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4月24日,在上海胶州路孤军营的操场上,四把刺刀突然刺向正在带队出操的谢晋元。
曾率领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名震天下的团长就此牺牲,年仅37岁
一场预谋已久的刺杀,不仅终结了谢晋元的生命,更揭开了孤军营中,鲜为人知的屈辱。而四个叛徒,竟然还是“八百壮士”之一。
![]()
粤籍少年
谢晋元,广东蕉岭县人。
10岁时,谢晋元进入当地的三圳公学读书,校长丘逢甲是著名的抗日保台志士,常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勉励学生。
一次校会上,丘逢甲指着墙上的地图,痛陈甲午战争后的屈辱,谢晋元听的义愤填膺,当场站起来大声说:“长大后我要当兵,把洋人赶出去!”
1921年,谢晋元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梅州中学。在校期间,他不仅埋头苦读,还主动组织同学练习武术、锻炼身体,为日后从军做好准备。
三年后,孙中山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消息传到梅州后,谢晋元立即报名。
当时,他刚结婚不久,妻子凌维诚已有身孕,面对家人的担忧,他说:“现在国家危难,好男儿岂能只顾小家?等打跑了敌人,我一定回来陪你们。”
不久,谢晋元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二期步兵科,和郑介民、邱清泉等人成为同学。
在军校里,他学习刻苦,战术、射击等科目名列前茅,尤其擅长阵地防御战术,深得教官赏识。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一师任排长,踏上了军旅之路。
北伐战争时,谢晋元跟随部队攻打南昌。
当时,在牛行车站,面对孙传芳部的抵抗,谢晋元主动请缨担任敢死队长,他带着士兵冒着炮火,疯狂冲锋,迅速突破了敌军的防线,立下大功。而他,也因此晋升为连长。
中原大战后,谢晋元又调任第88师。
88师是国军队中少数的德械师。它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谢晋元也凭借着战功,很快就从营长升为了副团长。
而随着抗日战争的打响,谢晋元又跟随师长孙元良率先进驻上海闸北,负责八字桥一带的防御。
在长达两个多月的战斗中,他白天指挥部队抵御日军进攻,夜晚则深入战壕和士兵谈心,鼓励大家“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
一次日军空袭时,谢晋元还不顾危险将受伤的士兵背到后方,他自己却被弹片划伤了手臂,可经过简单包扎后,谢晋元又返回了前线。
正是因此,他在士兵心中树立起了极高的威望,也为后来率领“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打下了基础。
![]()
四行仓库的七天七夜
1937年10月,淞沪会战进入尾声。
当时,日军凭借着优势的兵力突破了国军的防线,上海市区大部分沦陷,国民党军队决定撤退。
为了掩护大部队的转移,同时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抗战的决心,孙元良决定留下一支部队驻守闸北,吸引日军注意力。
可以说,这是九死一生的殿后工作,而如此艰巨的任务,最终落在了谢晋元身上。
不久后,谢晋元奉命率领第88师262旅524团1营驻守四行仓库。
实际上,谢晋元麾下的兵力只有414人,可为了迷惑日军、鼓舞士气,他们对外宣称“八百人”,“八百壮士”的名号由此而来。
四行仓库位于上海闸北区苏州河畔,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七层大楼,原为四明银行、大陆银行、盐业银行、中南银行的联合仓库。
它的墙体极其坚固,易守难攻,仓库内还储存着大量粮食、弹药和药品,具备长期坚守的条件。
进驻仓库后,谢晋元立即组织士兵构筑了防御工事。
他安排人负责守卫仓库底层,利用门窗设置机枪阵地,阻止日军的正面进攻。而后,又让人驻守仓库中层,重点防御日军的攀爬。
与此同时,驻守顶层的人则担任警戒和狙击任务,观察日军动向。
此外,他还亲自检查每个阵地,要求士兵在墙体上开凿射击孔,在仓库周围设置铁丝网和地雷。
可以说,为了防守四行仓库,谢晋元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
不久后,日军发现四行仓库仍有国军驻守,立即就发动了进攻。
数百名日军在坦克的掩护下,向仓库底层发起冲锋,谢晋元亲自在底层指挥,命令士兵待日军靠近后再开火。
当日军冲到仓库门口时,机枪、手榴弹同时响起,日军死伤惨重,被迫撤退。
首战告捷后,谢晋元随即召集士兵训话:“日军虽然装备精良,但我们有坚固的阵地和必死的决心,只要还有一口气,就绝不让日军前进一步!”
接下来的几天,日军不断增兵,采用各种战术进攻四行仓库。
甚至,日军还出动飞机轰炸,试图摧毁仓库顶层的防御工事。可仓库墙体坚固,飞机投下的炸弹仅造成轻微损伤,驻守顶层的士兵还利用步枪击落了一架日军侦察机。
此后,日军改变战术,派敢死队携带炸药包,试图炸开仓库的大门。
谢晋元发现后,立即组织士兵投掷手榴弹,同时命令顶层的狙击手射杀日军敢死队员,最终成功的击退了日军。
而在战斗期间,上海市民也自发组织起来,为“八百壮士”提供支援。
每天夜晚,市民们冒着生命危险,将粮食、药品、弹药通过苏州河送到仓库内,有的市民还在河对岸高呼“中国加油”。
10月31日,国民党军队大部队已完成撤退,谢晋元接到命令,率部撤出四行仓库。
此时,“八百壮士”已在仓库内坚守了七天七夜,击退日军数十次进攻,歼敌200余人,而自身仅伤亡37人。
撤退当天,日军虽已得知谢晋元要撤离,可因忌惮“八百壮士”的战斗力,不敢贸然进攻,只能眼睁睁看着谢晋元从苏州河撤入英租界。
而当“八百壮士”走出仓库时,英租界的民众纷纷涌上街头,向他们致敬,有的还送上了食物和水,场面十分感人。
![]()
孤军营的屈辱
然而,谢晋元撤入英租界后,本以为可以很快归队,继续参加抗战,却没想到等待他们的是长达四年的“软禁”。
当时,英租界当局担心日军以此为借口进攻租界,就擅自违背承诺,将“八百壮士”缴械后,安置在胶州路的废弃军营内。
而孤军营四周都被铁丝网围住,门口还有英军士兵看守,“八百壮士”自此失去了自由,沦为名义上的“战俘”。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谢晋元悲愤交加。他和英租界当局多次交涉,要求他们归还武器,释放部队,却都被拒绝。
与此同时,日军也多次向英租界施压,要求他们将“八百壮士”交给日军处置。英租界当局则保持“中立”,又不释放“八百壮士”,也不将他们交给日军。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抗议英租界当局的无理扣押,谢晋元还多次组织士兵,进行示威活动。
1938年8月11日,“八百壮士”在营内举行纪念“八一三”淞沪会战一周年的活动。谢晋元带领士兵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还我武器,还我自由”,可英租界当局却派军警镇压,双方由此发生了冲突,以至多名士兵受伤。
然而,谢晋元却毫不畏惧,他极为坚定地说:“我们宁可为国牺牲,也绝不屈服于列强的压迫!”
![]()
除了对抗英租界当局,谢晋元还要应对日军的利诱和威胁。
当时,日军曾多次派人到“孤军营”劝降,许以高官厚禄,都被谢晋元严词拒绝。
有次,日军派来曾在黄埔任教的军官,以师生关系劝说谢晋元投降,谢晋元却怒斥道:“你身为中国人,却为日军效力,简直是败类!”
说完,谢晋元就将他赶出了营外。
见劝降不成,日军就开始对“孤军营”进行封锁,切断他们的粮食和水供应,试图逼迫“八百壮士”屈服。
而谢晋元则带领士兵们挖井取水,开垦荒地,种植蔬菜,硬是在困境中坚持了下来。
事实上,在“孤军营”的四年里,谢晋元除了牵挂着前线的抗战外,对于他的家人,他也十分惦记。
他经常给妻子凌维诚写信,说道:“我在这里一切安好,请勿挂念。现在国家正值危难之际,我身为军人,只能以身许国,待胜利后,我一定回家与你团聚。”
而凌维诚则带着孩子在广东老家苦苦等待,她靠做针线活勉强维持生计,内心坚信着丈夫会回来。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孤军营”内也发生了变化。部分士兵因长期被困,情绪低落,产生了动摇。
而日军,趁机收买了营内的郝鼎诚、张国顺、张文清、尤耀亮四名士兵,许诺他们只要刺杀谢晋元,就可以放他们回家。
四人利欲熏心,竟答应了日军的要求,开始暗中策划刺杀行动。
![]()
刺杀
1941年4月24日清晨,像往常一样,谢晋元带领士兵在“孤军营”的操场上出操。
当时,天色刚亮,雾气较重,视线不佳。郝鼎诚、张国顺、张文清、尤耀亮假装出操,悄悄靠近谢晋元。
当走到谢晋元身后时,郝鼎诚突然拔出藏在身上的刺刀,刺向谢晋元的后背,其他三人也立即围上来,分别刺向谢晋元的腹部、胸部和腿部。
谢晋元猝不及防,随即惨叫一声,倒下了。
周围的士兵见状,立即冲上去将四名凶手制服。可谢晋元却已躺在血泊中,无力回天了,年仅37岁。
谢晋元被刺杀的消息传出后,举国震惊。蒋介石甚至痛骂四名叛徒,败坏了“八百壮士”的英名。
上海市民自发组织起来,前往“孤军营”悼念谢晋元,英租界当局迫于压力,将四名凶手判处死刑,为谢晋元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
谢晋元牺牲后,“八百壮士”的命运,则更加坎坷。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了上海英租界,“孤军营”中的士兵全部被日军俘虏,被迫分散到各地做苦工。
有的被押往南京却修建工事,有的被送往东北却煤矿挖煤,有的甚至被运往日本北海道做苦力。
然而即便如此,他们依然没有忘记谢晋元的教诲,始终保持着军人的气节。
而在新中国成立后,谢晋元和“八百壮士”的壮举,也并未因此淹没。
1982年,谢晋元被追认为烈士。他的家乡广东蕉岭县还修建了谢晋元纪念馆,上海四行仓库更是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可以说,他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