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④丨激发根本动力: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0
分享至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吕红星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列为必须遵循的原则,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写入主要目标。要求聚焦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深层次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社会活力。“十五五”时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达到更高水平。

应注重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取得新突破的含义

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再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这表明未来五年,改革与发展将相互促进,既要做好“发展题”,也要做好“改革题”。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新突破”至少有三层含义。

第一,不仅意味着在“十五五”时期我们必须完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多项改革任务,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全面发力、落地见效,还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为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基础。

第二,是应对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内发展还存在诸多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特别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下的主动作为和必然要求。必须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真正在制约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和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上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航船行稳致远。

第三,发展永无止境,改革永无止境。“新突破”传递出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接续奋斗,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

以改革为动力推动经济发展,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经验,是我国能够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重要原因。《建议》明确指出,“十五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樊鹏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表述既是对复杂内外部环境的系统回应,也是破解结构性难题的最优解。

在樊鹏看来,其“根本性”在于通过改革重塑发展与治理逻辑,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打通体制机制堵点,夯实高质量发展制度根基;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将规则透明化、法治保障嵌入风险治理框架,稳预期、强信心。其“动力源”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以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贯通需求、供给和循环,释放内需主拉动力与全要素生产率双重红利;二是以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面向未来的增长极;三是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以高标准经贸规则倒逼国内改革、提升国际竞争力,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要破除瓶颈制约,必须以更高站位和系统思维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创新,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樊鹏表示,面对深层次矛盾与阻力,改革创新应把稳方向、汇聚动力、凝聚共识。一要把稳方向,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根本方向,更好地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守牢发展与安全底线;二要汇聚动力,要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要素市场化配置、宏观治理体系和科技创新体制等重点领域,推动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让改革成为激发新质生产力的制度引擎和根本动力;三要凝聚共识,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通过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完善产权保护和竞争政策、提振民营经济预期,形成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共识和改革合力。

《建议》要求,“十五五”时期,“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突出强调“要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在胡敏看来,要分门别类、协同推进各类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统一高效的要素市场体系,切实把有利于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种制度规则“立起来”,把不利于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种障碍“破除”,坚决破除阻碍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引导资源要素向先进生产力集聚。比如,要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前提下,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要完善促进资本市场规范发展的基础制度,促进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要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推动区域或行业技术交易机构互联互通,健全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进一步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

“要统筹推进土地、资本、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破除制约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科技体制与产业政策协同,推动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同时,应以法治化、公开化方式处理利益调整,完善补偿与过渡机制,稳定就业和市场主体预期。以更大勇气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以更高水平制度供给释放改革红利,必将为‘十五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强劲动能。”樊鹏表示。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建议》要求“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志民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核心战略,同时,我国还致力于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就是要主动作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坚持开放融通、包容普惠,拓展互利合作空间,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从而实现互利共赢。

当前,我国已经从过去的“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转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顺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王志民看来,改革就是要进一步实现对国内国际两种规则的整合,推动国际规则国内化和国内规则国际化,从而实现机制联动和全球治理体系规则创新。

“十五五”时期,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以改革为突破口,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拓展国际循环,从而为新兴优势产业持续赢得全球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提供制度保障。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了解到,当前,我国光伏、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优势产业在全球市场均具备较大的领先优势,企业通过技术输出和标准共建,逐步确立了其在行业中的一定话语权。

“‘十五五’时期,要坚持以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国制造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及进一步推进亚太自贸区建设,在国际合作中赢得新机遇、实现互利共赢,从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王志民表示。





总 监 制丨王列军车海刚

监 制丨陈 波 王 彧 杨玉洋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邹 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经济时报 incentive-icons
中国经济时报
国研中心主办的综合性经济日报
40892文章数 6384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