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夫妻结婚78年从不吵架
百年琴瑟:长沙 “两百岁夫妻” 76 年相守,藏在分苹果里的长寿密码
![]()
“吃也吃得,做也做得……” 长沙 10℃的清晨,99 岁的谭魁华坐在电火炉旁,小口啜饮着麦片粥。话音刚落,她接过儿子递来的苹果,习惯性地将削好的果肉掰成两半,伸手递给身旁 101 岁的老伴俞振藩。这个延续了 76 年的动作,恰是这对 “两百岁组合” 婚姻最生动的注脚。在长沙市天心区南托街道融城社区,俞振藩与谭魁华用近八十载的相濡以沫,将 “公不离婆,秤不离砣” 的俗语酿成了生活的蜜,也揭开了家庭和睦与长寿共生的生命密码。
![]()
岁月留痕:从相识到偕老的时光长卷
这对世纪夫妻的缘分,始于湘潭射埠镇的乡土之间。1949 年 2 月,经人介绍相识的两人结为连理,彼时新中国尚未成立,俞振藩还是个在长沙打拼的木工,谭魁华则留在家乡操持家务。“刚结婚那几年,父亲常年在外搞工程,母亲一个人带三个孩子,聚少离多是常态。”63 岁的儿子俞国林回忆,直到上世纪 50 年代谭魁华进入水电八局附属加工厂工作,夫妻俩才真正结束分居生活,开启朝夕相伴的日子。
俞振藩的人生轨迹,镌刻着时代的印记。16 岁闯荡长沙的他,从木工到建筑工人,再到水电八局的工程质量监管员,在水电站建设工地上多次获评 “先进生产者”。而谭魁华则用细腻的付出撑起家庭后方,让奔波在外的丈夫总能吃上热饭、穿上净衣。“以前生活苦,吃饭时他俩总互相夹菜,生怕对方吃不饱。” 俞国林记得,即便后来日子好了,母亲吃香蕉要分半根给父亲,父亲出门前会帮母亲理好衣襟,这些细碎的牵挂从未改变。
退休后的岁月,被共同的爱好填满。家属区的空地上,两位老人种满了青菜、辣椒和茄子,从播种到采摘亲力亲为,家里常年蔬菜不断。直到 92 岁的俞振藩种菜时不慎摔跤,子女们才强行 “没收” 了他们的农具。即便如此,老两口的生活依然规律而自主:每天早晚自己洗漱,饮食清淡却不挑剔,天气好时会在小区里慢慢散步,傍晚则守在电视机前看新闻联播。“94 岁前都没请过阿姨,他们总说自己能行。” 家中照护阿姨的话语里满是敬佩。
如今的两位老人,虽听力有所下降,但视力尚可,行动自如。尤其俞振藩,不仅没有 “三高” 等老年常见病,口中牙齿一颗未掉,只是部分做了加固处理,这在百岁老人中极为罕见。当记者问及长寿秘诀,俞振藩笑着指向谭魁华,而谭魁华则轻轻拍了拍老伴的手,眼里的笑意胜过千言万语。
![]()
相处之道:76 年无争的婚姻智慧
“我几乎没见他们吵过架、红过脸。” 俞国林的这句话,道出了这对夫妻婚姻长久的核心。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们用朴素的相处之道,化解了柴米油盐的琐碎与生活风雨的侵袭。
包容是矛盾的 “缓冲带”。俞国林透露,母亲谭魁华性子略显急躁,有时会因小事唠叨几句,但父亲俞振藩从不回应,总是笑眯眯地听着。这种 “以柔克刚” 的相处方式,让许多可能爆发的争执消于无形。心理学研究表明,婚姻中的冲突本身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应对方式。俞振藩的 “不辩解” 并非妥协,而是对伴侣的理解与包容 —— 他懂得妻子的唠叨里藏着关心,也明白沉默有时比争辩更能守护感情。这种智慧,恰是许多年轻夫妻所欠缺的,正如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周小鹏所言,现代年轻人个性强,不愿花时间磨合,反而容易让小矛盾升级为大冲突。
分享是情感的 “黏合剂”。从半个苹果到半根香蕉,从田间收成到邻里琐事,俞振藩与谭魁华的分享贯穿了婚姻的每一天。这种分享并非刻意为之,而是融入骨血的习惯,它让两个独立的个体始终保持情感联结。正如《夫妻恩爱是老年人最好的养生方式》一文所指出的,夫妻间的亲密互动能带来心理上的满足与安慰,排解孤独感,这种积极情绪会转化为生理上的益处,增强免疫力。对两位老人而言,分享的意义远不止物质层面,更是 “你中有我” 的情感宣告。
共担是责任的 “平衡器”。婚姻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双向的支撑。在家庭重担全压在俞振藩身上的那些年,谭魁华用瘦弱的肩膀扛起育儿持家的责任;当两人团聚后,他们共同上下班、一起操持家务;退休后,又携手种菜、相互照料。这种同甘共苦的经历,让他们的感情在岁月中愈发坚固。俞振藩 92 岁摔跤后,谭魁华每天守在床边照料;谭魁华做白内障手术时,俞振藩连续一周在医院陪护,这些场景都印证了 “患难与共” 的婚姻真谛。
生命密码:家庭和睦孕育的长寿奇迹
俞振藩与谭魁华的长寿,并非偶然。在他们 “无争” 的婚姻与和睦的家庭背后,藏着被现代医学与社会学反复证实的长寿逻辑。
和睦家庭是心理健康的 “避风港”。现代研究表明,长期处于和谐家庭关系中的人,体内压力激素水平更低,免疫系统功能更强。俞振藩与谭魁华极少争执,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这种心理环境让他们远离了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困扰。中医有 “怒伤肝、思伤脾” 的说法,而这对夫妻用和睦的相处,避免了情绪内耗对身体的侵蚀。反观现实中许多人,正因家庭矛盾频发,导致身心俱疲,甚至诱发多种疾病,这更凸显了家庭和睦对健康的重要性。
亲密关系是生理健康的 “催化剂”。夫妻恩爱对老年人的生理益处早已被科学证实:适度的亲密接触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俞振藩与谭魁华的日常互动,虽没有轰轰烈烈的表达,却充满了温情 —— 散步时的牵手、吃饭时的夹菜、生病时的照料,这些细节都在为彼此的健康 “加分”。更重要的是,这种亲密关系带来的安全感,能让老年人保持积极的生命状态,延缓身体机能的衰退。
家庭传承是幸福的 “接力棒”。如今,俞振藩与谭魁华已是四世同堂,他们的婚姻智慧不仅滋养了自己,更影响了整个家族。“父亲常讲‘家和万事兴’的道理,我们都以他们为榜样经营家庭。” 俞国林与妻子崔桂琳异口同声地说。这种和睦的家庭氛围,形成了强大的情感支持网络,让两位老人在晚年能获得充分的关爱与照料。正如杨振宁的长寿秘诀中所强调的,家庭和睦是 “福气源泉”,子孙孝顺、邻里和谐的环境,能让老年人保持心理满足,为长寿提供保障。
时代启示:在速食爱情时代回望长久
在结婚率持续走低、离婚率居高不下的当下,俞振藩与谭魁华的 76 年婚姻,像一面镜子,照见了现代婚恋观的迷茫,也给出了幸福的答案。
他们的故事,打破了 “物质决定幸福” 的误区。这对夫妻结婚时一穷二白,婚后也未曾拥有丰厚的财富,却用爱与包容经营出了令人羡慕的婚姻。反观当下许多年轻人,将婚育成本高、经济基础薄弱视为不结婚的理由,固然有现实考量,但也忽略了婚姻的本质 —— 不是物质的堆砌,而是情感的共鸣。俞振藩与谭魁华的经历证明,只要两颗心愿意靠近,即便生活清贫,也能收获幸福。
他们的故事,纠正了 “婚姻是爱情坟墓” 的偏见。76 年的相伴,没有让爱情褪色,反而沉淀成了更深沉的亲情。这源于他们对婚姻的敬畏与经营:包容对方的缺点,分享生活的点滴,共同承担责任。现代年轻人之所以对婚姻缺乏信心,部分源于对婚姻的理想化期待,不愿接受其琐碎与平淡,更不愿为之付出努力。而俞振藩与谭魁华用一生证明,婚姻的美好,恰是在日复一日的经营中绽放的。
他们的故事,更诠释了 “家和者寿” 的古老智慧。家庭和睦不仅是婚姻幸福的基石,更是长寿的秘诀。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过度关注饮食、运动等外在养生方式,却忽略了家庭关系这个内在因素。俞振藩与谭魁华的长寿奇迹提醒我们,守护好家庭的和谐,让心灵有处安放,才是最根本的养生之道。
结语:半颗苹果里的永恒
当俞振藩接过谭魁华递来的半颗苹果时,岁月在他们布满皱纹的手上流淌,却未曾带走眼中的温情。这对 “两百岁组合” 的婚姻,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没有浪漫奢华的仪式,却在一粥一饭、一言一行中,诠释了爱情最本真的模样。
76 年的相守,他们用包容化解矛盾,用分享联结情感,用共担抵御风雨,不仅成就了一段婚姻传奇,更孕育了生命的奇迹。对他们而言,最大的遗憾或许是年轻时没能拍一套婚纱照,但那些分过的苹果、种过的蔬菜、熬过的岁月,早已成为比婚纱照更珍贵的纪念。
在这个追求速食爱情与即时满足的时代,俞振藩与谭魁华的故事像一盏明灯,照亮了长久婚姻的路径:它不在远方,而在当下的每一次包容、每一次分享、每一次付出中。正如 “家和万事兴” 的古训所言,当家庭充满爱与和谐,幸福与长寿便会不期而至。这,便是半颗苹果里藏着的永恒密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