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49年9月,马海德找到周恩来:十年前您可是答应我一个请求

0
分享至

“1949年9月4日夜里十一点,北京饭店的灯泡微微闪,我低声提醒您:十年前,您答应让我做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马海德压住激动,周恩来抬头,笑得爽朗,“记得,明天就办。”短短一句对话,埋下了后来无数故事的伏笔。

要弄清这句承诺的来历,还得把时间拨回到更早。1918年,美国纽约州奥利安的一条小巷里,流感夺走了街坊的性命,一个黎巴嫩移民的孩子被一位不求报酬的医生救了下来。孩子叫乔治·海德姆,他在病榻旁盯着听诊器,暗下决心:总有一天,自己也要把希望递到别人手里。



十多年后,他拿到日内瓦大学医学博士,却没立即挂上金闪闪的招牌。瑞士街头,军警子弹打进工人队伍,那些年轻伤员被抬进校医院,血浆味呛得人心里发抖。海德姆第一次感觉,“文明欧洲”这四个字有点轻飘。他想换条路走,于是把目光投向东方。

1933年,他和两位同窗登上了驶向上海的邮轮。初来乍到,九江路的私家诊所挂着英文字母,生意看似体面,内心却越来越别扭。英资雷士德医院里,穷人生病被堵在门外,只有命悬一线才被允许住院。海德姆盯着空荡荡的病房,疑问如潮:医院若不救人,还算什么医院?

几个月后的一场舞会,让他暂时收住了行李。昏暗舞池中,他鼓起勇气邀请一位气质不俗的女士跳舞。曲终人散,朋友拍拍他肩膀:“你知道她是谁吗?宋庆龄。”尴尬、惊讶、钦佩,一股脑涌上来。当晚的简短交谈,让他第一次听到“让普通人抬起头”这种说法。他突然发现,原来医学之外,还有一种更宏大的治病方式——医社会之病。

1935年末,宋庆龄托人送来一句口信:陕北那边缺位好大夫,缺笔能写真话的记者,去不去?海德姆连思索都没,直接答应。为了安全,他把名字拆成三个汉字——马海德,随身只带小药箱、一半五英镑和一封密码电文。密钥很简单,另一半钞票在西安接头人手里。两张残缺纸币合起来的一瞬间,他知道,自己的“第二次长征”开始了。



1936年7月,他和埃德加·斯诺挤进保安窑洞。满脸络腮胡的周恩来用流利英语问候,两杯大碗茶还未凉,毛泽东已递来一份清单:苏区卫生太差,能否出份方子?马海德忙不迭点头。没想到第一次见面,领导就把重任压他肩上,这份信任让他夜里难眠。

随后半年,他跑遍陕北二十多处前沿阵地:拔牙、接骨、缝合、配药,手术刀几乎没放下。子弹呼啸过头顶,他吓得躲墙角,可听到“医生!”便条件反射冲出去。这些画面砸进心里,他忽然明白,自己已不只是外国义工。1936年底,他郑重写下一张申请书:加入中国共产党。

战火中,一个意外收获也悄悄降临。1939年隆冬的夜班门口,一位裹军大衣的女通信员咳嗽不止。诊断完流感,他随口安慰,却被那双亮眼盯得发慌。女孩名叫苏菲,湖南籍,原是上海影星。后来两人常约在延河边骑马——准确说,是马海德抱着缰绳磕磕绊绊地学。一次,他只牵来一匹马,红着脸伸手:“能同乘吗?”苏菲大笑:“笨医生,早等这句!”那一刻,延安的寒风也像春天。



抗战、解放战争相继打响。马海德跟队伍西进东征,既当保健医生,也做宣传顾问。有人笑他多管闲事,他摆摆手:“身体不治好,理想没处落脚。”为治疗毛泽东的关节痛,他把废木板钉成乒乓台,拉着苏菲做陪练。几个月后,主席挥拍像旋风,胳膊也轻松了不少。

1945年,抗战胜利;1948年,北平和平解放;1949年春,党中央从西柏坡北上。一路进城,马海德心里盘算:前两个愿望都圆了,剩下的——中国国籍——得找机会提。于是便有了开头那一幕。周恩来批文很快,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发,编号“001”。外国人入籍中国的手续,从此有了范本。

取得国籍后,他并未歇脚。新中国百废待兴,麻风病却像阴影一样笼在边疆山谷。国内专家少,国际支援更谈不上,他决定再走一次“长征”。上世纪50—70年代,他背着药箱,跑了二十多个省区。苗乡侗寨里,病人见他色变,他干脆撸起袖子给自己抽血:“你们看,针头很细,不疼的。”然后握住患者溃烂的手,一握就是好几分钟。有人感动得掉泪:“二十年没人敢碰我。”医德的力量胜过任何说教。

80年代初,他把积累的病例数据写成十几万字报告,递到世界卫生组织。1986年,美国拉斯克基金会把公共卫生奖项授予这位“外貌西方、法律中国、情感更像黄土高坡”的医生。领奖台上,他没讲长篇大论,只说一句:“我不过是在报一份人情债——当年被救活的小男孩,终于还了点利息。”



1988年,马海德病逝北京。骨灰盒上没有英文名,只刻“中共党员马海德”。苏菲轻轻抚摸碑面,对来吊唁的朋友说:“他从没觉得自己是客人,他早就是这里的人。”

回味这段历程,不难发现,他的决定看似偶然,实则生根于少年时那副听诊器。医学、信仰、爱情、国籍,四条线在这位“纽约小伙”身上交错成一幅别样的中国图景。马海德的故事告诉我们:跨越语言与国界的,是对人本身的关怀;当这种关怀与一个国家的命运结合,就会撑起惊人的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朝夕说史
朝夕说史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435文章数 5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