美国的“全能保镖”角色已经站不住脚。
美军“战略收缩”是大势所趋,欧洲的安全神话正逐步破灭。亚太方向的对抗升级,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新的战略空间。美国能否在亚太“如愿以偿”,国际社会都在密切关注。
![]()
结语
美军撤离欧洲,不再遮掩真正目标。特朗普政府把中国当作头号对手,把资源和兵力全部倾斜亚太,欧洲则被“甩锅”自保。
美国霸权体系正经历动荡重塑,全球格局变化加速。未来的国际舞台,谁能笑到最后,依然悬念重重。美军的下一步棋,世界都在盯着。
参考资料:美军拟削减北约东翼兵力部署,北约官员回应
2025-10-29 18:50·环球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